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
國際筆會上,阿蘭·羅布·格利葉說,現代是核狀況下時代的同時,也是超級市場和可口可樂的時代,對於他的這種發言,報刊屢有報道。他在一次座談會上問日本的法國文學家,為什麼只談原子彈給廣島、長崎造成的悲慘而不說東京大空襲造成的悲慘,得到的答覆是很有同感。如果羅布·格利葉向我提出與此相同的問題,我想用下面的話回答他。現在我和他在電視上的談話,可以略見端倪。
說日本人只談廣島、長崎被炸,忘了東京大空襲,這不符合事實。有不少人發動把東京大空襲具體地記錄下來的運動。而且他們都是把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災害和東京大空襲聯繫起來並給予足夠注意的人,對於核時代的今天和明天一直明確地表示意志的人。他們認為,核狀況是指從異常龐大的常規武器發展出生物化學武器、人造衛星、集工藝技術文明之大成而達到頂點的核武器為主,反對它,而發出號召,要把從廣島、長崎到東京大空襲,以及各地方城市的空襲慘禍的歷史,特別是聯繫個人的悲慘經歷,把如此等等作為一個整體來掌握。
□ 作者:大江健三郎生的定義六、大可破壞的最後的東西
加里福尼亞大學巴克萊分校的朋友訪問日本時,除了新出版的書之外,還給我帶來一根帶有碩大嫩葉的歐洲櫟的小枝,如果用交換樹木的朋友回顧往昔的話說,那叫EnglishOak。巴克萊校園有許許多多高矮不一的植物,其中有遠近聞名的軀幹高大的巨樹桉樹,有特別顯眼的橡樹。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女教師宿舍進門處一年到頭總是盛開的常春花,以及對著宿舍房間的中庭裡的巨大歐洲櫟樹。上午倒是名副其實的加里福尼亞晚秋的晴天,但是一到黎明時就颳大風,那風好像往下砸的一般,這只此一棵的歐洲櫟樹,那葉子互相敲打的響聲簡直彷彿一片森林。
我來的時候還一片嫩綠的歐洲櫟,幾天之內就使書齋香氣四溢,令人倍感親切,現在那明亮的嫩綠已褪,但仍舊不時飄來上等香茗一般的茶香。
梅雨期之前的幾天,我去日本東北地帶旅行,眺望了我以為樹木最美時期的樹林,因為此時的樹葉發育到極佳狀態,但是此行主要是想看看青森縣的絲柏,也就是青森的羅漢松林。因為同去的不只我一個人,不能進原生林,不過在火車、飛機的移動中心不旁鶩的領略了羅漢松林的美景。
這幾年每當我眺望美麗的大森林時,剎那之間總被某種強迫觀念俘虜。我在《新人啊,醒悟吧》裡,坦誠地寫了自己希望長久地欣賞德國那雄偉遼闊的大森林,以及彷彿被它迷住般的思緒。「從‘黑森林’邊緣的黑森林山的斜坡俯瞰萊茵河,在古老的大學街弗賴堡根本沒有冬季寒意的陽光中,去郊外滑雪客人飯店用午飯,眺望着已經落葉的山毛櫸、橡樹、樅樹大片樹林,我眼前出現了這些森林被核彈炸成一片火海的幻覺。」
如果說出現這種幻覺是病態的,那麼,這也許是無可奈何的吧。不過,美蘇之間一旦發生核戰爭,可以想象到,我國的航空自衛隊、海上自衛隊可能參與美國核戰略一部分的封鎖三大海峽的直接行動。蘇聯為了打破津輕海峽的封鎖,發射核導彈難道不是後果殘酷卻是極其自然的結果麼?如果想到,
150年、
200年樹齡的羅漢松林被大火吞沒,也並不是乖離現實的胡思亂想吧。
想的首先不是人口眾多而且集中的城市,而是最具實感的森林,如此性癖,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年齡的增長,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對四國①的森林山溪有着強烈懷念的緣故。
①四國島,即古代的阿波、濽岐、伊予、土佐四個古國的總稱,現在的德島、香川、愛媛、高知四縣
譯註。
但是,自己這種想法,最近曾經幾次受到來自意料之外方面的提醒。說什麼,核武器破壞城市,暗示這只是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但自己常想森林着火,這無意識的深處使人感到樹比人更重要,雖然不是什麼嚴重問題,但使人為此感到不安云云。對於這一點,我本來是有意識地克服
然而一直是這麼生活過來的
卻一直沒有戰勝它,這也悄悄地反映了人一般傾向于悲觀主義的內情。
我得以反省這種思想是因為有了契機。這幾年來,對於徹底廢除核武器的世界範圍的市民運動,以及與此相呼應的日本人的市民運動,有各種各樣的評論。而且有的現在正在進行之中。特別是文學工作者們,對於簽名的聲明和集會
最近的表現是指向以「核狀況下的文學」為主題的國際筆會
給予集中批評。
批評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對於這一點和那個細節的處理還是改改吧,在這個基礎上希望大家協調一致才好。總之,不是建設性的批評,而是類似嘲罵。
其中有的作家和評論家的發言,有特別引我注目的傾向:他也說反對核武器,可是a說:光提反對毀滅全人類就行了麼?不關心動物、鳥、蟲、魚、微生物難道行麼?還有把這種想法更特殊化了的,b說:人類全部毀滅,對於其他動物、生物難道不是件好事麼?它們取代這愚蠢透頂的人類,由別的生命體領導地球,難道不是可喜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