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耶穌知道羅馬當局和猶太當局都十分重視這次踰越節,為了確保踰越節期間的社會秩序,他們都做了一系列的安排,為此,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已親自來耶路撒冷坐鎮,據說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過幾天也要來耶路撒冷,大祭司該亞法更是戰戰兢兢如臨大敵,惟恐奮鋭黨人乘機起義。耶路撒冷城中到處是彼拉多、希律和該亞法的密探。不過,耶穌早已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而且他自信自己的天國運動絲毫不違犯羅馬的法律,反而認為彼拉多和希律·安提帕既然來到耶路撒冷,這正是讓他們親自瞭解天國運動的一個好機會。為了製造聲勢,擴大影響,耶穌決定安排一次出人意外的「入城式」。
公元
30年
4月
2日
猶太教「七日的第一日」上午,耶穌先派遣兩個門徒到前面村子裡去借一匹驢駒來供他乘騎,他要像一位和平的君王那樣進入耶路撒冷,以改變猶太人對彌賽亞的傳統觀念。然後,耶穌帶領眾門徒及一大群支持者動身往耶路撒冷去。他們繞過一個小山頭,來到一個名叫伯法其的小山村,再往前走就可以望見耶路撒冷城了。這時有許多猶太人陸續從耶利哥上來,看見耶穌等人,就跟在他們後面一路同行。
不久,被派出去的那兩個門徒果然牽着一匹驢駒回來了。門徒們把自己的外衣脫下來搭在驢背上,扶耶穌騎上驢駒,就前呼後擁地向耶路撒冷走去。人們隨走隨從路旁的①棕櫚樹上摺下樹枝來揮舞。 他們走得很慢,人越聚越多,在山路上排成了一條很長的人龍。
人們一邊搖動手裡的棕櫚樹枝,一邊放聲高唱: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上的第一塊石頭!
這是上帝的作為,在我們眼中看為稀奇……奉上帝的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詩篇》一一八22~23, 26 ① 猶太人在住棚節和踰越節的時候,經常手拿棕櫚樹枝或蘆葦一邊揮舞,一邊呼喊「和散那」。不少學者認為棕櫚樹實際上是棗椰樹。
當耶穌一行將近耶路撒冷城門的時候,從城內湧出了一大群人,他們也①揮舞着棕櫚樹枝,高聲歡呼着「和散那」歡迎耶穌。有的人把衣服鋪在路上。
當耶穌騎着驢駒走進城門的時候,人們不約而同地唱起了用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譜成的聖歌:②錫安 的居民哪,要大大喜樂!
耶路撒冷的居民哪,應當歡呼!
看哪,你們的王來到了。
他是公義的,是勝利的,又是謙遜的。
他謙謙和和地騎着驢——騎着一匹驢駒。
《撒迦利亞書》九
9)興奮的人群一邊高唱聖歌,一邊高呼:「和散那!”「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和散那歸於至高的上帝!」……一時間歡呼、歌唱之聲響徹雲霄,震動了全耶路撒冷。人們奔走相告:「拿撒勒人耶穌回來了!」「上帝的恩許要應驗了!」「我們又要有真正的王了!」「大衛的以色列王國萬歲!」……早有人將這事報告了大祭司該亞法。該亞法雖然料到耶穌可能到耶路撒冷來過踰越節,但他絶沒有想到耶穌竟然這樣轟動全城地進入耶路撒冷。這不啻是一種公然的挑戰。
這種挑戰搞得該亞法措手不及,不知應該如何應付,他只好派人去密切監視耶穌的行動,儘量消除或縮小耶穌對群眾的影響,並避免引起羅馬人的干預。這些人趕到城門口,正趕上耶穌進城,他們被群眾的歡迎場面驚獃了。有幾個法利賽人急得滿頭大汗,拚命地擠到耶穌面前,攔住驢駒,懇求耶穌說:“先生,請制止你的門徒吧!不要這樣喊叫了,萬一羅馬人出來干預,事情就閙大了。」
耶穌沉靜地回答說:「我告訴你們,如果他們保持沉默,恐怕連這些石頭都會喊叫起來了!」耶穌說完就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催動驢駒繼續前進。把那幾個目瞪口獃的法利賽人甩在那裡。等人群全部走過以後,大祭司派來的這些人無可奈何地悲嘆說:「看,世人都去跟隨他了!」耶穌在歡迎的人群簇擁下通過耶路撒冷的主要街道來到聖殿門前,停下來,遣散了人群,把驢駒交給一個門徒去送還原主,便帶著十二門徒進了聖 ① 和散那:亦譯「賀三納」,取自《詩篇》一一八
25,原意為「求你拯救」,是個呼救的感嘆詞,後來轉意為歡呼、稱頌、祝賀的感嘆詞,此處可能兩者兼有。
② 錫安:耶路撒冷的別名,因為城內有一個小山頭名叫錫安山。
殿。他們先來到外邦人的院子裡,只見兩年前潔淨過的院子現在又恢復了原樣——一個十足的貿易市場。耶穌不禁搖頭嘆氣,強忍着怒火在聖殿前後察看了一番,便吩咐門徒說:「我帶著彼得先隨人群出城。我走之後,你們繼續在這裡觀察,過半個時辰再分散開,三兩個人一組先後出城到伯大尼去與我會合。」
耶穌說完,就帶著彼得悄悄地混在人群中出城回伯大尼去了。
一個和平主義者使用的暴力——
第二次潔淨聖殿兩年前過踰越節 的時候,耶穌曾用鞭子把在外邦人院子裡做買賣的商販們統統趕出院子去,「潔淨」了聖殿。耶穌的突然行動使商販們措手不及,他們一方面懾于耶穌的凜然正氣,一方面害怕群眾的壓力,結果被狼狽地趕出了聖殿。這一事件不但損害了商販們的經濟利益,而且也切斷了撒都該派祭司們的財源,使他們在經濟上遭到了極大的損失。由於祭司和商販之間在聖殿院子裡做買賣的問題上早已達成默契,更何況還有幕後的「錢權交易」的可能,所以當耶穌離開耶路撒冷後不久,商販們就陸續又回到聖殿的院子裡來做買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