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因為危機就像是一副瀉藥,經濟在經過多年的劇烈膨脹之後就像是一個消化不良的病人,肯定會出現今天這種局面。如果大家都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可是工人們受不了,」愛德塞並不讚成父親的觀點,「即使是沒有失業的工人也在抱怨他們的收入不足以維持整個家庭的消費,甚至連購買足夠的食物都出現了困難。」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老福特把餐巾放在桌上說:「如果工人們沒有糧食吃,那就多讓他們吃一點蔬菜吧!至少我們自己的工人應當這樣做,過了聖誕節我就把這事佈置下去。」
老福特並不是在開玩笑。聖誕節過後不久,所有的福特工人接到通知,為了使工人及其家庭能夠安然渡過危機,每一個工人都必須和公司簽訂合同,在面積為
4000英畝的福特農場種一塊菜地。這項工作由貝內特監督執行,亨利為了向工人表明他的決心,乾脆把自己的花園也讓了出來。
1931年
11月,幾輛黑色的轎車駛進了魯日河邊的一個叫做英克斯特的村莊。從村裡向遠處望去,魯日工廠煙囪林立,而這個小小的村莊卻是破落冷寂,猶如一個貧民窟。這裡的居民原來幾乎全部都是福特工廠的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黑人。危機爆發後,他們失掉了自己的工作,在這裡艱難度日。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債台高築,由於這裡的居民完全喪失了支付能力,所以電力公司切斷了電源,連警察也不到這裡來,政府既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對這裡進行整頓和救濟。
亨利·福特和愛德塞帶領幾個管理人員從汽車裡走了出來,他們還邀請了城市公共委員會的官員以及許多新聞記者。
「我要把在高地工廠和在魯日工廠的經驗搬到這裡來,讓這裡的人都能夠憑藉自己的勞動很好地生活下去!」老福特說話的口氣就像是一個救世主,「我要讓這個小小的村莊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個典範,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究竟該怎樣對付危機,該如何防止形勢的進一步惡化。」
在福特父子的安排下,福特公司在這裡建起了廉價商店,以低廉的價格向居民們出售福特農場生產的糧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福特又專門撥出一筆資金,建起了職業培訓學校,鼓勵人們在村莊周圍開墾荒地,並且為願意耕種的人家提供種子。另外,還為婦女們開設了服裝班,買來縫紉機供她們學習技術和生產產品出售。福特還為每個曾經在魯日工廠工作過的人提供三美元,把這筆錢集中起來作為償還債務的基金。很快,中斷已久的電力供應恢復了,福特醫院的醫生也定期到這裡來為居民們治病。就這樣,不到幾個月,這個敗落為貧民窟的小鎮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