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則殷。」[
42]陰山:在今內蒙古中部,西起河套,東接內興安嶺,原為匈奴南部屏障,匈奴常由此以侵漢。漢武帝時,為衛青、霍去病統軍奪取,漢軍損失亦慘重。[
43]蒼蒼:指天。蒸,通「烝」,眾,多。[
44]悁(yuān冤)悁:憂愁鬱悶的樣子。[
45]寤寐:夢寐。[
46]布奠傾觴: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布,陳列。奠,設酒食以祭祀。[
47]不至:不能達于死者。精魂:精氣靈魂。古時認為人死後,其精氣靈魂能夠離開身體而存在。[
48]凶年:荒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三十章:「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大舉興兵造成大量農業勞動力的徵調傷亡,再加上雙方軍隊的蹂躪掠奪以及軍費的負擔,必然影響農業生產的種植和收成。故此處不僅指自然災荒。[
49]守在四夷: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右溪記
[唐]元結
【作者小傳】元結(
719—
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唐代文學家。少時不覊,十七歲才折節向學,從師于元德秀。天寶十二年(
753)舉進士。安史之亂中,史思明攻河陽,肅宗召他進京問策,乃上《時議》三篇,受到賞識,擢為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察御史,為山南西道節度參謀。以討史思明有功,遷監察御史裡行,又進水部員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進授容管經略使,加左金吾衛將軍。罷還京師,卒贈禮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間,曾兩次上書,請求蠲免百姓租稅,得到皇帝許可。又「為民營舍給田,免徭役」,召還流民一萬多人,受到人民的愛戴。其詩文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社會矛盾,文風力求擺脫六朝以來雕飾華靡的弊病,清淡簡潔,純真自然。唯過于質樸,文采稍遜。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元次山集》。他還曾編《篋中集》詩選行世。
【題解】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縣)城西的一條小溪,這裡泉清石奇,草木蔥鬱,環境十分優美。元結任道州刺史時,又對它進行了一番修葺,並刻石銘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長狀物記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繪得歷歷在目。淡雅雋永的文筆,與清新俊秀的景物,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可視為柳宗元山水遊記的先聲。
道州城西百餘步[
1],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
2]。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
3],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
4],垂陰相蔭[
5]。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
6];在人間[
7],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
8]。而置州已來[
9],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
10],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選自《四部叢刊》本《元次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