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佞既東[
14],陌落恬然[
15],秋毫不犯。登場大閲[
16],復睹紀律森嚴,士氣距躍[
17],技藝精真,可蹈水火。艨艟便捷[
18],投枚記裡,槳舵之利,折旋如活。炮石四興,波濤響應,削柹樹檄[
19],示疑設伏。
所征敘、瀘弁旄之步[
20],閩、粵善游之徒[
21],三河輓強之騎輩相扼捥[
22],唯敵是求。乃日椎牛行犒[
23],而帷幄自愛也。可暴豈其才,可挫豈其志乎?天既以虎臣托執事久矣,然猶且有激乎宦成之後者[
24],動其所必奮,堅其所必立云爾。大忠完節,愈困愈厲,而劉將軍之名愈振矣。
不佞何能贊一辭?即有問焉,攝海之役,不佞所以身覿其美者如此[
25],庶取信狂夫[
26],以備稱述耳,于甚盛德則奚補焉?乃既奉違[
27],恍然自失,有如目前,至今不置[
28],非敢為誕也。
註釋:
[
1]不佞:無才。作者謙稱。[
2]暴:顯露。[
3]中
zhòng遭受。
[
4]乃:猶言「乃者」,昔日。攝海:權理海道。王世貞《李于鱗先生傳》:「起浙江按察副使,嘗視海道篆,按核軍實,一切治辦。」[
5]執事者:指劉顯。
[
6]傾蓋:謂道上相遇,停車而語,車蓋接近,因謂初交即一見如故謂「傾蓋」。[
7]披瀝:披肝瀝膽。[
8]孔明:指諸葛亮,字孔明。他在《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中說:「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
9]以:及。[
10]延款:延請接待。[
11]繾綣:謂情意深厚,難捨難分。[
12]緬縷:遙念詳思。
[
13]盡境:指思念不知何時能盡。[
14]既東:指到浙江巡視。[
15]陌落:街道、村落。恬然:安然。
[
16]大閲:對軍隊的大檢閲。[
17]距躍:超越。[
18]艨艟
chōng:戰船。[
19]削柹
fèi樹檄:削下木片,寫上檄文。
[
20]征:征發。敘:敘州,治今四川宜賓市。瀘:瀘州,治今四川瀘州市。弁旄:戴着皮弁,擎着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
步:步兵。[
21]閩、粵:福建、廣東。[
22]三河:這裡當指河內、河南、河東三郡,漢代稱「三河」。即今河南洛陽市黃河南北一帶。
輓強:能拉強弓。[
23]椎牛:殺牛。[
24]宦成:指官位居高。[
25]覿
dí:見。
[
26]狂夫:愚鈍的人。[
27]奉違:敬辭,離開。[
28]不置:放不下。[
29]誕:虛誕之辭。
李攀龍
1514—1570,字于鱗,自號滄溟,歷城
今山東濟南人。九歲而孤,自奮于學,善為詩文,厭訓詁之學。嘉靖二十三年
1544進士,試政吏部文選司。後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歷員外郎、山西司郎中。
嘉靖三十二年
1553出守順德,有善政,擢為陝西提學副使,謝病歸。歸居將十年,至隆慶元年
1567,薦起浙江副使,改參政,又擢河南按察使,以病卒。
李攀龍與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徐中行被稱為「後七子」,他是首領。他主張「文自西京、詩自天寶而下俱無足觀,于本朝獨推李夢陽諸子」。他的文章「驁牙戟口,讀者至不能終篇,好之者推為一代宗匠,亦多受世抉摘」
《明史》本傳。著有《滄溟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包敬第標校本《滄溟先生集》。
本文選自《滄溟先生集》卷二十八。劉都督,名顯,字草堂,南昌人。明代抗倭名將。他長期駐紮在東南沿海,會同俞大猷、戚繼光等殲滅倭寇,立下了不少戰功。
隆慶元年
1567,李攀龍起任浙江按察副使,與劉顯閲兵海上,作有詩《大閲兵海上》四首。這篇《報劉都督》,也是追寫這次閲兵事的。文章歌頌了抗倭將士軍容之盛,軍心之齊,具有無堅不摧的氣勢。雖然文字顯得古奧,具有李攀龍特有的文風,但在李集中還是一篇可讀的作品。
報劉一丈書.
明宗臣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
2],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
3] ,則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
至于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
且今之所謂孚者何哉?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門者故不入,則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袖金以私之[
4]。即門者持刺入[
5],而主者又不即出見。立廄中仆馬之間,惡氣襲衣袖,即饑寒毒熱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則前所受贈金者出,報客曰:「相公倦,謝客矣,客請明日來。
」即明日,又不敢不來。夜披衣坐,聞鷄鳴即起,盥櫛[
6],走馬抵門。門者怒曰:「為誰?」則曰:「昨日之客來。」則又怒曰:「何客之勤也?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客心恥之,強忍而與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門者又得所贈金,則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廄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主者曰:「進」,則再拜,故遲不起。起則上所上壽金[
7]。
主者故不受,則固請。主者故固不受,則又固請;然後命吏納之。則又再拜,又故遲不起,起則五六揖始出。出揖門者曰:「官人幸顧我[
8],他日來,幸勿阻我也。
」門者答揖。大喜,奔出。馬上遇所交識,即揚鞭語曰:「適自相公家來,相公厚我厚我。」且虛言狀。
即所交識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語人曰:「某也賢,某也賢。」聞者亦心計交贊之。此世所謂上下相孚也,長者謂仆能之乎?
前所謂權門者,自歲時伏臘一刺之外[
9],即經年不往也。間道經其門[
10],則亦掩耳閉目,躍馬疾走過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則僕人褊哉[
11],以此常不見悅于長吏,仆則愈益不顧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爾矣!」長者聞此,得無厭其為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