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史演義 - 198 / 445
中國現代史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民國史演義

第198頁 / 共445頁。

 大小:

 第198頁

朗讀:

閔姨自甘殉節,雖其中有特別苦衷,不得已而出此策,然烈婦殉夫,古今傳為美談,袁氏何修而得此妾乎?然閔姨生長高麗,有此烈性,以視吾國人之朝秦暮楚,反覆無常者,殊不可同日語,揭而出之,所以風世也。(絶命書見近刊《秘史》,未知是否的筆。即如上回之隷氏遺囑,亦從《秘史》中采來,著書人有見必錄。是真是偽,待諸確查。

)張勛不忘清室,並不忘袁氏,小忠小義,亦覺可風,但觀其擁兵定衛,挾黨聯盟,啟武夫干政之風,攘家國統治之柄,毋乃所謂跋扈將軍耶?民國中有是人,欲其安定也難矣。


  

第七十五回

袁公子扶櫬歸故里 李司令集艦抗中央

卻說袁氏治喪,已有數日,大小男婦,都在靈前伴着,並不缺少一人。突來了一個麻冕葛衣的大員,奔入靈前,撫棺大慟,連呼帝父不置。大眾統是驚訝,及留神諦視,卻是面熟得很,原來就是奉天將軍段芝貴。久違了。

段自奉老袁命,由奉調魯,正擬積極進兵,大為君父效力,應七二回。偏途次得着凶耗,驚得形神沮喪,急忙星夜進京。到了新華宮,即向治喪所索取麻冕葛衣,到靈前悲號一番,几乎比袁氏諸子,還要哀戚數倍。後來聞及大喪典禮,已由政府特派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齊敬謹承辦,才無異言。

義兒的義字上,並可加一孝字。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齊三人,本是帝制派中首領,又適充大喪典禮承辦員,自然恭擬典章,務極隆備。先定喪禮條目十三條,次定奠祭事項八條,列表如下:

關於前大總統喪禮議定條目。

各官署軍營軍艦海關下半旗二十七日,出殯日下半旗一日,靈櫬駐在所亦下半旗,至出殯日為止。

文武官吏,停止宴會二十七日。民間輟樂七日,及國民追悼日,各輟樂一日。文官左臂纏黑紗二十七日。武官及兵士,于左臂及刀柄上,纏黑紗二十七日。

官署公文封面紙面,用黑邊,寬約五分,亦二十七日。官署公文書,蓋用黑色印花二十七日。

官報封面,亦用黑邊二十七日。自殮奠之後一日起,至釋服日止,在京文武各機關,除公祭外,按日輪班前往行禮;京外大員有來京者,即以到日隨本日輪祭機關前往行禮。各省及特別行政區域,與駐外使館,自接電日起,擇公共處所,由長官率同僚屬,設案望祭凡七日。十一出殯之日,鳴炮一百零八響,官署民間,均輟樂一日。

京師學校,均於是日輟課。十二新華公府置黑邊素紙簽名簿二本,一備外交團簽名用,一備中外官紳簽名用。十三軍隊分班,至新華門舉槍致敬。前大總統大喪典禮奠祭事項。

每日謁奠禮節,均着大禮服,不佩勛章,左臂纏黑紗,脫帽三鞠躬。祭品用蔬果酒饌,按日于上午十時前陳設。在京文武各機關,及附屬各機關,每日各派四員,由各該長官率領,于上午九時三十分,齊集公府景福門外,十時敬詣靈筵前分班行禮。單內未列各機關,有願加入者,可隨時赴府知照,亦于每日分班行禮。

外省來京大員,暨京外員紳謁奠者,可隨時赴府簽名,于每日各機關行禮時,另班行禮。

外賓及蒙、藏、回王公等謁奠者,即由外交部蒙藏院不拘時日,先期赴府知照,屆時仍由外交部蒙藏院派員接待,導至靈筵前行禮。清室派員弔祭時,應由特派接待員接待。除各機關每日謁奠外,其各機關中如另有公祭者,先期一日赴府知照,另班上祭。

典儀既定,新華宮內弔客,日必數起,克定等終日應酬,幾無暇晷。惟洪、周二姨已密議析產,商諸徐公。徐命克定略分現銀,令她自行處置,才算無事。到了六月二十日左右,克定擬遵照遺囑,扶柩回籍,當由恭辦喪禮處,擇定二十八日啟行,先期發出通告云:

為通告事:本月二十八日,舉行前大總統殯禮,所有執紼及在指定地點恭選人員,業經分別規定辦法,合亟通告,俾便周知。

[[計開]]

赴彰德人員。

大總統特派承祭官一員。

文武各機關長官及上級軍官佐。

文武各機關派員。

其他送殯人員。

送至中華門內人員。

外交團。


  

清皇室代表。

送至車站人員。

國務卿、國務員暨其他文武各機關長官。

文武各機關各派簡任以下人員四員。

在中華門內恭送人員。

文武各機關人員,及紳商學各界。不拘人數,在中華門內,指定地點恭送。

附服式:凡執紼官員,均服制服,無制服者,準服燕尾服,均用黑領結黑手套。有勛章大綬者,均佩勛章,帶大綬,左臂暨刀劍柄,均纏黑紗。其餘各文武及紳商,準用甲種大禮服,及軍常服,或乙種

禮服,學生制服,均纏黑紗于左臂。

自經此通告後,京內外政界諸公,除餽贈厚賻外,又致送誄詞輓聯,計數日間,竟達千餘件。語中命意,不是誇張功績,就是頌禱將來,還要拍馬。卻也無甚可述。惟籌安會中首領楊皙子,獨措詞微妙,言人未言。

首聯云:

「共和誤民國,民國誤共和,百世而後,再平是獄。」對聯云:「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泉之下,三複斯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