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尚書孫原貞言:「杭州西湖舊有二閘,近皆傾圮,湖遂淤塞。 按宋蘇軾雲‘杭本江海故地,水泉鹼苦。 自唐李泌引湖水入城為六井,然後井邑日富,不可許人佃種。 ’周淙亦言:‘西湖貴深闊。 ’因招兵二百,專一撈湖。 其後,豪戶復請佃,湖日益填塞,大旱水涸。 詔郡守趙與亹開濬,芰荷茭蕩悉去,杭民以利。 此前代經理西湖大略也。 其後,勢豪侵佔無已,湖小淺狹,閘石毀壞。 今民田無灌溉資,官河亦澀阻。 乞敕有司興浚,禁侵佔以利軍民。 」從之。 天順二年,修彭縣萬工堰,灌田千餘頃。 五年,僉事李觀言:「涇水出涇陽仲山谷,道高陵,至櫟陽入渭,袤二百里。 漢開渠溉田,宋、元俱設官主之。 今雖有瓠口鄭、白二渠,而堤堰摧決,溝洫壅瀦,民弗蒙利。 」乃命有司浚之。 八年,永平民言:「漆河繞城西南流入海,城趾皆石,故水不能決。 其餘則沙土易潰,前人於東北築土堤,西南甓岸。 今歲久日塌,宜作堤於東流,橫以激之,使合西流,庶無蕩析患。 」都御史項忠言:「涇陽之瓠口鄭、白二渠,引涇水溉田數萬頃,至元猶溉八千頃。 其後渠日淺,利因以廢。 宣德初,遣官修鑿,畝收四三石。 無何復塞,渠旁之田,遇旱為赤地。 涇陽、醴泉、三原、高陵皆患苦之。 昨請於涇水上源龍潭左側疏濬,訖舊渠口,尋以詔例停止。 今宜畢其役。 西安城西井泉鹼苦,飲者輒病。 龍首渠引水七十里,修築不易,且利止及城東。 西南皁河去城一舍許,可鑿,令引水與龍首渠會,則居民盡利。 」邳州知州孟琳言:“榆行諸社俱臨沂河,久雨岸崩二十八處,低田盡淹。 乞與修築。 並從之。 成化二年,修壽州安豐塘。 四年,疏石州城河。 六年,修平湖周家涇及獨山海塘。 七年,潮決錢塘江岸及山陰、會稽、蕭山、上虞,乍浦、瀝海二所,錢清諸場。 命侍郎李顒修築。 八年,堤襄陽決岸。 十年,廷臣會議:江浦北城圩古溝,北通滁河浦子口;城東黑水泉古溝,南入大江。 二溝相望,岡壠中截。 宜鑿通成河,旱引澇泄。 從之。 十一年,浚杭州錢塘門故渠,左屬湧金門,建橋閘以蓄湖水。 巡撫都御史牟俸言:「山東小清河,上接濟南趵突諸泉,下通樂安沿海高家港鹽場。 大清河,上接東平坎河諸泉,下通濱州海豐、利津,沿海富國鹽場。 淤塞,苦盤剝,雨水又患淹沒。 勸農參政唐虞浚河造閘,請令兼治水利。 」詔可。 十二年,巡按御史許進言:「河西十五衛,東起莊浪,西抵肅州,綿亙幾二千里,所資水利多奪於勢豪。 宜設官專理。 」詔屯田僉事兼之。 十四年,俸言:「直隷蘇、松與浙西各府,頻年旱澇,緣周環太湖,乃東南最窪地,而蘇、松尤最下之沖。 故每逢積雨,眾水奔潰,湖泖漲漫,淹沒無際。 按太湖即古震澤,上納嘉、湖、宣、歙諸州之水,下通婁、東、吳淞三江之流,東江今不復見,婁、淞入海故跡具存。 其地勢與常熟福山、白茆二塘俱能導太湖入江海,使民無墊溺,而土可耕種,歷代開濬具有成法。 本朝亦常命官修治,不得其要。 而濱湖豪家盡將淤灘栽蒔為利。 治水官不悉利害,率於泄處置石樑,壅土為道,或慮盜船往來,則釘木為柵。 以致水道堙塞,公私交病。 請擇大臣深知水利者專理之,設提督水利分司一員隨時修理,則水勢疏通,東南厚利也。 」帝即令俸兼領水利,聽所浚築。 功成,乃專設分司。 十五年,修南京內外河道。 十八年,浚雲南東西二溝,自松華壩黑龍潭抵西南柳壩南村,灌田數萬頃。 修居庸關水關、城券及隘口水門四十九,樓鋪、墩台百二。 二十年,修嘉興等六府海田堤岸,特選京堂官往督之。 二十二年,浚南京中下二新河。 弘治三年,從巡撫都御史丘鼐言,設官專領灌縣都江堰。 六年,敕撫民參政硃瑄浚河南伊、洛,彰德高平、萬金,懷慶廣濟,南陽召公等渠,汝寧桃陂等堰。 七年,浚南京天、潮二河,備軍衛屯田水利。 七月命侍郎徐貫與都御史何鑒經理浙西水利。 明年四月告成。 貫初奉命,奏以主事祝萃自隨。 萃乘小舟究悉源委。 貫乃令蘇州通判張旻疏各河港水,瀦之大壩。 旋開白茆港沙面,乘潮退,決大壩水衝激之,沙泥刷盡。 潮水蕩激,日益闊深,水達海無阻。 又令浙江參政周季麟修嘉興舊堤三十餘裡,易之以石,增繕湖州長興堤岸七十餘裡。 貫乃上言:「東南財賦所出,而水患為多。 永樂初,命夏原吉疏濬。 時以吳淞江氵艷沙浮蕩,未克施工。 迨今九十餘年,港浦愈塞。 臣督官行視,浚吳江長橋,導太湖散入氵殿山、陽城、昆承等湖泖。 復開吳淞江並大石、趙屯等浦,泄氵殿山湖水,由吳淞江以達於海。 開白茆港白魚洪、鯰魚口,泄昆承湖水,由白茆港以注於江。 開斜堰、七鋪、鹽鐵等塘,泄陽城湖水,由七丫港以達於海。 下流疏通,不復壅塞。 乃開湖州之漊涇,泄西湖、天目、安吉諸山之水,自西南入於太湖。 開常州之百瀆,泄溧陽、鎮江、練湖之水,自西北入於太湖。 又開諸陡門,泄漕河之水,由江陰以入於大江。 上流亦通,不復堙滯。 」是役也,修濬河、港、涇、瀆、湖、塘、陡門、堤岸百三十五道,役夫二十餘萬,祝萃之功多焉。 巡撫都御史王珣言:「寧夏古渠三道,東漢、中唐並通。 惟西一渠傍山,長三百餘裡,廣二十餘丈,兩岸危峻,漢、唐舊跡俱堙。 宜發卒浚鑿,引水下流。 即以土築東岸,建營堡屯兵以遏寇沖。 請帑銀三萬兩,並靈州六年鹽課,以給其費。 」又請於靈州金積山河,開渠灌田,給軍民佃種。 並從之。 十八年,修築常熟塘壩,自尚湖口抵江,及黃、泗等浦,新莊等沙三十餘處。 浚杭州西湖。 正德七年,修廣平滏陽河口堤岸。 十四年浚南京新江口右河。 十五年,御史成英言:「應天等衛屯田在江北滁、和、六合者,地勢低,屢為水敗。 從金城港抵濁河達烏江三十餘裡,因舊跡浚之,則水勢泄而屯田利。 」詔可。 嘉靖元年,築浚束鹿、肥鄉、獻、魏堤渠。 初,蘇、松水道盡為勢家所據。 巡撫李充嗣畫水為井地,示開鑿法,戶占一區,計工刻日。 造浚川爬,用巨筏數百,曳木齒,隨潮進退,擊汰泥沙。 置小艇百餘,尾鐵帚以導之。 浚故道,穿新渠,巨浦支流,罔不灌注。 帝嘉其勞,賚以銀幣。 二年,修德勝門東、朝陽門北城垣河道,築儀真、江都官塘五區。 十年,工部郎中陸時雍言:「良鄉盧溝河,涿州琉璃、胡良二河,新城、雄縣白溝河,河間沙河,青縣滹沱河,下流皆淤。 宜以時浚,使達於海。 」詔巡撫議之。 十一年,太仆卿何棟勘畿封河患有二。 一論滹沱河。 其一言:「真定鴨、沙、磁三河,俱發源五台。 會諸支水,抵唐河蘭家圈,合流入河間。 東南經任丘、霸州、天津入海,此故道也。 河間東南高,東北下,故水決蘭家口,而肅寧、新安皆罹其害。 宜築決口,浚故道。 涿州胡良河,自拒馬分流,至州東入渾河。 良鄉琉璃河,發源磁家務,潛入地中,至良鄉東入渾河。 比者渾河壅塞,二河不流。 然下流淤沙僅四五里,請亟浚之。 」部覆允行。 第1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