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 25 / 276
文學類 / 沈從文 / 本書目錄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第25頁 / 共276頁。

 大小:

 第25頁

朗讀:

這也許近於逃遁,一種對於多數騷擾的逃遁。人到底比蜻蜓不同,生活複雜得多,神經發達得多。也必然有反應,被刺激過後的反應。也必然有直覺,基於動物求生的直覺。但自然既使人腦子進化得特別大,好像就是凡事多想一想,許可人向深處走,向遠處走,向高處走。思索是人的權利,也是人其所能生存能進步的工具。什麼人自願拋棄這種權利,那是個人的自由,正如一個酒徒用劇烈酒精燃燒自己的血液,是酒徒的自由。可是如果他放下了那個生存進步的工具,以為用另外一種簡單方式可以生存,尤其是一個作者,一個企圖用手作為橋樑,通過一種理想,希望作品存在,與肉體脫離而還能獨立存在若干年,與事實似乎不合。自殺不是求生的方式,諧俗其實也不儘是求生的方式。作品能存在,仰賴讀者,然對讀者在乎啟發,不在乎媚悅。通俗作品能夠在讀者間存在的事實正多,然「通俗」與「庸俗」卻又稍稍不同。無思索的一唱百和,內容與外形的一致摹仿,不可避免必陷於庸俗。庸俗既不能增人氣力,也不能益人智慧。在行為上一 個人若帶著教訓神氣向旁人說:人應當用手足同時走路,因為它合乎大多數的動物本性或習慣。說這種話的人,很少不被人當作瘋子。然而在文學創作上,類似的教訓對作家卻居然大有影響。原因簡單,就是大多數人知道要出路,不知道要腦子。隨波逐流容易見好,獨立逆風需要魄力。

我覺得我應當努力來寫一本《聖經》,這經典的完成,不在增加多數人對於天國的迷信,卻在說明人力的可信,使一 些有志從事寫作者,對於作品之生長,多有一分知識。希望個人作品成為推進歷史的工具,這工具必需如何造作,方能結實牢靠,像一個理想的工具。我預備那麼寫下去,第一件事每個作家先得有一個能客觀看世界的腦子。可是當我想起是不是這世界每個人都自願有一個凡事能獨立思考的腦子,都覺得必需有個這樣腦子,進行寫作才不必依靠任何權勢而依舊能存在時,我依然把筆擱下了。人間廣泛,萬匯難齊。沮洳是水作成的,江河也是水作成的;桔柚宜於南國,棗梨生長北方。萬物各適其性,各有其宜。應沉默處得沉默,古人名為「順天體道」。雄鷹只偶爾一鳴,麻雀卻長日嘰喳,效果不同,容易明白。各適其性,各取所需,如果在當前還許可時,我的沉默是不會妨礙他人進步,或許正有助於別一些偉大成就的。


  



  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北平作





水雲集

致唯剛先生






  
副刊記者轉唯剛先生:

本來我沒有看每日新聞的資格,因為沒有這三分錢。今天,一個朋友因見到五四紀念號先生一篇大作,有關於我的話,所以拿來給我瞧。拜讀之餘,覺得自己實在無聊,簡直不是一個人,惶恐惶恐。

可惜我並不是個大學生(連中學生也不是)。但先生所聽說的總有所本。我雖不是學生,但當先生說「聽說是個學生」時,卻很自慰。想我雖不曾踹過中學大門,分不清洋鬼子字母究竟是有幾多(只敢說個大概多少),如今居然有人以為我是大學生!

寫文章不是讀書人專利,大概先生樂於首肯。或者是因文章中略有一點學生做文的氣息,而先生就隨手舉出來,那也罷了——然我不曾讀過書卻是事實。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