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集 上 - 191有隱者教余曰:「人能正坐,瞑目調息,握固心定,息微則徐閉之。(達磨胎息法,亦須閉。若如佛經,待其自止,恐卒不能到也。)雖無所念,而卓然精明,毅然剛烈,如火之不可犯,息極則小通之,微則復閉之。(方其通時,亦限一息,一息歸之,已下丹田中也。)為 ...
蘇東坡集 上 - 192鄭子產曰:「火烈,人望而畏之;水弱,人狎而玩之。」翼奉論六情十二律,其論水火也,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貪狠。南方之情惡也,惡行廉貞。廉貞故為君子,貪狠故為小人。」予參二人之學,而為之說曰:火烈而水弱,烈生正,弱生邪,火為心,水為腎。故五臟 ...
蘇東坡集 上 - 193臣謹對曰:臣聞天下無事,則公卿之言輕於鴻毛;天下有事,則匹夫之言重於泰山。非智有所不能,而明有所不察,緩急之勢異也。方其無事也,雖齊桓之深信其臣,管仲之深得其君,以握手丁寧之間,將死深悲之言,而不能去其區區之三豎。及其有事且急也,雖唐代宗之 ...
蘇東坡集 上 - 194「田野闢」者,民之所以富足之道也。其所以無聊,則吏政之過也。然臣聞天下之民,常偏聚而不均。吳、蜀有可耕之人而無其地。荊、襄有可耕之地而無其人。由此觀之,則田野亦未可謂盡闢也。夫以吳、蜀、荊、襄之相形,而饑寒之民,終不能去狹而就寬者,世以為懷 ...
蘇東坡集 上 - 195夫五行之相,本不至于六。六者,起於諸儒欲以六極分配五行,於是始以皇極附益而為六。夫皇極者,五事皆得。不極者,五事皆失。非所以與五事並列而別為一者也。是故有毛而又有蒙,有極而無福,曰五福皆應,此亦自知其疏也。呂氏之時令,則柳宗元之論備矣 ...
蘇東坡集 上 - 196而于其末復策之曰「富人強國,尊君重朝。弭災致祥,改薄從厚。此皆前世之急政,而當今之要務」。此臣有以知陛下之聖意,以為向之所以策臣者,各指其事,恐臣不得盡其辭,是以復舉其大體而概問焉。又恐其不能切至也,故又詔之曰「悉意以陳而無悼後害」。臣是以 ...
蘇東坡集 上 - 197聖策曰「有所不為,為之而無不成。有所不革,革之而無不服」。陛下之及此言,是天下之福也。今日之患,正在於未成而為之,未服而革之耳。夫成事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理之所在,以為則成,以禁則止,以賞則勸,以言則信。古之人所以鼓舞天下,綏之斯來 ...
蘇東坡集 上 - 198聖策曰:「方今之弊,可謂眾矣。救之之術,必有本末。施之之宜,必有先後」。臣請論其本與其所宜先者,而陛下擇焉。方今救弊之道,必先立事。立事之本,在於知人。則所施之宜,當先觀大臣之知人與否耳。古之慾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苟無知人之明,則循 ...
蘇東坡集 上 - 199天下無事久矣,以天子之仁聖,其欲有所立以為子孫萬世之計至切也。特以為發而不中節,則天下或受其病,當寧而太息者,幾年于此矣。蓋自近歲,始柄用二三大臣,而天下皆洗心滌慮,以聽朝廷之所為,然而數年之間,卒未有以大慰天下之望,此其故何也?二虜之大憂 ...
蘇東坡集 上 - 200昔者漢興,因秦以為治,刑法峻急,禮義消亡,天下蕩然,恐後世無所執守,故賈誼、董仲舒咨嗟嘆息,以立法更製為事。後世見二子之論,以為聖人治天下,凡皆如此,是以腐儒小生,皆欲妄有所變改,以惑亂世主。
臣竊以為當今之患,雖法令有所未安,而天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