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45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45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45頁

朗讀:

從岡脊北向,以漸上躋,亦以漸轉西,二里,登岡之首,望其岡,猶自西峰東突而下者。蓋山脊自西南來至此,既穹南山一重,即從其北峽中度而北,再起中峰,又亙為此山一重,即從其北嶺環支而東,又亙為北山一重,恰如「川」字,條支東南走而所上者,是其中支也。從岡首又西向平行二里,直抵其西中峰最高之下,乃循其峰之東崖西南上,一里半,是為亂石岡,遂凌其峰之崖,下瞰南峽之底,即其中度處也,峽中之水遂東西分焉。由嶺崖最高處西轉而下,逶迤曲折,下四里,復從岡上西北行,忽見岡左右復成溪而兩夾之,其溪流分大小。

平行岡上二里,即從其端下,西渡大溪。由溪西上坡,稍轉而北,半裡,從北峽轉西,遂向西塢入,於是溯西來大溪之北,循北山西行矣。二里半,有村在溪南,倚南山之坡,北山亦至是南突,路遂從所突峽中上。乃踞峽石而飯。又一里,盤其南崖,從崖轉西。又一里,逾其西坳,乃西下坡。


  

半裡,抵坡之西麓,其西復開成塢。

半裡,路循溪北之山,又有村倚溪南之麓,與前倚溪南之坡者,皆所謂「夷村」也。西行三里,一溪自南峽來,路亦隨之南轉。稍下,渡西來小水,從南坡西上,二里逾其坳,西北下一里,下至壑中。其壑南向,而大山環其北,又有小水東南流,當亦下大溪者,而大溪盤其東南峽中,不見也。

渡小水,又西上一里,透西坳出,始見西塢大開,大溪貫其中,自西而東,抵所透坳南,破其峽壁東去,其峽逼束甚隘,回顧不能見。

西下坡半裡,抵塢中,遵溪北塢西行,半裡,過一小村。又西一里,忽塢塍間甃磚為衢,半裡,繞大村之前,又西半裡,抵村側新橋而止,是為大舌甸村。其塢來溪為田,塢環而田甚闢;其村倚山為衢,村巨而家甚古,蓋李氏之世居也。村後一山橫擁于北,又一山三峰遞下,斜突于西南。有小流自其峽中出,由村西而南入大溪,架橋其上,西逾之,遂循斜突南峰下西南行。二里,抵其西垂,則大溪自南直搗其麓,乃逾堰東向。其麓為水所嚙被水沖刷浸蝕,石崖逼削,幾無置足處。歷堰之西,上流停洄,自南而北,路從其西轉而南入峽。又行南峽一里余,則有石樑一鞏,東西跨溪上,是為獨木橋。路從橋西直南上坡;其逾橋而東者,乃往省大道。是橋昔以獨木為之,今易以石,有碑名之曰躡雲,而人呼猶仍其舊焉。橋側有梅一株,枝叢而幹甚古,瓣細而花甚密,綠蒂朱蕾,冰魂粉眼,恍見吾鄉故人,不若滇省所見,皆帶葉紅花,盡失其「雪滿山中,月明林下」之意也。乃折梅一枝,少憩橋端。仍由其西上南坡,隨坡西轉,蓋是溪又從西塢來,至是北轉而逾石堰,是坡當其轉處。其南又開東西大塢,溪流貫之。路溯溪北崖,循北山西行,一里,有聚落倚北山下,是為獨木橋村。

有寺當村之中,其門南向,其處村無旅店,有北京僧接眾于中,余乃入宿。

初八日晨起寒甚。顧仆復病,余亦苦於行,止行一里,遂憩水井屯寺中。

初九日出寺一里半,過家莊,半裡,轉南,半裡,C倉屯橋。二里半,泗峽口。轉西五里,王家橋。有小水北來。五里,孚眾橋。有西北、西南二小水。西上山,十里至脊。轉南半裡,廟山營。西下半裡,廟前打哨。西下二里,有岐轉北坳。一里,復西隨平峽北。二里,又西下,二里,至峽底。

西平行一里半,復于峽北上。一里,轉北坳而西,又北半裡,過一峽脊。

又北下半裡,又北度一峽底。

又西上坡,一里,轉而北,又一里,轉而西下,一里,至脊間,又西二里余,乃下脊。一里余,抵其北,曰小仡老村。

始有田、有池。又西四里,抵西山下,有村。轉南一里,西過一小坳,又半裡,西南過新壩屯。又西半裡,過新壩橋。又西一里,轉而南,二里,盤西山嘴,轉而西北,一里余,入大姚東門。半裡,過縣前。又西南至旅肆歇。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門,半裡,經南門,轉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橋跨溪上,曰南門橋。

《志》曰承恩。過橋,南上坡,一里,登坡,倚西山南行。三里,其塢自南來,有塔在塢東北山上,乃沿西山南下,半裡,抵塢底。又半裡,見有水貫塢中,石樑跨其上,是名土橋。即姚安水從西南峽中來,向東北峽去,橋北為大姚,橋南為定遠,蓋以是水為界也。

從橋南上坡,有村為定遠屯。入峽漸上,一里東轉,半裡上坡,半裡,由坡南轉,一里,是為賴山哨。於是南下,一里,抵東南坡頭。有岐,南行者為姚安府路,有海子在其東;東行者為赤草峰路。


  
逾坡東下一里,為赤草峰北村。

由村轉南,溯溪行一里,度橋而南,半裡,隨赤草峰街子南行。一里,乃東上山。一里半,逾嶺東南下,其東又有塢自西而北,甚遙。

下坡半裡,由西山東麓南行。二里,村落傍溪左右,皆為仡老村。

此定遠所屬。又東一里半,始傍西水岸南行。半裡,東度小橋,遂由東麓南行。二里至鹿家村後,遂東上山。山半有岐,路從歧入峽,半裡,渡溪東北上。一里,至妙峰山德雲寺。寺門西向,南望煙蘿,後有夢庵亭。後五里,碧峰庵。

十一日待師未歸,看《藏》。宗昘慧大師《西方合論》。

十二日飯,仍西下山。二里,南行。二里,隨塢西轉。二里,有橋跨溪上,曰梁橋。度其北,即仡老村盡處也,其水自南來入,路從村西上嶺。一里半,逾坳西,行嶺上。

半裡,有岐從西南下,誤從坡下直西。半裡,乃改從岐西南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