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漢演義 - 187 / 301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後漢演義

第187頁 / 共301頁。

 大小:

 第187頁

朗讀:

整軍經武,本人主之要圖,況盜賊四起,寇亂相尋,寧尚可不修武備耶?但如靈帝之所為,則以兵事為兒戲,張威不足,召辱有餘;蹇碩一閹豎耳,遽授為上軍校尉,袁紹以下,皆歸節制,試思天下有義勇之將士,肯聽閹人之驅策歟?袁紹輩不足道,智如曹操,乃甘就職,正其所以為奸雄也。若平樂觀中之講武,設壇張蓋,誇示威風,靈帝自以為耀武,而蓋勛乃以黷武為對,猶非知本之談。黷武二字,惟漢武足以當之,靈帝豈足語此?彼之所信任者,婦寺而已,如皇甫嵩、朱儁諸才,皆不知重用;甚至一病不起,猶視賽碩為忠貞,託孤寄命,《范史》謂靈帝負扆,委體宦孽,征亡備兆,小雅盡缺,其亦所謂月旦之定評也乎?

6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

卻說何進見了郭勝,就勝手中取書展覽,頓致驚惶失色。

書中約有數百言,有數語最足驚人,略云:

大將軍兄弟秉國專朝,今與天下黨人,謀誅先帝左右,掃滅我曹,但知碩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閉上閤,急捕誅之!

進躊躇多時,方問郭勝道:「趙常侍等已知悉否?」勝答說道:「彼雖知悉,亦未肯與碩同謀;大將軍但囑黃門令,收誅蹇碩,片語便可成功了。」進依了勝言,即使勝轉告黃門令,誘碩入宮,當即捕戮,一面宣示碩罪。所有碩部下屯兵,概不幹連,移歸大將軍節制,屯兵得免牽累,自然願聽約束,各無異言。惟驃騎將軍董重,為永樂宮中董太后從子,本與何進權勢相當,兩不相下;再加皇次子協,寄養永樂宮,頗得董太后寵愛,所以董太后與重密謀,擬勸靈帝立協為儲,將來好挾權自固。

偏與靈帝說了數次,靈帝始終為難,不便遽決,終致所謀無成;及何後臨朝,何進秉國,只恐董氏出來干政,輒加裁抑。董太后很是不平,東宮憤詈道:「汝恃乃兄為將軍,便敢鴟張怙勢,目無他人?我若令驃騎斷何進頭,勢如反掌,看他如何處置呢?」大言何益?語為何太后所聞,即召進入商,叫他除去董氏,免致受害。進即出告三公,及親弟車騎將軍何苗,共奏一本,略言孝仁皇后常使故中常侍夏惲,永樂太仆封諝等,交通州郡,婪索貨賂,珍寶盡入西省,敗壞國紀,向例藩後不得留居京師,輿服有章,膳羞有品;今宜仍遵祖制,請永樂後仍還本國,不得逗留云云。這奏章呈將進去,立由何太后批准,派吏迫董太后出宮;何進且舉兵圍驃騎府,勒令董重交出印綬;重惶急自殺,董太后亦忽然暴崩。


  
或謂由何進使人下毒,事關秘密,史筆未彰,大約是不得善終,含冤畢命。一雙空手見閻王,何苦生前作惡?中外人士,多為董氏呼冤,才不服何進所為了。何太后乃為靈帝發喪,出葬文陵;總計靈帝在位二十一年,壽只三十有四。補敘靈帝曆數,筆不少漏。

就是董太后遺柩,亦發歸河間,與孝仁皇合葬慎陵;渤海王協,卻被徙為陳留王。校尉袁紹,復向何進獻議道:「前竇武欲誅內豎,反為所害,無非因機事不密,坐墮忠謀;當時五營兵士,俱畏服中宮,竇反欲倚以為用,怪不得自取滅亡。今將軍兄弟,並領勁兵,部曲將吏,又皆系英俊名士,樂為效命,事在掌握,這真是天贊機緣呢!將軍宜為天下除患,垂名後世,幸勿再遲!」進也以為然,遂入白太后,請盡黜宦官,改用士人。何太后沈吟半晌,方答說道:「中官統領禁省,乃是漢家故事,何必盡除?且先帝新棄天下,我亦未便與士人共事,得過且過,容作緩圖。」婦人之仁,往往誤事。進不敢再爭,唯唯而出。袁紹迎問道:「事果有成否?」進皺眉道:「太后不從,如何是好?」紹急說道,「騎虎難下,一或失機,恐將遭反噬了!」進徐答道:「我看不如殺一儆百,但將首惡加罪,余何能為?」紹又說道:「中官親近至尊,出納號令,一動必至百動,豈止殺一二人,便可絶患?況同黨為惡,何分首從?必盡誅諸豎,方可無憂!」進本是優柔寡斷的人物,終不能決。哪知張讓趙忠等,已微聞消息,忙用金珠玉帛,賂遺進母舞陽君,及進弟何苗,與為結好。

天下無難事,總教現銀子,當由舞陽君母子,屢至太后宮中,替宦官善言回護,曲為調停,並言大將軍專殺左右,權力太橫,非少主福。得了金銀,連骨肉都可不顧,阿堵物之害人如是?說得太后也為動容,竟與進漸漸疏遠,不復親近。進越覺失勢,未敢逞謀;獨袁紹在旁着急,又為進劃策,請召四方猛將,及各處豪傑,引兵入都,迫令太后除去閹人。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