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146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明代散文

第146頁 / 共257頁。

 大小:

 第146頁

朗讀:

京師七奇樹[1],韋公寺三焉。天壇拗榆錢也[2],榆春錢,天壇榆之錢以秋。顯靈宮折枝柏也,雷披一枝,屏于溜中[3],折而不殊[4],二百年蔥蔥。報國寺矬松也,干數尺,枝橫數丈,如淺水荇 [5],如蛀架藤。

臥佛寺古娑羅也[6],下根盡出,累癭露筋[7],上葉砌之[8],雨日不下。與韋公寺內之海棠也,蘋婆也[9],寺後五里之柰子而七也[10]。寺在左安門外二里,武宗朝常侍韋霦建[11],貲竭不能竟[12],詔水衡佐焉[13],賜額弘善寺。寺東行一折,有堂,堂三折,有亭,亭後假山,亭前深溪。


  

溪裡許,蘆荻滿中,可舟爾,而無舟。寺無香火田地,以果實歲[14]。樹周匝層列,可千萬數[15]。寺南觀音閣,蘋婆一株,高五六丈。

花時鮮紅新綠,五六丈皆花葉光。實時早秋,果着日色,焰焰于春花時。實成而葉竭矣,但見垂累紫白,丸丸五六丈也[16].寺內二西府海棠,樹二尋[17],左右列,游者左右目其盛,年年次第之,花不敢懈[18]。寺後五里柰子樹,歲柰花開,柰旁人家,擔負几案酒殽具,以待游者,賃賣旬日[19],卒歲為業。

樹旁枝低亞[20],入樹中,曠然容數十席。花陰暗日,花光明之,看花日暮,多就宿韋公寺者。海棠、蘋婆、柰子,色二紅白。花淡蕊濃,柎長多態[21]。

海棠紅於蘋婆,蘋婆紅於柰子也。崇禎己巳冬之警[22],我師駐寺[23],海棠蘋婆以存,柰子樹,敵薪之[24]。

註釋:

[1]京師:國都。這裡指北京。[2]拗:出乎常格。榆錢:榆樹結的莢,扁圓形,似小銅錢。

[3]屏:這裡是動詞。擋。溜:屋檐滴水處。[4]殊:死。

[5]荇xìng:荇菜。根生水底,葉浮水面。[6]娑羅:常綠喬木。原產印度。

[7]癭:脖子上的瘤。這裡比喻樹幹上長出的疙瘩。[8]砌:堆積。[9]蘋婆:這裡指蘋果樹。

[10]柰nài子:沙果樹。[11]武宗朝:明武宗朱厚照當政時期公元15061521。常侍:官名,侍從天子的官。韋霦bīn:人名,生平不詳。

[12]貲:錢財。[13]水衡:人名,生平不詳。[14]歲:這裡是度歲的意思。[15]可:大約。

[16]丸丸:高大挺直。[17]尋:古代八尺長稱一尋。[18]懈:懈怠。[19]賃lìn:租借。

[20]亞:通「壓」,低垂的樣子。[21]柎:花萼。[22]崇禎己巳冬之警:指崇禎己巳年公元1629冬天清軍入侵的事件。[23]我師:指明朝軍隊。

[24]薪:這裡用做動詞。意思是當柴燒。

本文選自《帝京景物略》卷三。韋公寺在北京城東南左安門外。文章詳細描寫了韋公寺內三株奇樹:海棠、蘋婆和柰子。三株奇樹各有其姿態、花色和果實,既給遊人帶來了樂趣,又給寺廟帶來了收入。

文章開篇指出:「京師七奇樹」,韋公寺就有三奇樹,結尾點明由於清軍入侵,韋公寺內的柰子樹為清軍所毀,字裡行間流露出傷感嘆輓之意。這也表現了「竟陵派」文章「幽深」的特點。

文娛序.陳繼儒


  
往丁卯前,璫綱告密[1],余謂董思翁雲[2]:「吾與公此時不願意為文昌[3],但願為天聾地啞,庶幾免于今之世矣。“鄭超宗聞而笑曰:“閉門謝客,但以文自娛,庸何傷?近年緣讀《禮》之瑕,搜討時賢雜作小品而題評之,皆芽甲一新,精彩八面,而法外法,味外味,韻外韻,麗典新聲,絡繹奔會,似亦隆,萬以來[4],氣候秀擢之一會也。」「往弇州公代會[5],雷轟霆鞠,後生輩重趼而從者[6],幾類西崑之宗李義山[7],江右之宗黃魯直[8]。楚之袁氏思出而變之[9],欲以漢幟易趙幟,而人不盡服也。

然新陳代變,作者或孤出,或四起,神鷹掣鞲而擘九霄[10],天馬脫轡而馳萬里,即使弇州公見之,亦將感得氣之先,發起予之嘆。白樂天有雲[11]:『天下無正聲,悅耳即為娛,』豈是之謂耶?」超宗曰:「吾儕草士[12],豈敢洋洋浮浮,批判先覺?但古豪俊必有寄,如皇甫淫[13],杜預癖[14],柱下五千言[15],毘耶之四十九年法[16],即至人累世宿劫,不能斷文字緣,而況吾輩乎?嘗反覆諸賢文,一讀之蠲愁[17],再讀之釋涕,三讀之不覺呻吟疾痛之去體也,其庶幾大祥之援琴乎哉[18]?」余曰:「寧唯是。」開元中,將軍旻居喪,詣吳道子請畫鬼神于東都天官壁,以資冥福。答曰:「將軍試為我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厲以通幽冥。

」 旻唯唯,脫去縗服[19],裝束走馬,左旋右轉,揮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人,無不驚慄。道子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鄭超宗磊落俠丈夫,文章高邁,名流見之闢易[20],出其精鑒,選為《文娛》,斯亦吳道子東都之畫壁耳。

若康樂娛于清宴[21],玄暉娛悅于澄江[22],未足比于《文娛》之壯觀也。眉道人陳繼儒書於硯廬中。

註釋:

[1]璫:本為婦女耳上飾物。漢代宦官貴盛,以貂尾、金璫做冠飾,後代遂以璫作為宦官的代稱。[2]董思翁: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又自署思翁。[3]文昌:即文昌星,北斗魁上六星的總稱。

古人認為文昌星為主文運的星宿,因以文昌星比擬著名的文人、作家。[4]隆、萬:隆,指明穆宗年號隆慶公元15671572。萬,指明神宗年號萬曆公元15731619。[5]弇州公:明文學家王世貞,號弇州山人,故稱。

[6]重趼:足部因久行而生的硬皮。[7]李義山:唐代詩人李商隱,字義山。北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等西崑體詩人的作品,專門從形式上模擬李商隱。[8]黃魯直:北宋詩人黃庭堅,字魯直。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