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中 - 382 / 530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中

第382頁 / 共530頁。

 大小:

 第382頁

朗讀:

子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福康安自有傳。

福靈安,多羅額駙,授侍衛。准噶爾之役,從將軍兆惠戰於葉爾羌,有功,予雲騎尉世職。三十二年,授正白旗滿洲副都統。署雲南永北鎮總兵。卒。


  

福隆安,尚高宗女和嘉公主,授和碩額駙、禦前侍衛。三十三年,擢兵部尚書、軍機處行走,移工部尚書。三十五年,襲一等忠勇公。三十六年,用兵金川,總兵宋元俊劾四川總督桂林,命福隆安往讞。福隆安直桂林,抵元俊罪。四十一年,復授兵部尚書,仍領工部。金川平,畫像紫光閣。四十九年,卒,謚勤恪。

子豐紳濟倫,初以公主子,命視和碩額駙品秩,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奉宸苑卿。四十九年,襲爵。累遷兵部尚書,領鑾儀衛。嘉慶間,再坐事,官終盛京兵部侍郎。十二年,卒。子富勒渾翁珠,襲爵。

福長安,自藍翎侍衛累遷至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武備院卿,領內務府。乾隆四十五年,命在軍機處學習行走。累遷戶部尚書。五十三年,台灣平。五十七年,廓爾喀平。諸功臣畫像紫光閣,福長安皆與焉。嘉慶三年,俘王三槐,福長安以直軍機處得侯。四年,高宗崩,大學士和珅得罪,仁宗以福長安阿附,逮下獄,奪爵,籍其家。諸大臣議用朋黨律坐立斬,上命改監候,而賜和珅死,使監福長安詣和珅死所跪視。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就遷員外郎。六年,以請還京,奪職,發盛京披甲。旋自驍騎校屢遷:再為圍場總管,一為馬蘭鎮總兵,再署古北口提督。屢坐事譴謫。二十一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二十二年,卒。

論曰:高宗初政,寬大而清明,舉國熙熙,樂見太平。是時鄂爾泰、張廷玉負夾輔之重,然居中用事為天子喉舌,厥惟訥親,繼之者傅恆也。高宗手詔謂當鄂爾泰在朝,培養陶成,得一訥親;訥親在朝,培養陶成,得一傅恆。又謂訥親受恩第一,次則傅恆。訥親視師失上指,坐誅,終不沒其勤廉;傅恆再以受降還師,德心孚契,自以其謹慎,非徒藉貴戚功閥重也。 列傳八十九

徐本 汪由敦 子承霈 來保 劉綸 子躍雲 劉統勛 子墉 孫鐶之

徐本,字立人,浙江錢塘人,尚書潮子。本,康熙五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雍正五年,提督貴州學政,授贊善,遷侍讀。七年,擢貴州按察使。八年,調江蘇,遷湖北布政使。十年,擢安慶巡撫。奏定比緝盜賊章程,竊案責府州,盜案責臬司。案多而未獲,巡撫親提。比立限,定勸懲。上嘉之。十一年,疏言:「雲、貴、廣西改流土司安置內地,例十人給官房五楹,地五十畝。安慶置二十一人,地遠在來安。請變價別購,俾耕以食。」又疏言:「州縣徵糧,例由府道封櫃,請改州縣自封。完糧十截串票改仍用三連由票,零戶銀以下以十錢當一分。」又疏言:「壽州濱淮,盜聚族而居,假捕魚為業,每出劫掠,已次第捕治,令漁船編甲。孫、平、焦、鄧諸姓設族正,有盜不時舉發。」皆下部議行。

召授左都禦史。十二年,遷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浙江衢州民王益善邪教惑眾,命本會總督程元章按治,請改設衢州總兵、金衢嚴巡道以下官,並更定營制,下部議行。十三年五月,命同寶親王,果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辦理苗疆事務。高宗即位,命在辦理軍機處行走,調刑部尚書。尋命協辦總理事務。

乾隆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充世宗實錄總裁。二年,直南書房。以協辦總理事務,予拖沙喇哈番世職。三年,授辦理軍機大臣。四年,加太子太保。七年,兼管戶部尚書。九年六月,以病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遣禦前侍衛永興賫賜禦用衣冠、內府文綺貂皮,上親臨其第慰問賜詩。命其子侍講學士以烜送歸里,在籍食俸。明年,上念本歸將一載,復賜詩。十二年,本卒,加少傅,發白金千治喪。浙江巡撫顧琮往祭,謚文穆。上南巡,所經郡縣遣祭舊臣,禮部奏請未及本,上特命遣祭。祀京師賢良祠。

以烜,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汪由敦,字師茗,浙江錢塘人,原籍安徽休寧。雍正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遭父喪,以篡修明史,命在館守制。喪終,三遷內閣學士,直上書房。乾隆二年,廷臣妄傳除目,為言官執奏,語連由敦,未得旨,由敦具疏辨。上詰由敦何以先知,足見有為之耳目者,其人必不謹。左授侍讀學士。累遷工部尚書,調刑部,兼署左都禦史。十一年,命在軍機處行走。十四年,金川平,加太子少師。是歲命協辦大學士。由敦出大學士張廷玉門,其直軍機處,廷玉薦也。時軍機處諸大臣,鄂爾泰已卒,廷玉為班首,而訥親被上眷,日入承旨,出令由敦屬草,慮不當上意,輒令易稿,至三四不已,傅恆為不平。及訥親誅,傅恆自金川還朝,引諸大臣共承旨以為常。廷玉致仕將歸,以世宗遺詔許配享太廟,乞上一言為券,謝恩未親至。傳旨詰責,傅恆與由敦承旨,由敦免冠叩首,言廷玉蒙恩體恤,乞終始矜全,若明旨詰責,則廷玉罪無可逭。次日,廷玉早入朝,上責由敦漏言,徇師生私恩,不顧公議。解協辦大學士,並罷尚書,仍在尚書任贖罪。十五年,命復任。


  

上閲永定河工,令由敦同大學士傅恆、總督方觀承會勘南岸建壩,請於張仙務、雙營葺舊壩二,馬家鋪及冰窖以東增新壩亦二,如所議。四川學政硃荃以匿喪黷賄得罪,由敦所薦舉,吏議奪職。上以由惇謹慎,長於學問,命降授兵部侍郎。俄,永定河堤決,覆命赴固安監塞口。有請別開新河者,由敦主仍濬舊河,亦如所議。十六年,調戶部侍郎。命同大學士高斌勘天津等處河工,請濬永定河下流,疏王慶坨引河,增鳳河堤壩,培東岸堤障東澱。十七年,授工部尚書。十九年,加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二十年,准噶爾平,軍機大臣得議敘。二十一年,調工部尚書。二十二年,授吏部尚書。二十三年,卒,上親臨賜奠,贈太子太師,謚文端。

由惇篤內行,記誦尤淹博,文章典重有體。內直幾三十年,以恭謹受上知。乾隆間,大臣初入直軍機處,上以日所制詩用丹筆作草,或口授令移錄,謂之「詩片」。久無誤,乃使撰擬諭旨。由敦能彊識,當上意。上出謁陵及巡幸必從,入承旨,耳受心識,出即傳寫,不遺一字。其卒也,諭稱其「老誠端恪,敏慎安詳,學問淵深,文辭雅正」,並賦詩悼之。又以由敦善書,命館臣排次上石,曰時晴齋法帖。上賦懷舊詩,列五詞臣中,稱其書比張照雲。

子承沆、承霈、承{澍}。

承霈,字春農。由敦既卒,喪終,承霈以賜祭葬入謝。傅恆為言承霈書類由敦,授兵部主事,充軍機處章京。累遷郎中,除福建邵武知府。時母年八十,請軍機大臣為陳情,留京供職,復補戶部郎中。三十六年,師討小金川,上命戶部侍郎桂林出督餉,以承霈從。三十七年,阿爾泰、宋元俊劾桂林以金與土酋贖所掠軍士,辭連承霈,命逮治。俄,事白,仍以郎中充軍機處章京。累遷工部右侍郎。甘肅冒賑事發,部議凡在甘肅納捐監生,應禁革毋許應試,及自別途出身。承霈奏人數甚多,乞開自新之路,令納金如例,許考試及自別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連發中的,賞花翎。調戶部右侍郎。五十四年,坐監臨順天鄉試失察,左遷通政使。累遷復至侍郎。嘉慶五年,授左都禦史,遷兵部尚書,兼領順天府尹。六年,永定河水溢,上命治賑,得旨獎敘。七年,上將幸木蘭,承霈請罷停圍,不許。尋改左都禦史,署兵部尚書。北城盜發,上責承霈不稱職,以二品冠服致仕。十年,卒,詔視尚書例議恤。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