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莎士比亞傳 - 47 / 47
傳記類 / 布老虎 / 本書目錄
  

莎士比亞傳

第47頁 / 共47頁。

 大小:

 第47頁

朗讀:

1718世紀的一些古典主義作家,如德萊頓、蒲柏等人雖然對莎士比亞的創作方法感到不滿,仍不得不讚美莎士比亞「有一顆通天之心,能夠瞭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萊頓語。法國啟蒙主義作家伏爾泰在戲劇上推崇古典主義,因此他在《塞米拉米斯》一文中稱不符合古典主義規則的莎士比亞是個「喝醉的野蠻人」,但另一方面又說:「除了稀奇古怪的東西外,他還有一種無愧為最偉大的天才的崇高思想。」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這樣讚美莎士比亞:「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一生都屬於他,我讀完了第一部,我就像是個生下來的盲人,一隻奇異的手在瞬間使我的雙目看到了光明……」到了19世紀,莎士比亞更是風靡全歐洲。雨果、斯湯達等人在與古典主義作鬥爭時,都高舉莎士比亞的大旗。

英國浪漫派詩人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都將莎士比亞視為浪漫派詩人的最高典範,給予無以復加的讚美。雪萊、濟慈等人也是莎士比亞的崇拜者。1819世紀的大作家伏爾泰、雨果、席勒、歌德、巴爾扎克、狄更斯、雪萊、普希金、屠格涅夫、羅曼·羅蘭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對莎士比亞進行模仿,在作品中留下莎士比亞的影子。


  

馬克思在進行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中,也常常引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例子。到了20世紀,莎士比亞在國際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更加突出。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莎學批評流派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莎劇舞台藝術。

心理學、美學、語言學、社會學等新興的學科都以莎士比亞的作品為研究對象,使莎士比亞的作品在新的時代產生了新的價值。

現在全世界有眾多的莎學研究機構,每年都舉行世界性的莎士比亞研究會議,會上學者們宣讀論文,交流思想,共同促進莎學的發展。全世界還有各種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刊,莎士比亞圖書館等。日本1997年還在丸山建成了一座莎士比亞公園,在公園裡仿造了莎士比亞的故鄉——斯特拉福鎮。在人類文化生活中,一個作家產生如此廣泛深遠的影響的確是非常少有的。

18世紀起,几乎所有的大音樂家,貝多芬、柏遼茲、李斯特、羅西尼、瓦格納、勃拉姆斯、門德爾松、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都以莎士比亞的戲劇為題材創造過音樂作品——歌劇、舞劇、幻想曲等。

在中國,莎士比亞是中國人民最熟知、最喜歡的外國古典作家之一。

早在19世紀下半葉,莎士比亞就被一些外國的傳教士介紹到中國來。起初莎士比亞的名字有各種不同的譯法,直到梁啟超用了「莎士比亞」這個譯法,「莎士比亞」才成為通用的譯名。1904年,林紓和魏易把英國19世紀散文家蘭姆姐弟編寫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翻譯出版,題名《英國詩人吟邊燕語》。這個譯本在當時的中國影響很大,廣為流傳。


  
莎士比亞的戲劇,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才以白話文和劇本的形式翻譯介紹過來。1921年,田漢翻譯了《哈姆萊特》,1924年又翻譯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此後,莎劇的中譯本便不斷問世。在抗日戰爭時期,一些翻譯家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翻譯莎劇。

我國現在的最通行的散文譯本,就是由朱生豪先生在1935年—1944年間完成的。他在身體病弱、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獨自翻譯了 37部莎劇中的 31部,是所有莎劇翻譯者中成就最高的一個。他的譯本為莎劇在中國大眾中的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電影和電視出現以後,莎士比亞的戲劇更是不斷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據統計,《羅密歐與朱麗葉》被改編成電影達19次,《哈姆萊特》被改編成電影也達17次。

在即將跨入21世紀的今天,莎士比亞作品中洋溢的樂觀向上的人文精神和對真、善、美的執着追求,對我們仍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讓我們熱愛莎士比亞吧!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