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古代史 / 《舊五代史》全書目錄
薛居正
《舊五代史》 - 421

夫宗廟之制,歷代為難,須考禮經,以求故事。謹按《尚書·舜典》曰:「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此是堯之廟也,猶未載其數。又按《郊祀錄》曰:夏立五廟,商立六廟,周立七廟。漢初立祖宗廟于郡國,共計一百六十七所。後漢光武中興後,別立六廟。魏明帝初立親 ...

《舊五代史》 - 422

夫追崇先王、先母之儀,起於周代。據《史記》及禮經云:「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一戎衣而有天下,尊為天子,宗廟饗之。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據此言之,周武雖祀七世,追為王號者,但四世而 ...


  
《舊五代史》 - 423

三年九月,將有事于南郊,議于東京別建太廟。時太常禮院言:「準洛京廟室一十五間,分為四室,東西各有夾室,四神門,每方屋一間,各三門,戟二十四,別有齋宮神廚屋宇。準禮,左宗廟,右社稷,在國城內,請下所司修奉。」從之。其月,太常禮院奏:「迎太廟社 ...

《舊五代史》 - 424

顯德四年夏四月,禮官博士等準詔,議祭器、祭玉製度以聞。時國子祭酒尹拙引崔靈恩《三禮義宗》云:「蒼璧所以祀天,其長十有二寸,蓋法天之十二時。」又引《江都集》、《白虎通》等諸書所說,云:「璧皆外圓內方。」又云:「黃琮所以祀地,其長十寸,以法地之 ...

《舊五代史》 - 425

長興二年五月,尚書左丞崔居儉奏:「大祠、中祠差官行事,皇帝雖不預祭,其日亦不視朝,伏見車駕其日或出,於理不便。今後請每遇大祠、中祠,車駕不出。」從之。 四年二月,太常博士路航奏:「比來小祠已上,公卿皆著祭服行事。近日唯郊廟、太微宮具祭服 ...

《舊五代史》 - 426

周廣順元年二月,太常禮院上言:「準敕,遷漢廟入昇平宮。其唐、晉兩朝,皆止五廟遷移,今漢七廟,未審總移,為復只移五廟?敕宜準前敕,並移于昇平宮。其法物、神廚、齋院、祭服、祭器、饌料,皆依中祠例,用少牢,光祿等寺給;其讀文太祝及奉禮郎,太常寺差 ...


  
《舊五代史》 - 427

今議一從令式,排列教習。文舞郎六十四人,分為八佾,每佾八人。左手執籥。《禮》云:「葦籥,伊耆氏之樂也。」《周禮》有「籥師教國子」,《爾雅》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大者七孔,謂之簅。歷代已來,文舞所用,凡用籥六十有四。右手執翟,《周禮》所謂羽舞 ...

《舊五代史》 - 428

昔周朝奏六代之樂,即今二舞之類是也。其賓祭常用,別有《九夏之樂》,即《肆夏》、《皇夏》等是也,梁武帝善音樂,改《九夏》為《十二雅》,前朝祖孝孫改雅為和,示不相沿也。臣今改和為成,取《韶》樂九成之義也。《十二成樂曲》名:祭天神奏《豫和之樂》, ...

《舊五代史》 - 429

夫樂作於人心,成聲於物,聲氣既和,反感於人心者也。所假之物,大小有數。九者,成數也,是以黃帝吹九寸之管,得黃鐘之聲,為樂之端也。半之,清聲也。倍之,緩聲也。三分其一以損益之,相生之聲也。十二變而復黃鐘,聲之總數也。乃命之曰十二律。旋迭為均, ...

《舊五代史》 - 430

臣等竊以音之所起,出自人心,夔、曠不能長存,人事不能常泰,人亡則音息,世亂則樂崩,若不深知禮樂之情,安能明製作之本。陛下心苞萬化,學富三雍。觀兵耀武之功,已光鴻業;尊祖禮神之致,尤軫皇情。乃眷奉常,痛淪樂職,親閲四懸之器,思復九奏之音,爰命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