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南齊書 - 59 / 188
中國古代史類 / 蕭子顯 / 本書目錄
  

南齊書

第59頁 / 共188頁。

 大小:

 第59頁

朗讀:

《虞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彞、藻、火、粉米、黼、黻,絺綉,以采章施于五色。」天子服備日、月以下,公山、龍以下,侯伯華蟲以下,子男藻、火以下,卿大夫粉米以下。天子六冕,王后六服,著在《周官》。公侯以下,咸有名則,佩玉組綬,並具禮文,後代沿革,見《漢志》《晉服制令》,其冠十三品,見蔡邕《獨斷》,並不復具詳。宋明帝泰始四年,更制五輅,議修五冕,朝會饗獵,各有所服,事見《宋注》。舊相承三公以下冕七旒,青玉珠,卿大夫以下五旒,黑玉珠。永明六年,太常丞何諲之議,案《周禮》命數,改三公八旒,卿六旒。尚書令王儉議,依漢三公服,山、龍九章,卿華蟲七章。從之。

平冕,黑介幘,今謂平天冠。皂表,朱緣裡,廣七尺,長尺二寸,垂珠十二旒,以朱組為纓,如其綬色。衣皂上絳下,裳前三幅,後四幅。衣畫而裳綉,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素帶廣四寸,朱裡,以朱綠裨飾其側,要中以朱,垂以綠,垂三尺。中衣,以絳緣其領袖,赤皮韍,絳袴襪,赤鋋抃,郊廟臨朝所服也。漢世,冕用白玉珠為旒。魏明帝好婦人飾,改以珊瑚珠。晉初仍舊,後乃改。江左以美玉難得,遂用琫珠,世謂之白璇珠。


  

袞衣,漢世出陳留襄邑所織。宋末用綉及織成。建武中,明帝以織成重,乃采畫為之,加飾金銀薄,世亦謂為天衣。

史臣曰:黼黻之設,經緯為用,故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歷代龍袞,織以成文,今體不勝衣,變易舊法,豈致美黻冕之謂乎!

通天冠,黑介幘,金博山顏,絳紗袍,皂緣中衣,乘輿常朝所服。舊用駮犀簪導,東昏改用玉。其朝服,臣下皆同。

黑介幘,單衣,無定色,乘輿拜陵所服。其白帢單衣,謂之素服,以舉哀臨喪。

遠遊冠,太子諸王所冠。太子朱纓,翠羽緌珠節。諸王玄纓,公侯皆同。

平冕,各以組為纓,王公八旒,衣山、龍九章,卿七旒,衣華蟲七章,並助祭所服。皆畫皂絳繒為之。

進賢冠,諸開國公、侯,鄉、亭侯,卿,大夫,尚書,關內侯,二千石,博士,中書郎,丞、郎,秘書監、丞、郎,太子中舍人、洗馬、舍人,諸府長史,卿,尹、丞,下至六百石令長小吏,以三梁、二梁、一梁為差,事見《晉令》。

武冠,侍臣加貂蟬,余軍校武職、黃門、散騎、太子中庶子、二率、朝散、都尉,皆冠之。唯武騎虎賁服文衣,插雉尾于武冠上。

史臣曰:應劭《漢官》釋附蟬,及司馬彪志並不見侍中與常侍有異,唯言左右珥貂而已。案項氏說雲「漢侍中蟬,刻為蟬像,常侍但為榼而不蟬」,未詳何代所改也。

法冠,廷尉等諸執法者冠之。

高山冠,謁者冠之。

樊噲冠,殿門衛士冠之。

黑介幘冠,文冠;平幘冠,武冠。尚書令、仆射、尚書納言幘,後飾為異。

童子空頂幘,施假髻,貴賤同服。

救日蝕,文武官皆免冠,著赤介幘對朝服。赤幘,示威武也。

袴褶,車駕親戎、中外纂嚴所服。黑冠,帽綴紫褾,以絡帶代鞶帶。中官紫褾,外官絳褾。其纂嚴戎服不綴褾,行留悉同。校獵巡幸,從官戎服革帶鞶帶,文官不纓,武官脫冠。


  
袿衤屬大衣,謂之禕衣,皇后謁廟所服。公主會見大首髻,其燕服則施嚴雜寶為佩瑞。袿衤屬用綉為衣,裳加五色,鎖金銀校飾。

綬,乘輿黃赤綬,黃赤縹綠紺五采。太子朱綬,諸王纁朱綬,皆赤黃縹紺四采。妃亦同。相國綠綟綬,三采,綠紫紺。郡公玄朱。侯伯青朱,子男素朱,皆三采。公世子紫,侯世子青,鄉、亭、關內侯墨綬,皆二采。郡國太守、內史青,尚書令、仆、中書監、令、秘書監皆黑,丞皆黃,諸府丞亦黃。皇后與乘輿同赤,貴嬪、夫人、貴人紫,王太妃,長公主、封君亦紫綬,六宮青綬青白紅,郡公、侯夫人青綬。

乘輿傳國璽,秦璽也。晉中原亂,沒胡。江左初無之,北方人呼晉家為「白板天子」。冉閔敗,璽還南。別有行信等六璽,皆金為之,亦秦、漢之制也。皇后金璽,太子諸王金璽,皆龜鈕。公侯五等金章,公世子金印,侯銀印,貴嬪、夫人金章,公主、王太妃、封君金印,六宮以下公侯太夫人夫人銀印。其公、將軍金章,光祿大夫、卿、尹、太子傅、諸領護將軍、中郎將、校尉、郡國太守內史、四品五品將軍,皆銀章,尚書令、仆、中書監、令、秘書監丞、太子二率,諸府長史、卿、尹、丞、尉、中丞、都水使者、諸州刺史,皆銅印。

三台五省二品文官,皆簪白筆。王公五等及武官不簪,加內侍乃簪。

百官執手板,尚書令、仆、尚書,手板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漢末仲長統謂百司皆宜執之。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為「紫荷」。

佩玉,自乘輿以下,與晉、宋制同。建元四年,制王公侯卿尹珠水精,其餘用牙蚌。太官宰人服離支衣,後定。

贊曰:文物煌煌,儀品穆穆。分別禮數,莫過輿服。

志第十 祥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