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494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494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494頁

朗讀:

如果生產力降低一半,那末,同量勞動就只生產200W/2;並且因為100鎊=200W/2,所以1W現在就=200鎊/200=l鎊。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的變化,從而商品價值的變動,現在就成本價格因而就生產價格來說,都表現為相同工資在更多的或更少的商品上的不同分配,這要看在相同的勞動時間內,用相同的工資所生產的商品更多或更少而定。資本家從而政治經濟學家看到,分攤到每個商品上的有酬勞動部分,因而每件商品的價值,會隨着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他沒有看到,每件商品中包含的無酬勞動的情況也是這樣。因為平均利潤事實上只是偶然地由他本生產部門吸收的無酬勞動決定,所以,他更加看不到這一點。

商品價值由其中包含的勞動決定這一事實,現在只是在這種粗糙而沒有概念的形式中表現出來。


  

192

第十章

一般利潤率通過競爭而平均化。市場價格和市場價值。超額利潤

一部分生產部門具有資本的中等構成或平均構成,也就是說,這部分生產部門的資本的構成完全是或接近於社會平均資本的構成。

在這些部門中生產的商品的生產價格,是同這些商品的用貨幣來表現的價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如果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達到數學上的極限,那末,用這樣的方法就會達到。競爭會把社會資本這樣地分配在不同的生產部門中,以致每個部門的生產價格,都按照這些中等構成部門的生產價格來形成,也就是說,它們=k+kp'(成本價格加上成本價格乘以平均利潤率所得之積)。但是這種平均利潤率,不外就是這些中等構成部門的用百分比計算的利潤,在這些部門中利潤是同剩餘價值一致的。

因此,利潤率在一切生產部門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是同資本的平均構成占統治地位的中等生產部門的利潤率相等的。因此,一切不同生產部門的利潤的總和,必然等於剩餘價值的總和;社會總產品的生產價格的總和,必然等於它的價值的總和;但是很清楚,具有不同構成的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平均化,總是力求使這些部門同那些具有中等構成的部門相等,而不管後者是同社會的平均數恰好一致,還是僅僅193接近一致。在那些或多或少接近平均數的部門中間,又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平均化的趨勢,它力求達到理想的即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中等水平,也就是說,以這種理想的中等水平為中心來進行調整。於是,這樣一種趨勢必然會起支配作用,它使生產價格成為價值的單純轉化形式,或者使利潤轉化為剩餘價值的單純部分,不過這些部分不是按照每個特殊生產部門所生產的剩餘價值,而是按照每個生產部門所使用的資本量來分配的,因此,只要資本的量相等,那就不管資本的構成如何,它們都會從社會總資本所生產的總剩餘價值中分到相等的份額(部分)。

因此,對中等構成或接近中等構成的資本來說,生產價格是同價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利潤是同這些資本所生產的剩餘價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一切其他資本,不管它們的構成如何,在競爭的壓力下,都力求和中等構成的資本拉平。但是,因為中等構成的資本是同社會平均資本相等或接近相等的,所以,一切資本,不管它們本身生產多少剩餘價值,都力求通過它們的商品的價格來實現平均利潤,而不是實現這個剩餘價值,也就是說,力求實現生產價格。

另一方面,可以說,凡是在平均利潤,從而一般利潤率已經形成的地方,不管這個結果是怎麼達到的,這個平均利潤只能是社會平均資本的利潤,它的總和等於剩餘價值的總和,並且由於這個平均利潤加入成本價格而形成的價格,只能是轉化為生產價格的價值。即使某些生產部門的資本,由於某些原因沒有參與平均化過程,事情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利潤就按參加平均化過程的那一部分社會資本來計算。很清楚,平均利潤只能是按照每個生產部門的資本量的比例分配在這些資本量上的剩餘價194值總量。


  
這是已經實現的無酬勞動的總和,而這個總量同有酬的死勞動和活勞動一樣,體現在資本家所佔有的商品和貨幣的總量中。

在這裡,真正困難的問題是:利潤到一般利潤率的這種平均化是怎樣進行的,因為這種平均化顯然是結果,而不可能是起點。

首先很清楚,對商品價值的估計,例如,用貨幣來估計,只能是商品交換的結果;因此,如果我們把這種估計作為前提,我們就必須把這種估計看作是商品價值同商品價值實際交換的結果。但是,這種按照實際價值進行的商品交換,又是怎樣發生的呢
我們先假定,不同生產部門的一切商品都按照它們的實際價值出售。這樣一來會怎麼樣呢‧如前所述,在不同的生產部門占統治地位的就會是極不相同的利潤率。商品是按照它們的價值來出售(即按照它們包含的價值的比例,按照與它們的價值相一致的價格來交換),還是按照那種使它們的出售能為生產它們所預付的等量資本提供等量利潤的價格來出售,這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