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 325 / 526
文學類 / 大江健三郎 / 本書目錄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第325頁 / 共526頁。

 大小:

 第325頁

朗讀:

然而,就是這些人在原子彈爆炸後立即顯示出捨己救人的精神。向倖存的醫生們發出徵詢調查表的人們,之所以未曾留意到提問的嚴酷性,正是因為他們是同那些倖存的醫生們共同參加過救護工作的同事,親眼見到了廣島醫生們的獻身精神。

在原子彈爆炸時曾有60名醫生當即死去。能夠以健全的狀態從事救護工作的有醫生28名、牙科醫生20名、藥劑師20名、護士130名。此外,從調查材料中還可以發現,還有一些醫生儘管身負重傷仍然參加救護工作。如果說還有處于絶望和虛脫狀態下有醫生資格的人,那麼他們就是這一群廣島洪水後的醫生們。


  

實際上,一位年輕的牙科醫生由於過分絶望而自殺,他雙臂骨折、半邊身子被燒傷,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參加救護工作。由於過度疲勞,神經不夠正常。然而,對於一個正常的人而言,在不同尋常的經歷和連日過度疲勞的情況下,難道這不是正常的心理狀態嗎?一天,他同一位年長的醫生討論:廣島人為什麼在戰爭結束之後還要遭受如此苦難?儘管這是一個無可厚非的提問,但是他卻沒有得到一個足以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半小時後,他將一條繩子掛在從倒塌的牆壁中露出的螺栓上自縊身死。

這位青年牙科醫生從不斷的思考中意識到,戰爭雖已結束,但對於廣島人而言,一場真正悲慘的戰爭或許依然沒有完結,還要持續數10年之久至今已經持續了20,也許原子病將殃及下一代,以至永遠。想到這一最壞而又不可思議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他除了自縊之外已別無選擇。這位青年的想象力勿寧說是極為正常的人類天性,而它卻對青年施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只有將這一悲慘的然而並非不自然的自縊而死的醫生形象置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才能切實認識到那些儘管如此卻未採取自殺手段的廣島醫生們活動的真正價值。

為數不多而且身負重傷的醫生們,他們擁有一種匹夫之勇,在遍佈全市無數的屍體包圍之中,只用紅藥水和油去應付數以十萬計的傷員們。只有這些救護人員義無反顧的努力才正是洪水後廣島最初的一綫希望的曙光。

20世紀的文學,描繪着各種各樣的極限情況。然而,一般的極限狀態都同人類或宇宙的惡的意志有關。如果「惡」這個詞令人產生不道德的聯想,那麼也可以用不合邏輯一詞來代替。諸如戰爭、暴風雨、洪水、鼠疫,以及癌症等等。

在上述所有的情況下,希望與恢復的跡象,即善的意志、秩序和道理的跡象,不是以極限狀態的可怖形式,而是以日常生活的一綫曙光而顯現出來。譬如,在北非的某座城中大逞淫威的鼠疫,使整座城市處于異常的極限狀態之中。而與之進行鬥爭的醫生和市民們,都將它視為日常生活中平凡的正常現象,慢條斯理地重複着几乎是令人厭倦的機械動作。在所有這一切人類所具有的各種性格的支撐下,才得以同鼠疫相抗爭。

關於對極限狀態整體的展望,觀察力過于敏鋭的人,恐怕只能是陷入絶望狀態。而只有那些將極限狀態視為日常生活的一個側面而接受的目光遲鈍的人,才能夠與之鬥爭。對於所謂的「目光遲鈍」還必須加以補充說明。因為只有以遲鈍的眼光去觀察極限狀態的態度,才能在這一情況下不絶望;才會產生人類的匹夫之勇。

而且這種遲鈍來自于頑強的忍耐力,在遲鈍的後麵包藏着的是明察秋毫的敏鋭。

據記載,有人預言在原子彈爆炸後的土地上,75年間將寸草不生。這是一位犯了性急錯誤的愚蠢的預言家嗎?不,他正是一位坦率的對極限狀態的觀測者。他的預言曾被立即推翻了。夏末的雨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催發了新芽。

然而,在土地的更深處不是還在進行着真正的破壞嗎?我曾在顯微鏡下觀察過葉子的細胞,我就如同看到難以言狀的為微妙的醜陋而扭曲了的大狗睪丸的標本和受傷的人的肉體一樣,感到陣陣難以忍受的噁心。實際上,在今天的廣島繁茂生長的一切植物,難道不是或許都蒙受過這致命的傷害嗎?


  
然而,一旦青草在眼前的焦土上萌生新芽就會令人產生信心;在新的異常出現之前,絶望的想象力就會被人們放棄。除此之外,不會再有任何不向極限狀態屈服,並保持日常生活平衡的活法。在廣島真正沒有使人類得以生存的餘地。在數十年都不會有綠草萌生希望的土地上,除非是對青草的未來持有樂觀態度的人,又能有誰擁有為恢復這個城市而積累着點滴努力的氣力呢。

而且,當草木繁茂生長時,他們又是密切注視着草木內部異常現象的目光敏鋭的人。既不過分地絶望,又不盲目地沉醉于毫無根據的希望之中,他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道主義者。這些最為實際的人道主義者,在1945年夏季的廣島確實是不可或缺的。而廣島確曾有過這些人們。

正因為如此,當人類曾經體驗過的最為絶望的時刻來臨之際,才得以存在生存的希望。

直至戰爭結束之後然而那也是另一場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為什麼廣島人還要如此受苦?當年輕的牙科醫生提出這一問題時,老醫生沉默了。如果,這位青年即便是向全世界的人們大聲疾呼地提出這一問題,恐怕人們誰也不會做出回答,因為這是一個違背邏輯的提問。老醫生默默地埋頭于自己的救護工作,無疑他也同樣處于過度的疲勞狀態之中。30分鐘之後,青年之所以因絶望而自縊,可能是由於他已意識到這位老醫生的沉默,並不僅僅屬於他個人,而是全人類的沉默。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