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 - 371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長樂二郡,歷代之名實,具載于國史家牒。余先自燕亡歸晉,事莊宗、明宗、閔帝、清泰帝,又事晉高祖皇帝、少帝。契丹據汴京,為北主所制,自鎮州與文武臣僚、馬步將士歸漢朝,事高祖皇帝、今上。顧以久叨祿位,備歷艱危,上顯祖宗,下光親 ...
《舊五代史》 - 372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于諸侯,平生甚廉儉。逮至末年,閨庭之內,稍徇奢靡,其子吉,尤恣狂蕩,道不能制,識者以其不終令譽,咸嘆惜之。《五代史補》:馮道之鎮同州也,有酒務吏乞以家財修夫子廟,道以狀付判 ...
《舊五代史》 - 373馬裔孫,字慶先,棣州商河人。案:此下有闕文。唐末帝即位,用為翰林學士、戶部郎中、知制誥,賜金紫,未滿歲,改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皆帶禁職。尋拜中書侍郎、平章事。裔孫純儒,性多凝滯,遽登相位,未悉朝廷舊事。初,馮道罷同州入朝,拜司空。唐朝故事, ...
《舊五代史》 - 374晉有天下,拜端明殿學士,兼判度支,轉戶部侍郎,會廢端明之職,復入翰林充承旨。晉祖每召問以時事,言皆稱旨。五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六年秋,晉高祖將幸鄴都,時襄州安從進反狀已彰,凝乃奏曰:「車駕離闕,安從進或有悖逆,何以待之?」晉高祖曰:「卿意 ...
《舊五代史》 - 375唐失道而失吳、蜀,晉失道而失幽、並,觀所以失之由,知所以平之術。當失之時,莫不君暗政亂,兵驕民困,近者奸于內,遠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天下離心,人不用命,吳、蜀乘其亂而竊其號,幽、並乘其間而據其地。平之之術,在乎反唐、晉 ...
《舊五代史》 - 376楊凝式,華陰人也。《遊宦紀聞》載《凝式年譜》云:唐咸通十四年癸巳,凝式是年生,故題識多自稱癸巳人。又,《別傳》云:凝式,字景度。父涉,唐末梁初,再登台席,罷相守左仆射卒。《歐陽史·楊涉傳》云:祖收,父嚴。吳縝《纂誤》云:收與嚴乃兄弟,非父子 ...
《舊五代史》 - 377蕭願,字惟恭,梁宰相頃之子也。頃,明宗朝終於太子少保,《唐書》有傳。初,願之曾祖仿,唐僖宗朝入相,接客之次,願為兒童戲,效傳呼之聲。仿謂客曰:「余豈敢以得位而喜,所幸奕世壽考,吾今又有曾孫在目前矣。」願弱冠舉進士第,解褐為校書郎,改畿尉、直 ...
《舊五代史》 - 378司徒詡,字德普,清河郡人也。父倫,本郡督郵,以清白稱。詡少好讀書,通《五經》大義,弱冠應鄉舉,不第。唐明宗之鎮邢台,詡往謁之,甚見禮遇,命試吏于邯鄲,歷永年、項城令,皆有能名。長興初,唐末帝鎮河中,奏闢為從事。未幾,征拜左補闕、史館修撰。秦 ...
《舊五代史》 - 379翟光鄴,字化基,濮州鄄城人。父景珂,倜儻有膽氣。梁貞明初,唐莊宗始駐軍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驛,固守踰年,後為北軍所攻,景珂戰歿,眾潰。光鄴時年十歲,為明宗軍所俘,以其穎悟,俾侍左右,字之曰永定。既冠,沈毅有謀,蒞事寡過。明宗即位,特深 ...
《舊五代史》 - 380王重裔,陳州宛丘人。父達,歷安、均、洺三州刺史,因家于洺。重裔幼沈厚有勇,善騎射。年未及冠,事莊宗為直,管契丹直。從安汴、洛,累為禁軍指揮使。晉天福中,鎮州安重榮謀叛,稱兵指闕,朝廷命杜重威率師拒之,賊陣于宗城東,晉遣齊軍擊之,再合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