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210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10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210頁

朗讀:

1.2新均勢尼克森-基辛格的世界觀是現實政治的產物。它假設戰後時代以美蘇霸權為特徵的兩極化狀態已經接近尾聲。在未來十年乃至本世紀以後的歲月裡,世界上將存在五個力量中心:美國、蘇聯、中國、日本和西歐。五個力量中心中只有中國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因此,中國重新加入國際社會是「勢在必行」的。

由於蘇聯捲入了與中國的敵對,主動權就轉到了華府一邊。美國正在與蘇聯進行限制戰略武器談判,核對抗的前景減少,這使美國的地位得到了加強。此外,美國與日本和西歐保持着和諧的關係。因此,美國只要能打開中國的「大門」,就可以開創一個外交新時代。


  

12自然,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可以更容易地遏制俄國,而經濟上強大的日本則能抗衡中國。在這樣一種「新穎的」外交格局中,美國將獨占鱉頭,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因此,對於尼克森總統的外交攻勢來說,中國是有關鍵性的重要。

早在19691月的就職演說中,尼克森總統就提出了「從對抗轉向對話」的思想。兩星期之後,他指示基辛格博士研究追求和解的途徑。然而幾次向中國大使建議重開華沙談判的嘗試未能奏效,雖然中國也沒有完全拒絶這個建議。中國方面很謹慎;他們在等待美國政策變化的更明確跡象。

尼克森總統在197010月歡迎來訪的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Nicholae Ceausescu)的宴會上,隨後又在19712月的《世界形勢報告》中,多次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紅色中國」)的說法,以此來表達他的願望。齊奧塞斯庫向北京轉達了美國希望開展對話的秘密信息。周恩來隨後公開地表示尼克森使用了中國的「恰當名稱」。與此同時,19701O月,在一次公開的檢閲典禮上,中國策略地安排到中國作為期六個月訪問的美國記者斯諾,站在毛澤東和周恩來中間。

毛澤東對斯諾說,中美之間的問題只能通過直接談判才能解決,他將歡迎尼克森來訪,不管是以總統身分還是旅遊者身分。13

不久後就有了「乒乓外交」,周恩來熱情接見了美國運動員。周恩來強調民間外交,宣稱美國乒乓球隊的來訪「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之間關係的新的一頁」,並稱「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將會得到兩國人民大多數的贊成和支持」。尼克森總統迅速作出反應,宣佈了放鬆對華貿易禁運的五點措施。此後便展開了向中國派遣一名高級使者的秘密動作,因為北京方面向他保證將歡迎這樣一位使者。

結局便是79日至11日基辛格的神秘訪問,以及715日總統的戲劇性聲明,稱他已經接受了周恩來總理邀他訪華的邀請。這是尼克森總統的一個巨大的外交勝利。他向人們表明,是共和黨而不是民主黨嘗試着打開中國的大門,並試圖通過北京和莫斯科找出一條在越南達成和平的通道。此外,這次訪問將安排向公眾作電視直播,這在大選之年將帶來政治利益。

但是,總統知道,中國的大門微微張開完全是因為北京方面的首肯。

1.3中國的動機北京歡迎尼克森來訪既有實際原因,也有心理原因。雖然中國人以前譴責尼克森是帝國主義戰爭販子,但現在他們發現他代表了一種可能有用的歷史動力。中國人正是要同這個人討論聯合國席位、美國的承認、台灣問題的解決、日本潛在的重新武裝、購買美國飛機和科學儀器等事項,最重要的是要同他討論改善國際地位,以遏制蘇聯可能的進攻。無可置疑,這次訪問還將給中國人帶來巨大的心理滿足。


  
1.4蘇聯的威脅中蘇關係已完全失控了。經過了1949-1958年十年的合作之後,兩國在意識形態分歧、革命策略、核技術共享、蘇聯經濟和技術援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和邊界糾紛等問題上的緊張關係開始凸顯出來。形勢已變得如此嚴重、尖鋭,以致蘇聯領導層內的有些派別主張要對中國實施一場「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在中蘇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開始於六十年代中期,在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後,該地區蘇軍的規模更加膨脹。

「勃列日涅夫主義」的提出使局勢變得更加危險。「勃列日涅夫主義」宣稱,如果其它社會主義國家被認為背叛社會主義事業的話,蘇聯就有權利干預這些國家的內部事務。在中國人看來,這種理論意味着他們將可能成為蘇聯入侵的下一個目標

這種前景可不是說說而已,特別是當人想起捷克斯洛伐克的命運時更是如此。捷克斯洛伐克與中國相像,它也處在孤立的境地,也沒有聯合國席位。

1969年在烏蘇里江和新疆發生的邊界衝突,進一步證實了中國人對蘇聯意圖的懷疑,戰爭危險似乎迫在眉睫。蘇聯在1969年裡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企圖尋求美國同意對中國的核能力發動預防性的打擊,但尼克森總統生氣地表示反對。北越政府也擔心這兩個老大哥之間可能爆發戰爭,當同年9月中旬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訪問河內時,越南人敦促他避免與中國開戰。很有可能的情況是,蘇聯決定放棄戰爭首先是由於尼克森的強烈反對,其次是由於河內的呼籲。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