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他將按照各人所行的把人分開,好像牧羊人把綿羊、山羊分開一樣:把綿羊安置在右邊,把山羊安置在左邊。人子要對右邊的人說:『你們是蒙我父賜福的,可以來承受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照料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我。』義人們問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看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看見你作客旅留你住,看見你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看見你病了或在監裡而來照料、探望過你呢?』人子要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的一個最卑微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我的身上了。
』人子轉過身來對左邊的人說:『你們這些被咒詛的人,離開我到為魔鬼和它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吧!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我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你們不來照料我;我在監裡,你們不來探望我。』他們要問:『主啊,我們什麼時候看見你餓了、渴了、作客旅、赤身露體、病了或在監裡而不理睬你、不服侍你呢?』人子要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的弟兄中最卑微的一個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二十五31~45耶穌深信,經過他的努力,人們會在上帝與金錢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時,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社會——天國就會實現了。
5天國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弟兄中的一個。
《馬太福音》十八 10在耶穌生活的時代,猶太人由於宗教傳統、家世、譜系、政治、財產、教育、事業、道德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些不平等的社會階層。宗教貴族和世俗貴族不僅控制了大部分社會財富,而且享有各種社會特權,而廣大平民百姓不僅不佔有或只佔有極少的一點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而且在社會上也處於無權地位;至于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流民、乞丐、娼妓、殘廢人、奴僕等,則掙紮在死亡線上,連起碼的做人的尊嚴都遭到了粗暴的踐踏。針對這種極不合理的社會結構,耶穌提出了「等貴賤」的社會理想作為其天國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並希望用這項原則改組社會結構。
基于上帝是全人類的天父這一基本概念,耶穌認為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因此,人沒有貴賤尊卑之分,人都是平等的。人的最根本的價值就在於他是一個「人」,是上帝的兒女。在這方面,窮人、富人、平民、貴族全都是一樣的。耶穌特別關心窮人和受壓迫者,純粹是出於愛心與同情。
耶穌為他們的社會地位而大聲疾呼:「你們要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弟兄中的一個。」
《馬太福音》十八10他諄諄地告誡人們,只要幫助了任何一個最卑微的弟兄,也就是幫助了他。他還講比喻說:「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大錢麼?但你們的父若不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所以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貴重得多呢!」
《馬太福音》十29~31這些「卑微的」小弟兄之所以受到上帝的關懷,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社會地位,而是因為他們是「人」,是上帝的兒女。
當時猶太人在社交中等級界線非常分明,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社會集團之間都有一條看不見的鴻溝。這是不平等社會的特徵。同席共餐就是一個最明顯的縮影。共餐具有社會等級、經濟地位、教育程度、政治立場、民族成分等方面的強烈排他性。
人們一般只能與具有相同身份的人同席共餐。如果「上等人」與「下等人」同席,輕者遭人非議,重者就有可能被本階層、集團的人拋棄。同席共餐當時是,現在仍然是維繫人際關係的一種重要方式。正如李·愛德華·克羅辛斯基
LeeEdward Klosinski指出的那樣:「分享食物是一種交易,它涉及到一系列相互間的義務,而且創造了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的複雜聯繫。
食物還具有象徵這些關係、劃定群眾界線的能力……食物交換對人們的相互作用來說是很基本的。在食物交換中,隱含着一系列給予、接受和回報的義務。這些交易涉及到在社會相互作用、相互關係和義務之環境中的諸多個人。食物交換也能夠作為人們相互作用的象徵。
吃喝是一種象徵著情感和關係的行為,它溝通着不同的社會地位和力量,表①明了群體身份的界線……」 被排斥的「下等人」對這種不平等的社會體制自然會產生兩種態度:一種是報復,用暴力革命打倒「上等人」,把他們變成新的「下等人」,自己成為新的「上等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另一種是夢想通過上帝的公義統治建立一個沒有任何等級差別的絶對平等的社會。耶穌屬於後者。他出身木匠,工匠階層屬於下層社會,但在下層社會中 ① 轉引自約翰·克羅桑《耶穌傳》,第
91頁。
又高於苦力、乞丐、妓女、罪人。他受「上等人」歧視,又受「下等人」羡慕。他對這個不平等的社會深惡痛絶,並以實際行動向它宣戰。他蔑視社會輿論
當然是「上等人」的輿論的譴責
指責他是個貪吃好酒之徒,與妓女、罪人為伍,公然與罪人、稅吏、妓女、乞丐、游民同席共餐,向人們展示他要建立一個人人絶對平等的社會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