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利未記》十九12;《民數記》三十2;《申命記》二十三23可是我告訴你們:不要發誓,不要指着天發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寶座;不要指着地發誓,因為地是上帝的腳凳;不要指着耶路撒冷發誓,因為它是大君的京城;也不要指着自己的頭髮發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你們說話應當實事求是,要講真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樣就沒有發誓的必要了。
“你們知道《律法》上規定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出埃及記》二十一 24;《利未記》二十四 20;《申命記》十九 21可是我告訴你們,不要以惡報惡,要以善勝惡。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左臉也轉過來讓他打;有人想拿你的內衣,就連外衣也讓他拿去;有人強迫你陪他走一里路,你就陪他走二里路;有人向你要東西,你就給他;有人向你借錢,你就借給他。
「你們知道《律法》上規定:『當愛你的鄰居,恨你的仇敵。』
《利未記》十九18可是我告訴你們:應當愛你的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禱告,好叫他們回心轉意,成為天父的兒女。因為上帝叫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誇讚的呢,罪人不也是這樣做嗎?如果你們只向自己的弟兄問好,有什麼特別的呢,異教徒不也是這樣做嗎?上帝喜歡他的兒女不自私,能寬容,能以德報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彰顯上帝的愛。
上帝是全善全美的,所以人也應當儘力使自己完善。」
《馬太福音》五17~483天國在人們心裡願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馬太福音》六 10《舊約聖經》的作者曾多次向以色列人宣告說,上帝要親自作以色列人的王並統治全世界。所以,以色列人期望着有一天上帝會為人類建立一個和平、公義的世界,這是個永恆的世界、博愛的世界。
然而,在整個舊約時代,天國都沒有全部實現。
施洗約翰和耶穌在傳教活動的開始提出了同樣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耶穌曾在其著名的《主禱文》《天主經》中鄭重地宣傳說:「願父的國降臨;願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馬太福音》六10有一次,法利賽人問耶穌天國什麼時候來到,耶穌回答說:「天國來到是眼睛看不見的。人不能說:『看哪,在這裡。』或說:『看哪,在那裡。
』因為天國就在你們的心裡。」
《路加福音》十七20~21。
在耶穌看來,天國是上帝的旨意在人類社會中的貫徹執行,是上帝的計劃在人類歷史中的實現。歷史是發展的,人心是變化的,天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某個歷史時期,由於人的順從,天國在某種程度上以某種形式實現了;而在另一個歷史時期,由於人的背離,天國在某種程度上以某種形式倒退了。實現與倒退的關鍵在於人是否悔改接受上帝,讓上帝主宰自己的生活。
天國降臨的標準是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的程度。所以,天國既是一種期望,又是一種現實;既是看不見的抽象存在,又是存在於某一時間、地點的客觀實體;既存在於這世界上,又不屬於這世界。耶穌深信,由於他和施洗約翰的努力,許多人已經悔改接受了上帝,天國已經開始降臨了,只要繼續努力,天國肯定會全部降臨。
4天國是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社會你若願意做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
《馬太福音》十九21耶穌生活的時代,猶太人由於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在經濟生活方面形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大多數猶太平民都生活在貧困之中。由於生活貧困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耶穌出身木匠,屬於社會下層階級,十分瞭解貧窮人的痛苦。
他懷着對窮人和受壓迫者的無限同情提出了消除貧富差別的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是以對上帝的理解為基礎的。耶穌認為上帝是仁慈的天父,他特別眷顧生活困難的窮人和受壓迫者。
因此,他曾代表上帝許諾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你們的;你們饑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
《路加福音》六 20~21有一天,一個青年財主來見耶穌,問道:「老師,我應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到永生?」「你如果想得到永生,就應該遵守上帝的誡命。」耶穌回答。
「遵守哪些誡命呢?」青年財主又問。
「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見證;當孝敬父母,當愛人如己。」耶穌回答。
「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他又問。
耶穌見他頗有誠意,很喜歡他,就懇切地對他說:「如果你想要完全,還應該去變賣你所有的財產,把錢分給窮人,然後來跟隨我。」
那青年財主聽了這話,用手搔着頭髮,獃獃地一言不發。
耶穌知道他舍不了養尊處優的世俗生活,便開導他說:「年輕人,《律法》上明明地寫着『當愛人如己』,這一點你做到了嗎?看,你周圍有多少弟兄缺吃少穿,饑寒交迫,無家可歸。他們都和你一樣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而你住的是舒適的房屋,穿的是華麗的衣服,吃的是牛犢羊羔,竟不願意把多餘的錢財拿出來幫助他們。你怎麼能說一切誡命都遵守了呢!」那青年財主聽完耶穌的話,獃了半晌,低着頭憂憂愁愁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