首頁

聊齋誌異 上 - 13 / 170
古典小說類 / 蒲松齡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聊齋誌異 上

第13頁 / 共170頁。

鄉人咄之,亦不去;鄉人怒,加以叱罵。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3) ,于居士亦無大損(4) ,何怒為?」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鄉人執不肯。肆中傭保者(5) ,見喋聒不堪(6) ,遂出錢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謝,謂眾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請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

曰:「我特需此核作種。」於是掬梨大啖(7)。且盡,把核于手,解肩上鑱(8),次地深數寸,納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湯沃灌。好事者于臨路店索得沸瀋(9),道士接浸坎處。萬目攢視(10) ,見有勾萌出(11),漸大;俄成樹,枝葉扶蘇(12);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纍纍滿樹。道士乃即樹頭搞賜觀者,頃刻向盡。


  

已,乃以鑱伐樹,丁丁良久(13),方斷:帶葉荷肩頭,從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時,鄉人亦雜立眾中,引領注目(14),竟忘其業。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適所俵散(15),皆己物也。又細視車上一靶亡(16),是新鑿斷者。心大憤恨。急跡之(17),轉過牆隅,則斷靶棄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18)。 異史氏曰:「鄉人憒憒,憨狀可掬,其見笑于市人,有以哉(19)。 每見鄉中稱素封者(20),良朋乞米,則怫然(21),且計曰:」是數日之資也。『或勸濟一危難,飯一煢獨(22),則又忿然,又計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較盡錙銖(23)。 及至淫博迷心,則頃囊不吝;刀鋸臨頸,則贖命不遑。諸如此類,正不勝道;蠢爾鄉人,又何足怪。」

【註釋】

(1) 貨梨于市:在集市上賣梨。貨,賣。

(2) 道士:道教的宗教職業者。巾,指道巾,道士帽,玄色,布緞製作。

(3) 老衲(n à納):佛教戒律規定,僧尼衣服應用人們遺棄的破布碎片縫綴而成,稱「百衲衣」,僧人因自稱「老衲」。此處借作道士自稱。(4) 居士:梵語「迦羅越」的意譯。見《維摩詰所說經。方便品》。隋慧運《維摩義記》雲「居士有二:一、廣積資產,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這裡是道士對賣梨者的敬稱。(5) 肆中傭保者:店舖僱用的雜役人員。

(6) 喋聒(diéguō迭過):嚕。

(7) 掬梨大啖(d àn 淡):兩手捧着梨大嚼。啖,吃。

(8) 鑱(chán 饞):掘土工具。

(9) 沸瀋:滾開的汁水。瀋,汁水。

(10)萬目攢(cuán )視;眾人一齊注目而視。攢,聚集。

(11)勾萌:彎曲的幼芽。

(12)扶蘇:這裡義同「扶疏」,枝葉茂盛的樣子。

(13)丁丁(zhēng zh ēng爭爭):伐木聲。

(14)引領注目:伸着脖頸專注地觀看。引領,伸長脖子。

(15)俵(biào 鰾)散:分發。俵,分散。

(16)一靶亡:一根車把沒有了。靶,通「把」,車把。亡,失去。(17)急跡之:趕忙隨後追尋他。跡,尋,尋其蹤跡。

(18)一市粲然:整個集市上的人都大笑不止。粲然,大笑露齒的樣子。


  
《春秋谷梁傳。昭公四年》:「軍人粲然皆笑。」注「粲然,盛笑貌。」(19)有以哉:是有道理的。

(20)素封:指無官爵俸祿而十分富有的人家。《史記。貨殖列傳》:「今有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21)怫(f ú弗)

然:惱恨、氣忿的樣子。(22)飯一煢(qióng窮)獨:款待一個孤苦的人飯食。飯,管飯。煢獨,孤獨無靠的人。《詩。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煢獨。」(23)較盡錙銖(z īzhū茲朱):極微細的錢財也要徹底計較。錙、銖,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借指微少的財利。

勞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1) ,故家子(2)。少慕道(3) ,聞勞山多仙人(4) ,負笈往游。登一頂,有觀宇(5) ,甚幽。一道士坐蒲團上(6) ,素髮垂領(7) ,而神光爽邁(8)。叩而與語,理甚玄妙(9)。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隨眾採樵。王謹受教。過月餘,手足重繭(10),不堪其苦,陰有歸志。

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

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11)。 諸門人環聽奔走。一客曰:「良宵勝樂(12),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壺酒,分賚諸徒(13),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何能遍給?遂各覓盎盂(14),競飲先酹(15),惟恐樽盡(16);而往複挹注(17),竟不少減。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18)。 何不呼嫦娥來(19)?」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20)」。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于廣寒乎(21)!」其聲清越,烈如蕭管(22)。 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幾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于月宮可乎?」

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移時,月漸暗;門人然燭來(23),則道士獨坐而客杳矣。幾上餚核尚故(24)。 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誤樵蘇(25)。 」眾諾而退。王竊欣慕,歸念遂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