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陽明全集 - 449 / 462
古典散文類 / 王陽明 / 本書目錄
  

王陽明全集

第449頁 / 共462頁。

 大小:

 第449頁

朗讀:

而後儒紛紛之議,尚未能一無惑乎!千載之寥寥也。蓋漢之儒者泥于有象,一切仁義、忠孝、禮樂、教化、經綸之跡,皆認以為定理,必先講求窮索,執為典要,而後以為應物之則,是為有得于太極似矣,而不知太極為無中之有,不可以有名也。隋、唐以來,老、佛之徒起而攘臂其間,以經綸為糟粕,乃復矯以竊冥玄虛之見,甚至掊擊仁義,蕩滅禮教,一切歸之於無,是為有得於無極似矣,而不知無極為有中之無,非可以無名也。周子洞見二者之弊,轉相謬溺,不得已而救之,建立《圖說》,以顯聖學之宗,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

中正仁義雲者,太極之謂;而主靜雲者,無極之謂;人極於是乎立焉。議者乃以無極之言謂出於老氏,分中正仁義為動靜,而不悟主靜無慾之旨,亦獨何哉?夫自伏羲一畫以啟心極之原,神無方而易無體,即無極也。孔子固已言之矣,而周子之得聖學之傳無疑也。夫聖學以一為要。


  

一者,無慾也。人之慾大約有二:高者蔽于意見;卑者蔽于嗜欲:皆心之累也。無慾則一;無慾則明通公溥而聖可學矣。君子寡慾,故修之而吉;小人多欲,故悖之而凶。

吉凶之幾,極之立與不立於此焉分,知此則知凾峰阮子所謂心極之說矣。」

二十三年甲辰,門人徐珊建虎溪精舍于辰州,祀先生。精舍在府城隆興寺之北。師昔還自龍場,與門人冀元亨、蔣信、唐愈賢等講學于龍興寺,使靜坐密室,悟見心體。是年,珊為辰同知,請于當道,與諸同志大作祠宇、置贍田。

鄒守益為作《精舍記》,羅洪先作《性道堂記》。又有見江亭、玉芝亭、鷗鷺軒,珊與其弟楊珂俱多題志。

二十七年戊申八月,萬安同志建雲興書院,祀先生。

書院在白雲山麓,前對芙蓉峰,幕下秀出如圭,大江橫其下。同志朱衡、劉道、劉弼、劉峴、王舜韶、吳文惠、劉中虛等迎予講學于精修觀,諸生在座者百五十人有奇。晚游城煙,見民居井落,邑屋華麗。洪曰:「民庶且富,而諸君敷教之勤若此,可謂禮義之鄉矣。

」衡曰:「是城四十年前猶為赤土耳。」問之。曰:「南、贛峒賊,流劫無常,妻女相率而泣曰:賊來曷避,惟一死可恃耳。師來,蕩平諸峒,百姓始得築城生聚,乃有今日,皆師之賜也。

」洪嘉嘆不已。乃謂曰:「沐師德澤之深若此,南來郡邑,俱有祠祀,何是地獨無?」眾皆蹙然曰:「有志未遂耳。」乃責洪作疏糾材。是夕來相助者盈二百金。

舉人周賢宣作文祀土,眾役並興。中遭異議,止之。至嘉靖甲子,衡為尚書,賢宣為方伯,與太仆卿劉慤復完書業,祭祀規制大備,名曰:「雲興書院」雲。

九月,門人陳大倫建明經書院于韶,祀先生。

書院在府城。先是同門知府鄭騮作明經館,與諸生課業,倡明師學。至是大倫守韶,因更建書院,立師位,與陳白沙先生並祀。是月,洪謁甘泉湛先生,逾庾嶺,與諸生鄧魯、駱堯知、胡直、王城、劉應奎、鐘大賓、魏良佐、潘槐、莫如德、張昂等六十三人謁師祠,相與人南華二賢閣,與鄧魯、胡直等共闡師說。

至隆慶己巳,知府李渭大修祠宇,集諸生與黃城等身證道要,師教復振。


  

二十九年庚戌正月,吏部主事史際建嘉義書院于溧陽,祀先生。

書院在溧陽救荒淹。史際因歲青,築淹塘以活饑民,塘成而建書院于上。延四方同志講會,館谷之。籍其田之所入,以備一邑饑荒,名曰「嘉義」,欽玉音也。

際與呂光洵議延洪主教事。乃先幣聘,越三年,茲來定盟。是月,同志周賢宣、趙大河、諸生彭若思、彭適、袁端化、王襞、徐大經、陳三謨等數十人,際率子侄史繼源、繼志、史銓、史珂、史繼書、繼辰、致詹,偕吾子婿葉邁、鄭安元、錢應度、應量、應禮、應樂定期來會,常不下百餘人。立師與甘泉湛先生位,春秋奉祀。

《天成篇》揭嘉義堂示諸生曰:“吾人與萬物混處于天地之中,為天地萬物之宰者,非吾身乎?其能以宰乎天地萬物者,非吾心乎?心何以能宰天地萬物也?天地萬物有聲矣,而為之辨其聲者誰歟?天地萬物有色矣,而為之辨其色者誰歟?天地萬物有味矣,而為之辨其味者誰歟?天地萬物有變化矣,而神明其變化者誰歟?是天地萬物之聲非聲也,由吾心聽,斯有聲也;天地萬物之色非色也,由吾心視,斯有色也;天地萬物之味非味也,由吾心嘗,斯有味也;天地萬物之變化非變化也,由吾心神明之,斯有變化也:然則天地萬物也,非吾心則弗靈矣。吾心之靈毀,則聲、色、味,變化不得而見矣。聲、色、味變化不可見,則天地萬物亦几乎息矣。故曰:人者,天地之心,萬物之靈也,所以主宰乎天地萬物者也。

吾心為天地萬物之靈者,非吾能靈之也。吾一人之視,其色若是矣,凡天下之有目者,同是明也;一人之聽,其聲若是矣,凡天下之有耳者,同是聰也;一人之嘗,其味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口者,同是嗜也;一人之思慮,其變化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心知者,同是神明也。匪徒天下為然也,凡前乎千百世已上,其耳目同,其口同,其心知同,無弗同也;後乎千百世已下,其耳目同,其口同,其心知同,亦無弗同也。然則明非吾之目也,天視之也;聰非吾之耳也,天聽之也;嗜非吾之口也,天嘗之也;變化非吾之心知也,天神明之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