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 41其圜象規,其重二鈞,備氣物之數,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聲中黃鐘,始於黃鐘而反覆焉,君製器之象也。
龠者,黃鐘律之實也,躍微動氣而生物也。
合者,合龠之量也。
升者,登合之量也。
鬥者,聚升之量也。
斛者,角鬥平多少之量也。
夫量者 ...
漢書 - 42至武帝元封七年,漢興百二歲矣,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歷紀壞廢,宜改正朔」。是時御史大夫碸礱骶術,上乃詔寬曰:「與博士共議,今宜何以為正朔?服色何上?」寬與博士賜等議,皆曰:“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
創業 ...
漢書 - 43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損之,皆以九為法。九六,陰陽、夫婦、子母之道也。
律娶妻而呂生子,天地之情也。
六律六呂,而十二辰立矣。五聲清濁,而十日行矣。《傳》曰「天六地五」,數之常也。
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 ...
漢書 - 44日法八十一。元始黃鐘初九自乘,一龠之數,得日法。
閏法十九,因為章歲。合天地終數,得閏法。
統法一千五百三十九。以閏法乘日法,得統法。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參統法,得元法。
會數四十七。參天九,兩地十,得會數。
章月二百 ...
漢書 - 45金,晨始見,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分度一,六日,始留,八日而旋。始順,日行四十六分度三十三,四十六日。順,疾,日行一度九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四日而伏。凡見二百四十四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四度。伏,日行一度九十二分度三十三有奇。伏八十三日,行 ...
漢書 - 46不盈者名曰見覆余。見覆余盈其見覆數,一以上見在往年,倍一以上,又在前往年,不盈者在今年也。
推星所見中次,以見中分乘定見覆數,盈見中法得一則積中也。
不盈者名曰中余。以元中除積中,余則中元余也。
以章中除之,余則入章中數也。
...
漢書 - 47癸未。辛巳。己卯。丁丑。甲戌。壬申。庚午。戊辰。乙丑,季。
癸亥。辛酉。己未。丁巳。周公五年。甲寅。
壬子。庚戌。戊申。元四年。乙巳,孟。
三,癸未。十二,辛巳。二十一,己卯。三十,丙子。三十九,甲戌。四十八,壬申。五十七,庚午 ...
漢書 - 48《三統》,上元至伐桀之歲,十四萬一千四百八十歲,歲在大火房五度,故《傳》曰:「大火,閼伯之星也,實紀商人。」後為成湯,方即世崩沒之時,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書序》曰:「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訓》。」《伊訓》 ...
漢書 - 49《世家》: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隱公息立。
凡伯禽至春秋,三百八十六年。
春秋隱公,《春秋》: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軌立。此元年上距伐紂四百歲。
桓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莊公同立。
莊公,《春秋》:即位三十二年,子愍公啟方立 ...
漢書 - 50文帝,前十六年,後七年,著《紀》,即位二十三年。
景帝,前七年,中六年,後三年,著《紀》,即位十六年。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旦冬至,《殷歷》以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歲。元狩、元鼎、元封各六年。漢歷太初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