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年月朔日甲子。尚書令某甲下。無令稱仆射。司徒承書從事到上起某曹。
右外上事,內處報,下令書儀。
某曹關某事云云。令如是,請為令書如右。謹關。
右關署如前式。
令司徒。某事云云。令如是,其下所屬,奉行如故事。文書如千里驛行。
年月日子,下起某曹。
右令書自內出下外儀。
令書前某官某甲。令以甲為某官,如故事。
右令書板文準于昭事板文。
年月日。侍御史某甲受。
尚書下云云。奏行如故事。
右以準尚書敕儀。起某曹。
右並白紙書。凡內外應關箋之事,一准此為儀。其經宮臣者,依臣禮。
拜刺史二千石誡敕文曰制詔云云。某動靜屢聞。
右若拜詔書除者如舊文。其拜令書除者,「令」代「制詔」,余如常儀。辭關板文云:「某官糞土臣某甲臨官。稽首再拜辭。」制曰右除糞土臣及稽首云云。
某官某甲再拜辭。以「令日」代「制曰」。某官宮臣者,稱臣。
皇太子夜開諸門,墨令,銀字啟傳令信。
太史每歲上某年曆。先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讀五時令。皇帝所服,各隨五時之色。帝升禦坐,尚書令以下就席位,尚書三公郎以令著錄案上,奉以入,就席伏讀訖,賜酒一卮。官有其注。傅咸曰:「立秋一日,白路光于紫庭,白旗陳于玉階。」然則其日旗、路皆白也。
晉成帝咸和五年六月丁未,有司奏讀秋令。兼侍中散騎侍郎荀弈、兼黃門侍郎散騎侍郎曹宇駁曰:「尚書三公曹奏讀秋令儀注。新荒以來,舊典未備。臣等參議,光祿大夫臣華恆議,武皇帝以秋夏盛暑,常闕不讀令,在春冬不廢也。夫先王所以從時讀令者,蓋後天而奉天時。正服,尊嚴之所重,今服章多闕如。比熱隆赫,臣等謂可如恆議,依故事闕而不讀。」詔可。六年三月,有司奏:「今月十六日立夏。案五年六月三十日門下駁,依武皇夏闕讀令。今正服漸備,四時讀令,是祗述天和隆赫之道。謂今故宜讀夏令。」奏可。
宋文帝元嘉六年六月辛酉朔,駙馬都尉奉朝請徐道娛上表曰:「謹案晉博士曹弘之議,立秋禦讀令,上應著緗幘,遂改用素,相承至今。臣淺學管見,竊有惟疑。伏尋《禮記·月令》,王者四時之服正見駕蒼龍,載赤旗,衣白衣,服黑玉。季夏則黃,文極于此,無白冠則某履某耑也。且幘又非古服,出自後代。上附於冠,下不屬衣。冠固不革,而幘豈容異色。愚謂應恆與冠同色,不宜隨節變采。土令在近,謹以上聞。如或可採,乞付外詳議。」太學博士荀萬秋議:「伏尋幘非古者冠冕之服,《禮》無其文。案蔡邕《獨斷》云:『幘是古卑賤供事不冠人所服。』又董仲舒《止雨書》曰:『其執事皆赤幘。』知並不冠之服也。漢元始用,眾臣率從。故司馬彪《輿服志》曰:『尚書幘名曰納言。迎氣五郊,各如其色,從章服也。』自茲相承,迄于有晉。大宋受命,禮制因循。斯既歷代成準,謂宜仍舊。」有司奏:「謹案道娛啟事,以土令在近,謂幘不宜變。萬秋雖雲幘宜仍舊,而不明無讀土令之文。今書舊事于左。《魏台雜訪》曰:『前後但見讀春夏秋冬四時令,至于服黃之時,獨闕不讀。今不解其故。』魏明帝景初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散騎常侍領太史令高堂隆上言曰:『黃於五行,中央土也。王西季各十八日。土生於火,故于火用事之末服黃,三季則否。其令則隨四時,不以五行為分也。是以服黃無令。』」其後太祖常謂土令,三公郎每讀時令,皇帝臨軒,百僚備位,多震悚失常儀。宋唯世祖世劉勰、太宗世謝緯為三公郎,善於其事,人主及公卿並屬目稱嘆。勰見《宗室傳》。緯,謝綜弟也。
舊說後漢有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產二女,上巳產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並亡,俗以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于東流水上為祈禳,自潔濯,謂之禊祠。分流行觴,遂成曲水。史臣案《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也。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也。《韓詩》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此則其來甚久,非起郭虞之遺風、今世之度水也。《月令》,暮春,天子始乘舟。蔡邕章句曰:「陽氣和暖,鮪魚時至,將取以薦寢廟,故因是乘舟禊于名川也。《論語》,暮春浴乎沂。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濱,蓋出此也。」邕之言然。張衡《南都賦》祓于陽濱又是也。或用秋,《漢書》八月祓于霸上。劉楨《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除,國子水嬉。」又是用七月十四日也。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魏明帝天淵池南,設流杯石溝,燕群臣。晉海西鐘山後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宮人循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