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史演義 - 121 / 31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宋史演義

第121頁 / 共310頁。

元豐三年,神宗擬改定官制,飭中書置局修訂,命翰林學士張璪,樞密副承旨張誠一,主領局事。先是宋初官制,多承唐舊,但亦間有異同。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不常置,以同平章事為宰相,另置參知政事為副,中書門下,並列于外。別在禁中設置中書,與樞密院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天下財賦,悉隷三司。所有糾彈等事,仍屬御史台掌管。他如三省、尚書令、侍中、中書令。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九寺、太常、宗正、光祿、衛尉、太仆、大理、鴻臚、司農、大府。六監國子、少府、將作、軍器、都水、司天。等,往往由他官兼攝,不設專官。草詔屬知制誥及翰林學士兩職。知制誥掌外製,翰林學士掌內製,號為兩制。修史屬三館,便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首相嘗充昭文館大學士,次相或充集賢院大學士。有時設置三相,即分領三館。館中各員,多稱學士,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號名流。又有殿閣等官,亦分大學士及學士名稱,惟概無定員,大半由他官兼領虛名。前文未嘗敘明官制,此段原不可少。自經兩張改訂後,凡舊有虛銜,一律罷去,雜取唐、宋成規,自開府儀同三司,至將仕郎,分二十四階,如領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等名,改為開府儀同三司,領左右仆射,改為特進,以下遞易有差。換湯不換藥,濟甚麼事?神宗以新官制將行,砍兼用新舊二派,嘗語輔臣道:「御史大夫一職,非用司馬光不可。」時吳充已罷,惟王珪、蔡確兩人,相顧失色。原來神宗時代,朝右分新舊兩黨,新黨以王安石為首領,珪與確等,統傳安石衣鉢,與舊黨積不相容。舊黨便是富弼、文彥博等一班老成,司馬光亦居要領,還有研究道學諸儒,也是主張守舊,與司馬光等政論相同。道學一派,由胡瑗、周敦頤開宗。胡瑗,泰州人,字翼之,湛深經學,范仲淹曾聘為蘇州教授,令諸子從學,知湖州滕宗諒,亦聘為教授,嘗立經義治事二齋,注重實學。嘉祐中,擢為太子中允,與孫復同為國子監直講。嗣因老疾致仕,還家旋歿,世稱孫復為泰山先生,胡瑗為安定先生。周敦頤,濂溪人,字茂叔,歷任縣令州佐,所至有治績,平素愛蓮,因居蓮花峰下。南安通判程珦,與瑗交好,令二子顥、頤受業,顥嘗謂吾見濂溪先生,得吟風弄月以歸,幾有吾與點也的樂趣,熙寧六年病歿。同時有河南人邵雍,字堯夫,苦學成名,尤精易理,宋廷屢征不至。程顥曾與雍議論數日,歎為內聖外王的學問。但性甘恬退,自名居室曰「安樂窩」。熙寧十年逝世,後來追諡康節。至若橫渠先生張載,字子厚,前文亦已提及,一出為官,見新法不善,即託疾歸家,著有《正蒙》、《西銘》等書,廣談性理,與邵雍同歲病終。這數人多反對新黨,所以屏跡終身。二程兄弟,實得真傳,敘入此段,志道學諸儒之緣起。且與司馬光友善。王珪恐司馬光起用,舊派將連類同升,故與蔡確同一驚惶。及退朝後,珪尚怏怏不樂,那蔡確默籌一番,竟不禁大笑道:「有了有了!」奸狀如繪。正是:

畢竟儉人多譎智,全憑巧計作安排。


  

欲知蔡確的妙策,請看下回便知。

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憲喪師 城永樂徐禧陷歿


  
卻說蔡確想就一法,便笑語王珪道:「公恐司馬光入用,究為何意?」珪答道:「司馬光來京,必將參劾我輩,恐相位且不保了。」無非為此,確是鄙夫。確便道:「主上久欲收復靈武,公能任責,相位便能終保,尚憚一司馬光麼?」為個人計,勞師費財,蔡確實是可殺。珪乃轉憂為喜,一再稱謝,乃薦俞充知慶州,使上平西夏策。神宗果然專心戎事,不暇召光,乃用馮京為樞密使,薛向、孫固、呂公著為樞密副使。詔民畜馬,擬從事西征。向初贊成畜馬議,旋恐民情不便,致有悔言。御史舒亶,遂劾他反覆無常,失大臣體,竟斥知潁州。馮京亦因此求去,有詔允准,即命孫固知樞密院事,呂公著、韓縝同知院事。嗣復接俞充奏牘,略言:「夏將李清,本屬秦人,曾勸夏主秉常,以河西地來歸。秉常母梁氏得悉,幽秉常,殺李清,我朝應興師問罪,不可再延,這乃千載一時的機會呢。」神宗覽奏大喜,即命熙河經制李憲等,準備伐夏,並召亶延副總管種諤入問。諤本是個言不顧行的人物。既至闕下,便大聲道:「夏國無人,秉常小丑,由臣等持臂前來便了。」看時容易做時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