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488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488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488頁

朗讀:

在資本有機構成=80c+20v,剩餘價值率=100%時,如果全174部不變資本都加入年產品,資本I=100所生產的商品的總價值就=80c+20v+20m=120。在一定條件下,這個結果可以在一定生產部門內發生。但並不是在所有c和v的比率=4:1的地方,都有這樣的結果。因此,在談到不同資本每100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時,必須考慮到,商品價值會由於c的固定組成部分和流動組成部分之間的比率不同而不同,並且不同資本的固定組成部分又會快慢不等地損耗,從而在相同的時間內把不等的價值量加入產品。

不過,這對利潤率來說沒有什麼關係。不論80c是把價值8050,或5轉移到年產品中去,從而也不論年產品是=80c+20v+20m=120,還是=50c+20v+20m=90,或者=5c+20v+20m=45,在所有這些場合,產品的價值超過它的成本價格的餘額,都等於20;並且在所有這些場合,在確定利潤率時,這20都按資本100計算;因此,在所有這些場合,資本I的利潤率都=20%。為了把這一點說得更清楚些,我們在為上述五個資本編製的下表中,假定不變資本各以不同的部分加入產品的價值。


  

┌───────┬───┬──┬───┬───┬──┬──┐│

資 本

│剩 余│剩餘│利潤率│已經用│商品│成本││

│價值率│價值│

│掉的c │價值│價格│├───────┼───┼──┼───┼───┼──┼──┤│ I.80c+20v │ 100%│ 20│ 20%│

50│ 90│ 70││ II.70c+30v │ 100%│ 30│ 30%│

51111│ 81││ III.60c+40v│ 100%│ 40│ 40%│

51131│ 91││ IV.85c+15v │ 100%│ 15│ 15%│

40│ 70│ 55││ V.95c+ 5v │ 100%│  5│  5% │

10│ 20│ 15│├───────┼───┼──┼───┼───┼──┼──┤│合計390c+110v │ —— │ 110│ —— │ —— │ — │ — │├───────┼───┼──┼───┼───┼──┼──┤│平均 78c+22v │ —— │ 22│ 22%│ —— │ — │ — │

如果我們再把資本I—V看作一個總資本,那末就會看到,在175這個場合,這五個資本的總和的構成是500390c+110v,平均構成=78c+22v,仍然和以前一樣;平均剩餘價值也是22。把剩餘價值平均分配給I—V,就會得到如下的商品價格:

┌───────┬──┬──┬───┬──┬───┬────┐│

資 本

│剩餘│商品│商品成│商品│利潤率│價格同價││

│價值│價值│本價格│價格│

│值的偏離│├───────┼──┼──┼───┼──┼───┼────┤│ I.80c+20v │ 20│ 90│  70│ 92│ 22%│


  
+2 ││ II.70c+30v │ 30111│  81103│ 22%│

-8 ││ III.60c+40v│ 40131│  91113│ 22%│  -18 ││ IV.85c+15v │ 15│ 70│  55│ 77│ 22%│

+7 ││ V.95c+ 5v │  5│ 20│  15│ 37│ 22%│  +17 │

總起來說,這些商品比價值高2+7+1726出售,又比價值低8+1826出售,所以,價格的偏離,由於剩餘價值的均衡分配,或者說,由於每100預付資本有平均利潤22分別加入I—V的各種商品的成本價格,而互相抵銷。一部分商品出售時比自己的價值高多少,另一部分商品出售時就比自己的價值低多少。並且,只因為它們是按照這樣的價格出售,I—V的利潤率才同樣是22%,雖然資本I—V的有機構成不同。求出不同生產部門的不同利潤率的加權平均數,把這個平均數加到不同生產部門的成本價格上,由此形成的價格,就是生產價格。

現代西方經濟學視其為包含資本成本在內的生產成本。生產價格以一般利潤率的存在為前提;而這個一般利潤率,又以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利潤率已經分別化為同樣大的平均率為前提。這些特殊的利潤率在每個生產部門都=m/C,並且象本卷第一篇所作的那樣,它們要從商品的價值引伸出來。沒有這種引伸,一般利潤率(從而商品的生產價格),就是一個沒有意義、沒有內容的概念。

因此,商品的生產價格,等於商品的成本價格加上按一般利潤率計算,按百分比應加到這個成本價176格上的利潤,或者說,等於商品的成本價格加上平均利潤。

由於投在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有不同的有機構成,也就是說,由於等量資本按可變部分在一定量總資本中佔有不同的百分比而推動極不等量的勞動,等量資本也就佔有極不等量的剩餘勞動,或者說,生產極不等量的剩餘價值。根據這一點,不同生產部門中占統治地位的利潤率,本來是極不相同的。這些不同的利潤率,通過競爭而平均化為一般利潤率,而一般利潤率就是所有這些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按照這個一般利潤率歸於一定量資本(不管它的有機構成如何)的利潤,就是平均利潤。

一個商品的價格,如等於這個商品的成本價格,加上生產這個商品所使用的資本(不只是生產它所消費的資本)的年平均利潤中根據這個商品的周轉條件歸於它的那部分,就是這個商品的生產價格。例如,我們拿一個500的資本來說,其中100為固定資本,400為流動資本,並且在流動資本每一個周轉期間內,固定資本的損耗為10%。再假定這個周轉期間內的平均利潤是10%。這樣,在這個周轉期間內製造的產品的成本價格就是:固定資本的損耗10c+流動資本400(c+v)=410,它的生產價格則是成本價格410+利潤50(50010%)=460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