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對中國的軍事能力向來評價不高,只有戰爭初期例外,其時中國獨自抗擊日本的進攻,而同盟國卻在日本皇軍面前接連打了敗仗。
1943年年底,參謀長聯席會議在評估中國的能力時總結說:「我們感到,目前最多只有不超過五分之一的中國軍隊有能力進行防禦性作戰,且只有在(美國的)空中支持下才能作戰。」
52此外,財政部長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評價中國負責金融的官員「全是一幫竊賊」,杜魯門後來也把國民政府領導人說成是「貪污盜竊分子」。
53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五角大樓認真地考慮把中國當作一個美軍嚮日本本島發起進攻的部隊集結地區。但是,這個戰略隨後受到了質疑,並在
1943年
11月的開羅會議上被否決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在
1944年明確指示史迪威,中緬印戰區的作用是將日本軍隊從美軍的中南太平洋戰場分散和撤走:「雖然通過在亞洲大陸與日本決戰,可以完成擊敗日本的目標,但我們並不打算這樣去打敗日本。」
54顯然,美國想要避免在中國與日軍展開陸戰,那樣做勝利的代價將是以人力而非物力來衡量。
正是這種意願構成了戰爭期間美國在東亞政治和軍事戰略的關鍵性制約因素;它也是美國努力發展與中國共產黨的聯繫,併力邀俄國參加對日戰爭的原因。此外,美國人也意識到,蔣正試圖將美國軍隊拖入他與共產黨的內戰。史汀生宣稱正是「這件事情,我下定決心,打死我也堅決不幹」。
55恐懼捲入中國的糾葛,促使美國在國共爭端中採取調停的策略,以平息政治上的紛爭。與此同時,華府強烈地敦促蔣革新他的政府,以求通過改革來挫敗共產黨。但是,蔣不僅拒絶聽取建議,而且還拒絶接受共產黨提出的條件,解決政治上的紛爭。美國在華觀察員非常現實地警告華府,以軍事手段來解決中國內部深刻的問題,將產生巨大的衝力,國民政府無法承受這股衝力;國務院外交官戴維斯和謝偉思大膽宣稱,他們相信中國的命運不是由蔣而是由共產黨掌握著。
1945年
4月,國務院向杜魯門建議,美國應繼續支持蔣,因為他仍然「代表着統一中國及使中國免除戰亂的最佳希望」,但如果「現政府之權威發生可能的崩潰」,美國在中國的長期利益便要求「保持與其它任何更有前途的領導集團進行合作的靈活性」。
566月,國務院在一份政策報告中建議保證中國統一時,絲毫沒有提及國民黨或蔣;只是希望有「一個有力和穩定的政府」
一個將「保護各國在華工商業機會均等原則的政府」.
57在
1947年初召回馬歇爾後,華府全然放棄了對蔣和國民黨的指望。由於歐洲是美國的首要考慮,
太平洋第二重要。也是美國將投入其主要人力和財力的地區,中國在美國的全球援助次序表上充其量只佔據一個第三的位置;事實上,到
1947年
5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已經「把中國放在了應給予援助之國家的順序表中相當低的地位」。
58到
1947年下半年,美國已決定將日本重建為美國在東亞勢力的重要基地。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重建日本比起在中國實施干預,所需投入的資源將少得多,且顯得有更多的成功把握。這樣,日本便取代了中國成為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之利益的柱石。
美國在中國的調解沒有贏得國共兩黨任何一方的好感。國民黨指責華府毀壞了他們摧毀對手的最佳時機,而共產黨則抨擊美國表面上裝作是中立的調停者,實際上卻支援國民黨。由於蔣追求以軍事手段來解決中國的政治問題,因此喪失充當美國在東亞利益之支撐點的機會。他沒有像美國人向他建議的那樣,通過改革來鞏固現有的地位及打擊共產黨;相反,他採取了一項使戰後中國脆弱的社會結構分崩離析的策略,併為共產黨奪取勝利打開了大門。
蔣設想美國人將不會容忍共產黨做他的繼承者,但美國政策中並沒有任何指示可真切地促使他相信:美國不會拋棄他的政權,即使代價大得難以承受。
美國在中國的冒險事業,不僅未能達到利用國民政府來維護美國在東亞利益的目標,而且還疏遠了共產黨。美國沒有能力正確地評估中共在戰後世界的力量,也沒能與他們建立緩和關係,削弱他們對蘇聯的依賴。這反映了一種判斷失誤和「在中國喪失了機會」。
59從根本上來分析,美國的失敗源於它沒有能力跨越其目標與中國現狀之間的差距。
7.國民政府失敗的原因
評估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垮台這個重要事件的原因,歷史學家責無旁貸。蓋棺定論或許為時過早,還有待于更徹底地開放檔案資料,但我們也許可以冒着過于簡單化的風險來作一些嘗試性的解釋。國民政府倒台的最重要的近因是八年抗戰,這場戰爭在軍事上、財政上和精神上徹底消耗了國民政府的元氣。如果沒有抗日戰爭的話,中國的局勢也許就完全不同了。
因此,上一章中已討論過的許多抗戰之災難性影響,將繼續在國共鬥爭中折磨國民政府。國民政府贏取抗戰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導致最終垮台的首個原因。
7.
1虛有其表的軍事力量雖然經歷了抗日戰爭的國民政府軍隊在裝備和訓練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精良,但卻是一支疲憊不堪的隊伍。這支軍隊在抗戰最後階段已經顯示出了疲倦的跡象,只是靠着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對盟軍即將勝利的憧憬勉力支撐着。日本的投降給了這些部隊一種解脫感和一種完成使命的情緒,他們期盼着放馬南山。對他們來說,再打一場內戰的想法簡直是討厭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