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觀止譯注 - 437 / 555
古典散文類 / 吳楚材 / 本書目錄
  

古文觀止譯注

第437頁 / 共555頁。

 大小:

 第437頁

朗讀:

夫沖冒霧露,扳援崖壁,行萬峰之頂,饑渴勞頓,筋骨疲憊,而又瘴癧侵其外,憂鬱攻其中,其能無死乎?吾固知爾之必死,然不謂若是其速,又不謂爾子爾仆亦遽然奄忽也!皆爾自取,謂之何哉?吾念爾三骨之無依而來瘞耳,乃使吾有無窮之愴也。嗚呼痛哉!縱不爾瘞,幽崖之狐成群,陰壑之虺如車輪,亦必能葬爾于腹,不致久暴露爾。爾既已無知,然吾何能為心乎?自吾去父母鄉國而來此,三年矣。歷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慼慼也。今悲傷若此,是吾為爾者重,而自為者輕也。吾不宜復為爾悲矣。

吾為爾歌,爾聽之。歌曰: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遊子懷鄉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天則同。異域殊方兮,環海之中。達觀隨寓兮,奚必予宮?魂兮魂兮,無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與爾皆鄉土之離兮,蠻之人言語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於茲兮,率爾子仆來從余兮,吾與爾遨以嬉兮。驂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鄉而歔欷兮。吾苟獲生歸兮,爾子爾仆尚爾隨兮,無以無侶為悲兮!道旁之塚纍纍兮,多中土之流離兮,相與呼嘯而徘徊兮。餐風飲露,無爾饑兮。朝友麋鹿,暮猿與棲兮。爾安爾居兮,無為厲于茲墟兮!

——選自《四部叢刊》本《王文成公全書》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從北京來到這裡,不知他姓甚名誰。身邊帶著一個兒子、一個僕人,將要上任,路過龍場,投宿在一戶苗族人家。我從籬笆中間望見他,當時陰雨昏黑,想靠近他打聽北方的情況,沒有實現。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視,他已經走了。近午時刻,有人從蜈蚣坡那邊來,說:「有一個老人死於坡下,旁邊兩人哭得很傷心。」我說:「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來說:「坡下死了兩個人,旁邊一人坐著嘆息。」問明他們的情狀,方知他的兒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來說:「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屍體。」那麼,他的僕人又死了。唉,令人傷心啊!

想到他們的屍骨暴露在荒野,無人認領,於是我就帶著兩個僮僕,拿着畚箕和鐵鍬,前去埋葬他們。兩名僮僕臉上流露出為難的情緒。我說:「唉,我和你們,本像他們一樣啊。」兩名僮僕憐憫地淌下眼淚,要求一起去。於是在旁邊的山腳下挖了三個坑,把他們埋了。隨即供上一隻鷄、三碗飯,一面嘆息,一面流着眼淚鼻涕,向死者祭告說:


  

唉,悲傷啊!你是什麼人,什麼人啊?我是此地龍場驛的驛丞、餘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長在中原地區,我不知你的家鄉是何郡何縣,你為什麼要來做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會輕率地離開故鄉,外出做官也不超過千里。我是因為流放而來此地,理所應當。你又有什麼罪過而非來不可呢?聽說你的官職,僅是一個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過五斗米,你領着老婆孩子親自種田就會有了。為什麼竟用這五斗米換去你堂堂七尺之軀?又為什麼還覺得不夠,再加上你的兒子和僕人啊?哎呀,太悲傷了!你如真正是為留戀這五斗米而來,那就應該歡歡喜喜地上路,為什麼我昨天望見你皺着額頭、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憂慮呢?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