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蘇東坡集 下 - 419 / 463
古典詩類 / 蘇東坡 / 本書目錄
  

蘇東坡集 下

第419頁 / 共463頁。

 大小:

 第419頁

朗讀:

窈冥昏默,長生之本。長生之本既立,亦必有堅凝之者。二者如日月水火之用。所以修煉變化,堅氣而凝物者也,蓋必有方矣。然皆必至其極,不極不化也。

「天地有官,陰陽有藏。」


  

廣成子以窈冥昏默立長生之本,以無思無為無慾去長生之害,又以至陰至陽堅凝之,吾事足於此矣。天地有官,自為我治之,陰陽有藏,自為我蓄之。為之者在我,成之者在彼。

「慎守汝身,物將自壯。」

言長生可必也,物豈有稚而不壯者哉。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廣成子曰:“來,余語汝。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極。

物本無終極,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物未嘗有死,故長生者物之固然,非我獨能。我能守一而處和,故不見其分成與毀爾。

「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見土。」

皇者其精也,王者其粗也,生者明,死者幽,幽者不知明,明者不知幽。

「今天百昌皆生於土,而反于土。故余將去汝,入無窮之門,人其盡死而我獨存呼!」

【蓋將有以示化去世形解入土之意也歟?】

「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南榮AA66挾三人以見老子,老子訶之,則矍然自失,人我皆喪。夫挾人以往固非也,人我皆喪亦非也。故學道能盡死其人獨存其我者寡矣。可見、可言、可取、可去者,皆人也,非我也。不可見、不可言、不可取、不可去者,真我也。近是則智,遠是則愚,得是則得道矣。故人其盡死而我獨存者,此之謂也。古今雖異,吾不知緡之所謂也。以文意求之,其猶曰明也歟?

◎書後五百六首

【書鮑靜傳】

鮑靜字太玄,東海人。五歲語父母,云:「本曲陽李氏子,九歲墮井死。」父母以其言訪之,皆驗。靜學兼內外,明天文河洛書。為南海太守行部入海,遇風,饑甚,煮白石食之。靜嘗見仙人陰君受道訣,百餘歲卒。

陰真君名長生。予嘗游忠州酆都觀,則陰君與王方平上升處也。古松柏數千株,皆百圍,松脂如酥乳,不煩煮煉,正爾食之,滑甘不可言。二真君皆畫像觀中,極古雅,有西晉時殿宇,尚存也。戊寅九月十一日夜坐書。

【書單道開傳後】

葛稚川與單道開皆西晉人,而沒于東晉,又皆隱于羅浮。使稚川見道開,必有述焉。而《抱朴·內篇》皆不及道開,豈稚川化時,道開尚未至羅浮也?稚川乞岣嶁令游南海,遂入羅浮,按本傳在昇平三年以後,相去蓋三十餘年,必稚川先化也。紹聖元年九月,始予至羅浮,問山中人,則道開無復遺蹟矣,亦不知石室所在。獨書此《傳》遺沖虛觀道士鄧守安,以備山中逸事。

【書陶淡傳】

《晉史·隱逸傳》:陶淡字處靜,太尉侃之孫也。父夏,以無行被廢。淡幼孤,好導養之術,謂仙道可祈。年十五六,便服食絶谷。不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數,淡了不營問。好讀《易》,善卜筮。于長沙臨湘山中,結廬居之。養一白鹿以自隨。人有候之者,輒移渡澗水,莫得近。州舉秀才,淡遂逃羅縣埤山中,不知所終。

陶士行諸子皆凶暴,不獨夏也,而諸孫中乃有淡,曾孫中乃有潛。潛集中乃有仲德、敬通之流,皆隱約有行義,又皆貧困,何也?淡高逸如此,近類得道,與潛近親,而潛無一言及之,此又未喻也。戊寅九月七日,閲《晉史》,偶錄之以俟知者。儋州城南記。


  

【書淵明孟府君傳後】

陶淵明,孟嘉外孫,作《喜傳》云:「或問聽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曰:「漸近自然。」而今《晉書》乃雲「漸近使之然」,則是閭裡少年鄙語。雖至細事,然足以見許敬宗等為人。

【書南史盧度傳】

余少不喜殺生,然未能斷也。近來始能不殺豬羊,然性嗜蟹蛤,故不免殺。自去年得罪下獄,始意不免,既而得脫,遂自此不復殺一物。有見餉蟹蛤者,皆放之江中。雖知蛤在江水無活理,然猶庶幾萬一,便使不活,亦愈于煎烹也。非有所求覬,但以親經患難,不異鷄鴨之在庖廚,不忍復以口腹之故,使有生之類,受無量怖苦爾,猶恨未能忘味食自死物也。《南史·隱逸傳》:「始興人盧度,字彥章。有道術。少隨張永北侵魏,永敗,魏人追急,淮水不得過。自誓若得免死,從今不復殺生。須臾見兩,流來接之,得過。後隱居廬陵西昌三顧山,鳥獸隨之,夜有鹿觸其壁。度曰:『汝勿壞我壁。』鹿應聲去。屋前有池,養魚,皆名呼之,次第取食。逆知死年月,竟以壽終。」偶讀此書,與餘事粗相類,故並錄之。

【書劉昌事(昌事見杜牧宋州寧陵縣記)】

今日過寧陵,聞縣令言,前令晏曇立劉昌廟。昌事蹟見杜牧集,甚壯偉。宋子京獨不信,以為無有。子亦信李蘩記其父泌、崔胤記其父慎由事,皆以偽為真,獨不信杜牧記昌事,可笑也。李蘩作《家傳》,記其父居鬼谷,並與仙接。子京亦曰:「蘩所記浮侈不可信,姑摭其實者如上。」崔胤記其父晚無子,遇浮屠生胤,乃名繼。

【記孫卿韻語】

孫卿子有韻語者,其言鄙近,多雲「成相」,莫曉其義。《前漢·藝文志·詩賦類》中有《成相雜詞》十一篇,則成相者,蓋古謳謡之名乎?疑所謂「鄰有喪,舂不相」者。又「樂記》云:“治亂以相。」亦恐由此得名,當更細考之。

【記徐陵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