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亞里士多德認為,可愛的東西以三種因由而可愛:一是善良的東西,二是能使人喜歡的,三是有用的。而有用的東西就是生成善和快樂的東西,可愛的東西就是那些以善和快樂為目的的東西。但是,人們對善和快樂的理解並不一致。人們以三種因由而起友愛之心。對無生物的喜愛不能稱之為友愛,因為它沒有愛的回報,友愛是相互的愛。而且,必須雙方都互有善意,並且毫無掩飾地願望對方良好,這樣才稱得起是朋友,有友愛。
對友愛,他分為三類:以德為目的的友愛,以快樂為目的的友愛,以利益為目的的友愛。
為了有用而友愛,是不能長久的,這樣的朋友很容易分手。因為用處是不能長久的,時而是這樣,時而是那樣。這種因有用的友愛多見於老年人,因為他們追求的是幫助。為快樂而交友,也不會牢固。「有些朋友是為了有用,而不是為了對方自身而相愛,友愛對他們彼此都產生好處。同樣有些是為了快樂而相愛,人們願與聰明的人相交往,並不是為了對方自身,而是為了使自己愉快。那些為了用處而愛朋友的人是為了對自己有用,那些為了快樂而愛朋友的人,是為了使自己快樂……一個朋友之所以被愛,並非由於他是朋友,而是由於他或者能好處,或者能快樂。所以這樣的朋友很容易散夥,難於長久維持。因為,他們如不再是令人快樂和對人有用,友愛也就此終止了。用處是不經久的,時而這樣,時而那樣,不斷地變化著。做朋友的原因一旦不存在了,友愛也就不再存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以有用為目的的友愛多見於老年人,以快樂為目的的友愛多見於青年人。
以德為目的的友愛最可貴、最完滿,因為友愛者在德性方面相類似。雙方以誠相見,都為對方著想,這種友愛就能長久。當然這種友愛並不普遍,它需要相知,要經過時間和生活的考驗。
亞里士多德還以友愛雙方的地位為根據,把友愛分為平等之友愛和不平等之友愛。兄弟、朋友之間的友愛是平等之友愛,君臣、父子、夫婦、長幼之間的友愛是不平等之友愛。他認為,位尊者與位卑者之間的友愛只能是不平等的。他特彆強調尊卑之間的服從關係,這與他的階級地位是有關的。
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面面俱到,而且有趣。他拋棄了柏拉圖的理念論,重視經驗,因此他的倫理學是以歡樂的心情面對人生。他呼籲人們應該以我們在人生中合乎道德的行為使自己成為不朽。他衝破傳統,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貴的思想財富。他的倫理學中的精華部分,值得我們很好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