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陽明全集 - 139 / 462
古典散文類 / 王陽明 / 本書目錄
  

王陽明全集

第139頁 / 共462頁。

 大小:

 第139頁

朗讀:

守仁腐儒小生,實非可用之才。蓋未承南、贛之乏,已嘗告病求退。後以託疾避難之嫌,遂不敢固請,黽勉至此,實恐得罪于道德,負薦舉之盛心耳。伏惟終賜指教而曲成之,幸甚幸甚!今閩寇雖平,而南贛之寇又數倍于閩,且地連四省,事權不一,兼之敕旨又有不與民事之說,故雖虛擁巡撫之名,而其實號令之所及止於贛州一城。

然且尚多氐牾,是亦非皆有司者敢於違抗之罪,事勢使然也。今為南、贛,止可因仍坐視,稍欲舉動,便有掣肘。守仁竊以南、贛之巡撫可無特設,止存兵備,而統于兩廣之總制,庶幾事體可以歸一。不然,則江西之巡撫,雖三省之務尚有牽礙,而南、贛之事猶可自專。


  

一應軍馬錢糧,皆得通融裁處,而預為之所,猶勝於今之巡撫,無事則開雙眼以坐視,有事則空兩手以待人也。夫弭盜所以安民,而安民者弭盜之本。今責之以弭盜,而使無與於民,猶專以藥石攻病,而不復問其飲食調適之宜,病有日增而已矣。今巡撫之改革,事體關係,或非一人私議之間便可更定,惟有申明賞罰,猶可以稍重任使之權,而因以略舉其職,故今輒有是奏。

伏惟特賜採擇施行,則非獨生一人得以稍逭罪戮,地方之困亦可以少蘇矣。非恃道誼深愛,何敢冒瀆及此?萬冀鑒恕。不宣。

即日,伏惟經綸幫政之暇,台候萬福。守仁學徒慕古,識乏周時,謬膺簡用,懼弗負荷。祇命以來,推尋釀寇之由,率因姑息之弊。所敢陳情,實恃知已。

乃蒙天聽,並賜允從,蕃錫寵石,恩與至重。是非執事,器使曲成,獎飾接引,何以得此?守仁無似,敢不勉奮庸劣,遵稟成略,冀收微效,以上答聖眷,且報所自乎?茲當發師,匆遽陳謝,伏惟台照。不備。

生惟君子之於天下,非知善言之為難,而能用善之為難。舜在深山之中,與木石居,鹿豕游,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舜亦何以異於人哉?至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沛然若決江河,莫之能禦,然後見其與世之人相去甚遠耳。今天下知謀才辯之士,其所思慮謀猷,亦無以大相遠者。

然多蔽而不知,或雖知而不能用,或雖用而不相決,雷同附和。求其的然真見,其孰為可行,孰為不可行,孰為似迂而實切,孰為似是而實非,斷然施之於用,如神醫之用藥,寒暑虛實,惟意所投,而莫不有以曲中其機,此非有明睿之資,正大之學,剛直之氣,其孰能與于此?若此者,豈惟後世之所難能,雖古之名世大臣,蓋亦未之多聞也。守仁每誦明公之所論奏,見其洞察之明,剛果之斷,妙應無方之知,燦然剖析之有條,而正大光明之學,凜然理義之莫犯,未嘗不拱手起誦,歆仰歎服。自其識事以來,見世之名公巨卿,負盛望于當代者,其所論列,在尋常亦有可觀,至于當大疑,臨大利害,得喪毀譽,眩瞀于前,力不能正,即依違兩可,掩覆文飾,以幸無事,求其卓然之見,浩然之氣,沛然之詞,如明公之片言者,無有矣。

在其平時,明公雖已自有以異於人,人固猶若無以大異者,必至於是,而後見其相去之甚遠也。守仁恥為佞詞以諛人,若明公者,古之所謂社稷大臣,負王佐之才,臨大節而不可奪者,非明公其誰歟!守仁後進于劣,何幸辱在驅策之末。奉令承教,以效其尺寸,所謂駑駘遇伯樂而獲進于百里,其為感幸何如哉!邇者龍川之役,亦幸了事,窮本推原,厥功所自,已略具于奏末,不敢復縷縷。所恨福薄之人,難與成功,雖仰賴方略,僥倖塞責,而病患日深,已成廢棄。

昨日乞休疏人,輒嘗恃愛控其懇切之情,日夜瞻望允報。伏惟明公終始曲成,使得稍慰老父衰病之懷,而百歲祖母,亦獲一見為訣,死生骨肉之恩,生當何如為報耶!情隘詞迫,氣冀矜亮,死罪死罪!

近領部咨,見老先生之於守仁,可謂心無不盡,而凡其平日見于論奏之間者,亦已無一言之不酬。雖上公之爵,萬戶侯之封,不能加于此矣。自度鄙劣,何以克堪,感激之私,中心藏之,不能以言謝。然守仁之所以隱忍扶疾,身披鋒鏑,出百死一生以赴地方之急者,亦豈苟圖旌賞,希階級之榮而已哉?誠感老先生之知愛,期無負于薦揚之言,不愧稱知己于天下而已矣。


  
今雖不能大建奇偉之績,以仰答知遇,亦幸苟無撓敗戮辱,遣繆舉之羞於門下,則守仁之罪責亦已少塞,而志願亦可以無大憾矣,復何求哉!復何求域!伏惟老先生愛人以德,器使曲成,不責人以其所不備,不強人以其所不能,則凡才薄福,尪羸疾廢如某者,庶可以遂其骸骨之請矣。乞休疏待報已三月,尚杳未有聞。歸魂飛越,夕不能旦。伏望憫其迫切之情,早賜允可,是所謂生死而肉骨者也,感德當何如耶!

輒有私梗,仰恃知愛,敢以控陳。近日三省用兵之費,廣、湖兩省皆不下十餘萬,生處所乞止於三萬,實皆分毫扣算,不敢稍存贏餘。已蒙老先生洞察其隱,極力扶持,盡賜準允。後戶部復見沮抑,以故昨者進兵之際,凡百皆臨期那借屑湊,殊為窘急。

賴老先生指授,幸而兩月之內,偶克成功。不然,決致敗事矣。此雖已遂之事,然生必欲一鳴其情者,竊恐因此遂誤他日事耳。又南、贛盜賊巢穴,雖幸破蕩,而漏殄殘黨,難保必無。

兼之地連四省,深山盤谷,逃流之民,不時嘯聚。輒采民情,議于橫水大寨,請建縣治,為久安之圖。乘間經營,已略有次第。守仁迂疏病懶,于凡勞役之事,實有不堪。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