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聊齋誌異 上 - 7 / 170
古典小說類 / 蒲松齡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聊齋誌異 上

第7頁 / 共170頁。

(8) 小駟:小馬。駟,四馬一車,也泛指馬,《禮記。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經典釋文》:「駟,馬也。」

(9) 芙蓉城:迷信傳說中的仙境。歐陽修《六一詩話》:「(石)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忽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


  

歸寧:婦女回母家探視,古稱歸寧。《詩。周南。葛覃》:「害澣害否,歸寧父母。」寧,安,問安。

(10)田舍娘子:鄉下婦女,農婦。

(11)放:任意。

(12)小翳(y ì益):小片障(雲)膜。翳,目疾,遮蔽瞳孔的薄膜。下文「右睛起旋螺」,是說薄膜厚結成螺旋形。

(13)《光明經》:佛教經典《金光明經》的簡稱。

(14)浼(m ěi 每)人:央求人,請人。

(15)捻珠:用手捻數着佛珠。珠,佛珠,也稱「數珠」,梵語「鉢塞莫」

的意譯,佛教徒唸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通常用香木車成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瑪瑙、玉石製作的,粒數多少不等,少者十四顆,多者達一千零八十顆。

(16)萬緣俱淨:意思是各種世俗雜念全都消除。緣,佛家語,此指意念產生的因緣。

(17)叵(p ǒ頗)耐殺人:令人難以忍耐。叵,不可。殺,同「煞」。

(18)珍珠蘭:也稱珠蘭,常綠小灌木,初夏開小花,穗狀花序,呈黃綠色,有香味。

(19)營營:往來飛聲。《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

朱熹註:「營營,往來飛聲。」

(20)隧道:地下暗道。這裡指眼睛通向鼻孔的潛道。《素問。調經論》:「五藏之道,皆出於經隧。」註:「隧,潛道也。」

(21)得與而俱:意思是,如果我啟門成功,就與你共同使用。而,你。

俱,一同。

(22)劈椒:綻裂的花椒內仁。花椒內的黑子,俗名「椒目」。這裡形容露出一小點黑色的瞳孔。

(23)了了:清楚。

(24)檢束:指對言行檢點約束。

(25)盛德:美德。《史記。老子申韓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大、美。

(26)「異史氏曰」:《聊齋誌異》所用的一種論贊體例。異史氏,作者蒲松齡自稱。本書撰寫狐鬼神異故事多仿史書列傳體例,因稱「異史」;而在正文後,則仿照《左傳》的「君子曰」和《史記》的「太史公曰」的論贊體例,標以「異氏史曰」,以便作者直接發表議論。

(27)有美人兮:《詩。鄭風。野有蔓草》中的詩句。原詩為:「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28)評騭(zhì質)殊褻:評論得十分猥褻、下流。騭,定。

(29)忸怩:羞愧葸縮的樣子。


  

(30)吃吃(j īj ī機機):形容說話結結巴巴、吞吐含混。

(31)菩薩:梵語「善提薩菙」的略稱。《翻譯名義集》一引法藏釋:「菩提,此謂之覺;薩菙,此曰眾生。以上智求菩提,用悲下術眾生。」佛教用以指自覺本性而又善度眾生的修行者,地位僅次於佛,世傳觀世音菩薩多現女身。

畫壁

江西孟龍潭(1) ,與朱孝廉客都中(2)。偶涉一蘭若,殿宇禪舍(3) ,俱不甚弘敞(4) ,惟一老僧掛搭其中(5)。見客入,肅衣出迓(6) ,導與隨喜(7)。殿中塑志公像(8)。兩壁畫繪精妙,人物如生。東壁畫散花天女(9) ,內一垂髫者(10),拈花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將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想。身忽飄飄,如駕雲霧,已到壁上。見殿閣重重,非復人世。一老僧說法座上(11),偏袒繞視者甚眾(12)。 朱亦雜立其中。少間,似有人暗牽其裾。回顧,則垂髫兒,囅然竟去(13)。 履即從之。過曲欄,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14)。 女迴首,舉手中花,遙遙作招狀,乃趨之。舍內寂無人;遽擁之,亦不甚拒,遂與狎好。既而閉戶去,囑勿咳,夜乃復至,如此二日。

女伴共覺之,共搜得生,戲謂女曰:「腹內小郎已許大,尚發蓬蓬學處子耶?」

共捧簪珥(15),促令上鬟(16)。 女含羞不語。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歡。」群笑而去。生視女,髻雲高簇,鬟鳳低垂,比垂髫時尤艷絶也。四顧無人,漸入猥褻,蘭麝熏心(17),樂方未艾。忽聞吉莫靴鏗鏗甚厲(18),縲鎖鏘然(19);旋有紛囂騰辨之聲。女驚起,與生竊窺,則見一金甲使者(20),黑面如漆,縮鎖挈槌(21),眾女環繞之。使者曰:「全未?」

答言:「已全。」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貽伊戚(22)。 」

又同聲言:「無。」使者反身鶚顧(23),似將搜匿。女大懼,面如死灰,張皇謂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啟壁上小扉,猝遁去。

朱伏,不敢少息。俄聞靴聲至房內,復出。未幾,煩喧漸遠,心稍安;然戶外輒有往來語論者(24)。 朱局蹐既久(25),覺耳際蟬鳴,目中火出,景狀殆不可忍,惟靜聽以待女歸,竟不復憶身之何自來也。時孟龍潭在殿中,轉瞬不見朱,疑以問僧。僧笑曰:「往聽說法去矣。」問:「何處?」曰:「不遠。」少時,以指彈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歸(26)?」旋見壁間畫有朱像,傾耳仁立,若有聽察。僧又呼曰:「游侶久待矣。」遂飄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27),目瞪足耎。 孟大駭,從容問之,蓋方伏榻下,聞扣聲如雷,故出房窺聽也。共視拈花人,螺髻翹然(28),不復垂髫矣。朱驚拜老僧,而問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貧道何能解。」朱氣結而不揚,孟心駭嘆而無主。即起,歷階而出。

異史氏曰:「幻由人作,此言類有道者(29)。 人有淫心,是生褻境;人有褻心,是生怖境。菩薩點化愚蒙,千幻並作。皆人心所自動耳。老婆心切(30),惜不聞其言下大悟,披髮入山也。」

【註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