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聖公,孔氏世襲,正二品。 袍帶、誥命、朝班一品。 洪武元年授孔子五十六代孫希學襲封。 其屬,掌書、典籍、司樂、知印、奏差、書寫各一人。 皆以流官充之。 曲阜知縣,孔氏世職。 洪武元年授孔子裔孫希大為曲阜世襲知縣。 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正八品孔氏二人,正德元年授孔子五十九世孫彥繩主衢州廟祀。 宋孔端友從高宗南渡,家于衢州,此孔氏南宗也。 正德二年,授孔聞禮奉子思廟祀。 顏氏一人,景泰三年,授顏子五十九世孫希惠。 曾氏一人,嘉靖十八年,授曾子六十代孫質粹。 仲氏一人,萬曆十五年,授子路裔孫仲呂。 孟氏一人,景泰三年,授孟子裔孫希文。 周氏一人,景泰七年,授先儒周敦頤裔孫冕。 程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程頤裔孫克仁。 崇禎三年,授先儒程顥裔孫接道。 邵氏一人,崇禎三年,授先儒邵雍裔孫繼祖。 張氏一人,天啟二年,以先儒張載裔孫文運為博士。 硃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硃熹裔孫梴。 嘉靖二年又授墅為博士,主婺源廟祀。 劉氏一人,景泰七年,授誠意伯劉基七世孫祿,後革。 教授司,教授,從九品學錄、學司,並未入流孔、顏、曾、孟四氏,各一人。 又尼山、洙泗二書院,各學錄一人。 先是,元代封孔子後裔為衍聖公,賜三品印。 洪武元年,太祖既以孔希學襲封衍聖公,因謂禮臣曰:「孔子萬世帝王之師,待其後嗣,秩止三品,弗稱褒崇,其授希學秩二品,賜以銀印。 」又命復孔、顏、孟三家子孫徭役。 十八年,敕工部詢問,凡有聖賢子孫以罪輸作者,釋之。 永樂二十二年,賜衍聖公宅于京師,加一品金織衣。 正統元年,詔免凡聖賢子孫差役,選周、程、張、硃諸儒子孫聰明俊秀可教養者,不拘名數,送所在儒學讀書,仍給廩饌。 成化元年,給孔、顏、孟三氏學印,令三年貢有學行者一人,入國子監。 六年,命衍聖公始襲者在監讀書一年。 志第五十 職官三 太常寺附提督四夷館 光祿寺 太仆寺 鴻臚寺 尚寶司 六科中書舍人 行人司 欽天監 太醫院 上林苑監 五城兵馬司順天府附宛平大興二縣 武學 僧道錄司 教坊司 宦官 女官 太常寺。 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寺丞二人。 正六品其屬,典簿廳,典簿二人,正七品博士二人,協律郎二人,正八品,嘉靖中增至五人。 贊禮郎九人,正九品,嘉靖中增至三十三人,後革二人。 司樂二十人。 從九品,嘉靖中增至三十九人,後革五人。 天壇、地壇、朝日壇、夕月壇、先農壇、帝王廟、祈谷殿、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顯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奉祀一人,從七品祀丞二人。 從八品犧牲所,吏目一人。 從九品 太常,掌祭祀禮樂之事,總其官屬,籍其政令,以聽于禮部。 凡天神、地祇、人鬼,歲祭有常。 先冬十二月朔,奏進明年祭日,天子禦奉天殿受之,乃頒于諸司。 天子親祭,則贊相禮儀。 大臣攝事,亦如之。 凡國有冊立、冊封、冠婚、營繕、征討、大喪諸典禮,歲時旱澇大災變,則請告宗廟社稷。 薦新則移光祿寺供其品物。 祭祀先期請省牲,進祝版、銅人,上殿奏請齋戒,親署禦名。 省牲偕光祿卿。 惟大祀車駕親省,大臣日一省之。 凡祭,滌器、爨埋、香燭、玉帛,整拂神幄,必恭潔。 掌燎、看燎、讀祝、奏禮、對引、司香、進俎、舉麾、陳設、收支、導引、設位、典儀、通贊、奉帛、執爵、司樽、司罍洗,卿貳屬各領其事,罔有不共。 凡玉四等:曰蒼璧,以祀天曰黃琮,以祀地曰赤璋、白琥,以朝日、夕月曰兩圭有邸。 以祭太社、太稷帛五等:曰郊祀制帛,祀天地曰奉先制帛,薦祖考曰禮神制帛,祭社稷、群神、帝王、先師曰展親制帛,祭享親王曰報功制帛,祭享功臣。 牲四等:曰犢,曰牛,曰太牢,曰少牢。 色尚騂或黝。 大祀入滌三月,中祀一月,小祀一旬。 樂四等:曰九奏,用祀天地曰八奏,神祇、太歲,曰七奏,大明、太社、太稷、帝王曰六奏。 夜明、帝社、帝稷、宗廟、先師。 舞二:曰文舞,曰武舞。 樂器不徙。 陵園之祭無樂。 歲終合祭五禮之神,則少卿攝事。 初,吳元年置太常司,設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典簿、協律郎、博士,正七品贊禮郎。 從八品洪武初,置各祠祭署,設署令、署丞。 十三年,更定協律郎等官品秩。 協律郎正八品,贊禮郎正九品,司樂從九品。 三十四年改各署令為奉祀,署丞為祀丞。 二十年改司為寺,官制仍舊。 二十五年已定司丞正六品。 建文中,增設贊禮郎二人,太祝一人,以及各祠祭署俱有更革。 天壇祠祭署為南郊祠祭署,泗州祠祭署為泗濱祠祭署,宿州祠祭署為新豐祠祭署,孝陵置鐘山祠祭署,各司圃所增神樂觀知觀一人。 成祖初,惟易天壇為天地壇,餘悉復洪武間制。 建文時,南郊祠祭署為郊壇祠祭署,已又改為天地壇祠祭署。 洪熙元年置犧牲所,吏目典掌文移。 先是,洪武三年置神牲所,設廩牲令、大使、副使等官。 四年革。 世宗厘祀典,分天地壇為天壇、地壇,山川壇、耤田祠祭署為神祇壇,大祀殿為祈谷殿,增置朝日、夕月二罈,各設祠祭署。 又增設協律郎、贊禮郎、司樂等員。 隆慶三年,革協律郎等官四十八員,萬曆六年復設,如嘉靖間制。 萬曆四年,改神祇壇為先農壇。 提督四夷館。 少卿一人,正四品掌譯書之事。 自永樂五年,外國朝貢,特設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館,置譯字生、通事,通事初隷通政使司通譯語言文字。 正德中,增設八百館。 八百國蘭者哥進貢萬曆中,又增設暹羅館。 初設四夷館隷翰林院,選國子監生習譯。 宣德元年,兼選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學士稽考程課。 弘治七年,始增設太常寺卿、少卿各一員為提督,遂改隷太常。 嘉靖中,裁卿,止少卿一人。 按太常寺卿在南京者,多由科目。 北寺自永樂間用樂舞生,累資升至寺卿,甚或加禮部侍郎、尚書掌寺,後多沿襲。 至隆慶初,乃重推科甲出身者補任。 譯字生,明初甚重。 與考者,與鄉、會試額科甲一體出身。 後止為雜流。 其在館者,升轉皆在鴻臚寺。 光祿寺。 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寺丞二人,從六品其屬,典簿廳,典簿二人,從七品錄事一人,從八品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從六品署丞四人,從七品監事四人,從八品司牲司,大使一人,從九品副使一人,後革司牧局,大使一人,從九品,嘉靖七年革。 銀庫,大使一人。 卿,掌祭享、宴勞、酒醴、膳羞之事,率少卿、寺丞官屬,辨其名數,會其出入,量其豐約,以聽于禮部。 凡祭祀,同太常省牲;天子親祭,進飲福受胙;薦新,循月令獻其品物;喪葬供奠饌。 所用牲、果、菜物,取之上林苑;不給,市諸民,視時估十加一,其市直季支天財庫。 四方貢獻果鮮廚料,省納惟謹。 器皿移工部及募工兼作之,歲省其成敗。 凡筵宴酒食及外使、降人,俱差其等而供給焉。 傳奉宣索,籍記而覆奏之。 監以科道官一員,察其出入,糾禁其奸弊。 歲四月至九月,凡御用物及祭祀之品皆用冰。 大官,供祭品宮膳、節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 珍羞,供宮膳餚核之事。 良醖,供酒醴之事。 掌醢,供餳、油、醯、醬、梅、鹽之事。 司牲養牲,視其肥瘠而蠲滌之。 司牧亦如之。 第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