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105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05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105頁

朗讀:

美國前駐華公使柔克義此時已成為美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的遠東事務顧問,他便在賀璧理提供的章程的基礎上,起草了一份主張在華商業機會均等的檔案。國務卿海約翰于18999月將它送交英、德、俄、法、意、日諸國。其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點:

(1)一國應同意在其利益範圍或租借地內不干涉任何通商口岸或其它國家的既得利益。


  

(2)一國在其勢力範圍內不得在港口稅或鐵路運費等方面歧視他國國民。

(3)中國現行條約稅則適用於各國在華勢力範圍,中國政府得以徼收關稅。

對於這個照會,沒有一個國家明確表態,各國都模糊地宣稱,是否接受這個照會將視其它國家而定。但是海約翰卻于1900320日宣稱,各國都已「斷然而明確地」同意了照會的內容。只有日本對美國的解釋提出了異議。後來,在義和團事件時期,「門戶開放」原則眼看受到列強行為的威脅時,美國于190073日發表了第二份聲明,宣稱「門戶開放」包括保護中國領土和行政權力完整。

由於這聲明僅僅是一項意向性宣言,它並不要求其它國家作出回覆。

「門戶開放」只是一項原則宣言,而不是美國政府的正式政策;美國既不打算、也沒有力量強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佈這項政策後,瓜分中國的趨勢確實緩和了下來,這倒不是因為列強響應了美國的呼籲,而是因為它們害怕互相之間會發生對抗與衝突。由此而形成的均勢,輓救了清帝國,使其免遭立即覆亡的命運。第十五章 1898年的維新運動

瓜分危機加速了1898年維新運動的到來,實際上,這場運動已蓄積了十年的動力,因為自從1885年中國在中法戰爭失敗後,有限現代化的弱點已很明顯,而中國在甲午戰爭的失敗則無可否認地證明了自強運動的失敗。學者、官員,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認為需要一場更徹底的變革,儘管他們對變革的性質、範圍和領導權的問題存有分歧。自強運動的主要人物李鴻章在政治上已開始失勢,取而代之的是長期(1889-1894年,1896-1907年)擔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和位高權重的帝師、戶部尚書(1886-1898年)翁同龢龢:hé,這兩人都提倡以「中體西用」的方式,進行一場以有限行政改組為基礎的保守改革。第三派激進勢力由理想主義思想家康有為領導,他鼓吹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進行一場劇烈的制度性變革。

最初在翁同龢的指導下進行保守改革的光緒皇帝(1875-1908年),最終也被精悍的康有為拉攏過去。另一方面,視激進改革為威脅其權勢的慈禧太后,則動用她至高無上的權威來反對改革。

在這跌宕起伏的漩渦中,帝后之間的權力鬥爭、保守派和急進派之間的爭執、溫和的改革者和激進的改革者之間的衝突,以及滿漢之間的民族仇恨,歷歷在目。由於外國對中國的瓜分迫在眉睫,這些衝突更加激烈。1898年,清帝國處于歷史的轉折點:一場成功的改革可能會延緩它的崩潰,而失敗只能預示着王朝的覆滅。1.早期維新派和傳教士的影響

制度性變革的緣起可以追溯到馮桂芬,他的《校邠廬抗議》在本書第十一章 中已略有提及。馮認為,強加給中國的新世界迥異於古代,中國應當採用西方優秀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和幾何學;而且也應該採取措施改革教育和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文、強化地方政治組織、鼓勵工業製造、開發荒地、開礦和改進農業工具。這些在1860年後首次發表的遠見卓識,對於馮所處的時代來說太超前了,曾國藩認為這是不切實際,而李鴻章也僅採取了一部分。

中國第一位駐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燾是另一位提倡漸進式改革的人,他對西方的直接觀察使他公開承認,西方國家有他們自己獨特的二千多年的歷史、優秀的政治體制和道德學說。他在譴責自強運動侷限性的同時,讚揚日本派學生赴英國學習法律和經濟學,並敦促李鴻章 接受西方的教育體制、政治制度、法學和經濟學。郭主張,這些知識,而不是軍事,才是一個良好政府和繁榮國家的基石。他的呼籲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因為李認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衛國的重任,所以別無選擇,只能加強軍事方面的現代化。


  

如果說郭的進步觀點對於李來說是不合時宜的話,那麼,他們兩人在儒家衛道者的眼中就更是異端,這些人無法想象任何與孔子無關的文明。對他們來說,郭是中國文化的背叛者,應該排斥。

在非官方人士中,王韜(1828-1897年)因其進步的觀點而名聞遐邇,他早年因同情太平軍而見疑于清廷。1862年,他逃到香港,擔任外國人主辦的《香港新聞》的編輯。1867年,他應理雅各布(James Legge)的邀請前往蘇格蘭,協助從事翻譯中國古籍的宏偉工作。旅居歐洲兩年,王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和制度。

1870年,他返回香港,任《循環日報》編輯,後來又為影響巨大的上海報紙《申報》寫稿。憑藉這一有利地位,王發動了他的改革運動。像郭嵩燾一樣,他讚揚日本倣傚西方的制度,敦促國人改變科舉考試、軍事訓練、教育和司法的方法。他抨擊清政權內部的腐敗、政府中的冗員以及厘金。

他建議開發礦產、興建紡織廠、製造汽船、鐵路、電報綫和發展海軍。他警告,不要過分依賴膚淺的西方製造技術;並且說,西方的強大在於其法律、公正,政治體系、民主選舉和立憲政府。但是,王不是一個激進者,並不急切地要求中國古老制度的全盤西化,而是主張逐漸使西方有用的東西同中國的基礎相結合。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