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陽明全集 - 280 / 462
古典散文類 / 王陽明 / 本書目錄
  

王陽明全集

第280頁 / 共462頁。

 大小:

 第280頁

朗讀:

」視若夜旦。其生也,奚以喜?其死也,奚以悲乎?其視不義之物,若將浼己,又肯從而奔趨之乎?而彼認為己有,變而弗能捨,因以沉酗于其間者,近不出三四年,或八九年,遠及一二十年,固已化為塵埃,蕩為沙泥矣。而君子之獨存者,乃彌久而益輝。

嗚呼!彼龜鶴之長年,蜉蝣亦何自而知之乎?屬有足疾,弗能走哭,寄奠一觴,有淚盈掬。復何言哉!復何言哉!嗚呼尚饗。


  

祭陳判官文

維嘉靖七年月日,欽差總制四省軍務新建伯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差南寧府推官馮衡,南寧衛指揮王佐,致祭于已故德慶州陳判官之墓。

往年羅滂、淥水諸賊為地方患害,判官嘗與已故指揮李松議設墟場以制禦賊黨,安靖地方,殫心竭力,盡忠國事,人皆知之。然其時百姓雖稍賴以寧,而各賊之不得肆其凶虐者,嫉恨日深。其後不幸判官與李松竟為賊首趙木子等所害。以忠受禍,心事未由暴白。

連年官府亦欲為之討賊雪憤,然以地方多事之故,又恐鋒刃所加,玉石無分,濫及良善,是以因循未即進兵。今賊首趙木子等已為該道官兵用計擒獲,明正典刑。松與判官之忠勤益以彰著。已特遣官以趙木子等各賊首級祭告于李松之墓矣。

今復遣南寧府衛官祭告于判官之墓。死而有知,亦可以少泄連年忠憤不平之氣也夫!

祭張廣溪司徒

嗚呼!留都之別,條焉二載,詎謂迄今,遂成永訣,嗚呼傷哉!悼朋儕之零落,悲歲月之遄逝,感時事之艱難,嘆老成之凋謝。傷心觸目,有淚如瀉。靈柩南還,維江之湄。聊奠一觴,以寄我悲。

嗚呼傷哉!

下一篇

目錄

上一篇

獵書人掃校

悟真錄之九 續編四



是卷師作於弘治初年,筮仕之始也。自題其稿曰《上國游》。洪葺師錄,自辛巳以後文字厘為《正錄》;已前文字則間采《外集》,而不全錄者。蓋師學靜入于陽明洞,得悟于龍場,大徹于征寧藩。

多難殷憂,動忍增益,學益徹則立教益簡易,故一切應酬諸作,多不匯入。是卷已廢閣逸稿中久矣,茲刻《續錄》,複檢讀之。見師天稟夙悟,如玉出璞,雖未就追琢,而暗暗內光。因嘆師稟夙智,若無學問之全功,則逆其所造,當只止此。

使學者智不及師,肯加學問之全功,則其造詣日精,當亦莫禦。若智過于師,而功不及師,則終無所造,自負其質者多矣。乃復取而刻之。俾讀師全錄者,聞道貴得真修,徒恃其質,無益也。

嘉靖辛酉,德洪百拜識。

鴻泥集序

《鴻泥集》十有三卷、《燕居集》八卷,半閒龍先生之作也。其子僉憲君致仁將刻諸梓,而屬其序于守仁曰:「斯將來之事也,然吾家君老矣,及見其言之傳焉,庶以悅其心。吾子以為是傳乎?」

守仁曰:「是非所論也,孝子之事親也,求悅其心志耳目,惟無可致力,無弗盡焉。況其言語文辭,精神之所存,非獨意玩手澤之餘,其得而忽也。既思永其年,又思永其名,篤愛無已也。將務悅其親,寧是之與論乎?」

君曰:「雖然,吾子言之。」

守仁曰:「是乃所以自盡者。夫必其弗傳也,斯幾于不仁;必其傳之也,斯幾于不知。其傳也屬之己,其傳之弗傳之也屬之人。姑務其屬之己也已。



君曰:「雖然,吾子必言之。」

守仁曰:「繪事之詩,不入于《風》、《雅》;孺子之歌,見稱于孔、孟。然則古之人其可傳而弗傳者多矣,不冀傳而傳之者有矣。抑傳與不傳之間乎!昔馬談之史,其傳也遷成之;班彪之文,其傳也固述之。衛武公老矣,而有抑之戒,蓋有道矣。

夫子刪《詩》,列之《大雅》,以訓于世。吾聞先生年八十,而博學匪懈,不忘乎警惕,又嘗數述《六經》、宋儒之緒論。其于道也,有聞矣;其於言也,足訓矣。致仁又尊顯而張大之,將益興起乎道德,而發揮乎事業,若泉之達,其放諸海,不可限而量。

是集也,其殆有傳乎?」


  

致仁起拜曰:「是足以為家君壽矣。霓也,敢忘吾子之規?」遂書之為敘。

澹然子序

有詩

澹然子四易其號:其始曰凝秀,次曰完齋,又次曰友葵,最後為澹然子。陽明子南遷,遇于瀟湘之上,而語之故,且屬詩篇,詩而敘之。

其言曰:「人,天地之心而五行之秀也。凝則形而生,散則游而變。道之不凝,雖生猶變。反身而誠,而道凝矣。

故首之以凝秀。道凝於己,是為率性。率性而人道全,斯之謂完,故次之以完齋。完齋者,盡己之性也。

盡己之性,而後能盡人之性,盡萬物之性,至于草木,至矣。葵,草木之微者也,故次之以友葵。友葵,同於物也。內盡於己,而外同乎物,則一矣。

一則吻然而天游,混然而神化,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矣。故次之以澹然子終焉。」

或曰:「陽明子之言倫矣,而非澹然子之意也。澹然之意玄矣,而非陽明子之言也。」

陽明子聞之曰:「其然,豈其然乎?」書之以質于澹然子。澹然子,世所謂滇南趙先生者也。

詩曰:兩端妙闔癖,五連無留停。藐然覆載內,真精諒斯凝。鷄犬一馳放,散失隨飄零。惺惺日收斂,致曲乃明誠。

明誠為無忝,無忝斯全歸。深淵春冰薄,千鈞一比微。膚發尚如此,天命焉可違?參乎吾與爾,免矣幸無虧。

人物各有稟,理同氣乃殊。曰殊非有二,一本分澄淤。志氣塞天地,萬物皆吾軀。炯炯傾陽性,葵也吾友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