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立,久之,從廷臣言,設文臣知兵者一人領京營。 是時額兵十萬七千餘人,而存者僅半。 專理京營兵部尚書李承勛請足十二萬之數。 部議遵弘治中例,老者補以壯丁,逃、故者清軍官依期解補。 從之。 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提督團營,條上三弊:一,軍士多雜派,工作終歲,不得入操。 雖名團營聽征,實與田夫無異。 二,軍士替代,吏胥需索重賄,貧軍不能辦,老羸苟且應役,而精壯子弟不得收練。 三,富軍憚營操徵調,率賄將弁置老家數中,貧者雖老疲,亦常操練。 語頗切中。 既而兩郊九廟諸宮殿之工起,役軍益多。 兵部請分番為二,半團操,半放歸,而收其月廩僱役。 詔行一年。 自後邊警急,團營見兵少,僅選騎卒三萬,仍號東西官廳。 餘者悉老弱,仍為營帥、中官私役。 二十九年,俺答入寇,兵部尚書丁汝夔核營伍不及五六萬人。 驅出城門,皆流涕不敢前,諸將領亦相顧變色。 汝夔坐誅。 大學士嚴嵩乃請振刷以圖善後。 吏部侍郎王邦瑞攝兵部,因言:「國初,京營勁旅不減七八十萬,元戎宿將常不乏人。 自三大營變為十二團營,又變為兩官廳,雖浸不如初,然額軍尚三十八萬有奇。 今武備積馳,見籍止十四萬餘,而操練者不過五六萬,支糧則有,調遣則無。 比敵騎深入,戰守俱稱無軍。 即見在兵,率老弱疲憊、市井游販之徒,衣甲器械取給臨時。 此其弊不在逃亡,而在占役;不在軍士,而在將領。 蓋提督、坐營、號頭、把總諸官,多世冑紈袴,平時占役營軍,以空名支餉,臨操則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 先年,尚書王瓊、毛伯溫、劉天和常有意振飭。 然將領惡其害己,陰謀阻撓,軍士又習于驕惰,競倡流言,事復中止,釀害至今。 乞大振乾綱,遣官精核。 」帝是其言,命兵部議興革。 於是悉罷團營、兩官廳,復三大營舊制。 更三千曰神樞。 罷提督、監槍等內臣。 設武臣一,曰總督京營戎政,以咸寧侯仇鸞為之;文臣一,曰協理京營戎政,即以邦瑞充之。 其下設副參等官二十六員。 已,又從部議,以四武營歸五軍營中軍,四勇營歸左右哨,四威營歸左右掖。 各設坐營官一員,為正兵,備城守;參將二員,備征討。 帝以營制新定,告于太廟行之。 又遣四御史募兵畿輔、山東、山西、河南,得四萬人,分隷神樞、神機。 各設副將一,而增能戰將六員,分領操練。 大將所統三營之兵,居常名曰練勇,有事更定職名。 五軍營:大將一員,統軍一萬,總主三營副、參、游擊、佐擊及坐營等官;副將二員,各統軍七千;左右前後參將四員,各六千;游擊四員,各三千。 外備兵六萬六千六百六十人。 神樞營:副將二員,各統軍六千;佐擊六員,各三千。 外備兵四萬人。 神機營亦如之。 已,又定三大營官數:五軍營一百九十六員,神樞營二百八員,神機營一百八十二員,共五百八十六員。 在京各衛軍,俱分隷三營。 分之為三十營,合之為三大營。 終帝世,其制屢更,最後中軍哨掖之名亦罷,但稱戰守兵兼立車營。 故事,五軍府皆開府給印,主兵籍而不與營操,營操官不給印,戎政之有府與印,自仇鸞始。 鸞方貴幸,言于帝,選各邊兵六萬八千人,分番入衛,與京軍雜練,復令京營將領分練邊兵,於是邊軍盡隷京師。 塞上有警,邊將不得徵集,邊事益壞。 鸞死,乃罷其所置戎政廳首領官之屬,而入衛軍則惟罷甘肅者。 隆慶四年,大學士趙貞吉請收將權,更營制。 極言戎政之設府鑄印,以數十萬眾統于一人,非太祖、成祖分府分營本意。 請以官軍九萬分五營,營擇一將,分統訓練。 詔下廷臣議。 尚書霍冀言:「營制,世宗熟慮而後定,不宜更。 惟大將不當專設,戎政不宜有印,請如貞吉言。 」制曰「可」。 於是三大營各設總兵一,副將二。 其參佐等官,互有增損,各均為十人。 而五軍營兵,均配二營,營十枝,屬二副將分統。 以侯伯充總兵,尋改曰提督。 又用三文臣,亦稱提督。 自設六提督後,各持意見,遇事旬月不決。 給事中溫純言其弊,乃罷,仍設總督、協理二臣。 萬曆二年,從給事中歐陽柏請,復給戎政印,汰坐營官二員。 五年,巡視京營科臣林景暘請廣召募,立選鋒。 是時,張居正當國,綜核名實,群臣多條上兵事,大旨在足兵、選將,營務頗飭。 久之,帝厭政,廷臣漸爭門戶,習于偷惰,遂日廢弛。 三十六年,尚書李化龍理戎政,條上京營積弊。 敕下部議,卒無所振作。 及兵事起,總督京營趙世新請改設教場城內,便演習。 太常少卿胡來朝請調京軍戍邊,可變弱為強。 皆無濟于用。 天啟三年,協理侍郎硃光祚奏革老家軍,補以少壯。 老家怨,以瓦礫投光祚,遂不果革。 是時,魏忠賢用事,立內操,又增內臣為監視及把牌諸小內監,益募健丁,諸營軍多附之。 莊烈帝即位,撤內臣,已而復用。 戎政侍郎李邦華憤京營弊壞,請汰老弱虛冒,而擇材力者為天子親軍。 營卒素驕,有疑其為變者。 勛戚中官亦惡邦華害己,蜚語日聞。 帝為罷邦華,代以陸完學,盡更其法。 京營自監督外,總理捕務者二員,提督禁門、巡視點軍者三員,帝皆以禦馬監、司禮、文書房內臣為之,於是營務盡領于中官矣。 十年八月,車駕閲城,鎧甲旌旗甚盛,群臣悉鸞帶策馬從。 六軍望見乘輿,皆呼萬歲。 帝大悅,召完學入禦幄獎勞,酌以金卮,然徒為容觀而已。 時兵事益亟。 帝命京軍出防剿,皆監以中官。 廩給優渥,挾勢而驕,多奪人俘獲以為功,輕折辱諸將士,將士益解體。 周延儒再入閣,勸罷內操,撤諸監軍。 京兵班師還。 時營將率內臣私人,不知兵。 兵惟注名支糧,買替紛紜,朝甲暮乙,雖有尺籍,莫得而識也。 帝屢旨訓練,然日不過二三百人,未昏遂散。 營兵十萬幸抽驗不及,玩愒佚罰者無算。 帝嘗問戎政侍郎王家彥,家彥曰:「今日惟嚴買替之禁,改操練之法,庶可救萬一,然勢已晚。 」帝不懌而罷。 十六年,襄城伯李國禎總戎政,內臣王承恩監督京營。 明年,流賊入居庸關,至沙河。 京軍出禦,聞砲聲潰而歸。 賊長驅犯闕,守陴者僅內操之三千人,京師遂陷。 大率京軍積弱,由於占役買閒。 其弊實起於紈袴之營帥,監視之中官,竟以亡國雲。 京營之在南者,永樂北遷,始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備南京,節制在南諸衛所。 洪熙初,以內臣司守備。 宣德末,設參贊機務官。 景泰間,增協同守備官。 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視五部特重。 先是,京師立神機營,南京亦增設,與大小二教場同練。 軍士常操不息,風雨方免。 有逃籍者,憲宗命南給事御史時至二場點閲。 成國公硃儀及太監安寧不便,詭言軍機密務,御史詰問名數非宜。 帝為罪御史,仍令守備參贊官閲視,著為令。 嘉靖中,言者數奏南營耗亡之弊。 二十四年冬,詔立振武營,簡諸營鋭卒充之,益以淮揚趫〗捷者。 江北舊有池河營,專城守,護陵寢。 二營兵各三千,領以勛臣,別設場訓練。 然振武營卒多無賴子。 督儲侍郎黃懋官抑削之,遂嘩,毆懋官至死。 詔誅首惡,以戶部尚書江東為參贊。 東多所寬假,眾益驕,無復法紀。 給事中魏元吉以為言,因舉浙直副總兵劉顯往提督。 未至,池河兵再變,毆千戶吳欽。 詔顯亟往,許以川兵五百自隨,事始定。 隆慶改元,罷振武營,以其卒千餘仍隷二場及神機營。 第1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