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迎神,奏《中和之曲》。 奠玉帛,奏《肅和之曲》。 奉牲,奏《凝和之曲》。 初獻,奏《壽和之曲》 ,《武功之舞》。 亞獻,奏《豫和之曲》,終獻,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 徹豆,奏《雍和之曲》。 送神,奏《安和之曲》。 望燎,奏《時和之曲》。 方丘並同,曲詞各異,易望燎曰望瘞。 太社太稷,易迎神曰《廣和》,省奉牲,余並與方丘同,曲詞各異。 先農:迎神、奠帛,奏《永和之曲》。 進俎,奏《雍和之曲》。 初獻、終獻,並奏《壽和之曲》。 徹豆、送神,並奏《永和之曲》。 望瘞 ,奏《太和之曲》。 朝日:迎神,奏《熙和之曲》。 奠玉帛,奏《保和之曲》。 初獻,奏《安和之曲》,《武功之舞》。 亞獻 ,奏《中和之曲》,終獻,奏《肅和之曲》,俱《文德之舞》。 徹豆,奏《凝和之曲》。 送神,奏《壽和之曲》。 望燎,奏《豫和之曲》。 夕月,迎神易《凝和》,奠帛以下與朝日同,曲詞各異。 太歲、風雷、岳瀆:迎神,奏《中和》。 奠帛,奏《安和》。 初獻,奏《保和》。 亞獻,奏《肅和》。 終獻 ,奏《凝和》。 徹豆,奏《壽和》。 送神,奏《豫和》。 望燎,奏《熙和》。 周天星辰,初附祀夕月,洪武四年別祀:迎神,奏《凝和》。 奠帛、初獻,奏《保和》 ,《武功舞》。 亞獻,奏《中和》,終獻,奏《肅和》,俱《文德舞》。 徹豆,奏《豫和》。 送神,奏《雍和》。 太廟:迎神,奏《太和之曲》。 奉冊寶,奏《熙和之曲》。 進俎,奏《凝和之曲》。 初獻,奏《壽和之曲》 ,《武功之舞》。 亞獻,奏《豫和之曲》,終獻,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 徹豆,奏《雍和之曲》。 送神,奏《安和之曲》。 初獻則德、懿、熙、仁各奏樂舞,亞、終獻則四廟共之。 釋奠孔子:初用大成登歌舊樂。 洪武六年,始命詹同、樂韶鳳等更制樂章。 迎神,奏《咸和》。 奠帛,奏《寧和》。 初獻,奏《安和》。 亞獻、終獻 ,奏《景和》。 徹饌、送神,奏《咸和》。 歷代帝王:迎神,奏《雍和》。 奠帛、初獻,奏《保和》,《武功舞》。 亞獻,奏《中和》 ,終獻,奏《肅和》,俱《文德舞》。 徹豆,奏《凝和》。 送神,奏《壽和》。 望瘞,奏《豫和》。 又定王國祭祀樂章:迎神,奏《太清之曲》。 初獻,奏《壽清之曲》。 亞獻,奏《豫清之曲》。 終獻,奏《熙清之曲》。 徹饌 ,奏《雍清之曲》。 送神,奏《安清之曲》。 其社稷山川,易迎神為《廣清》,增奉瘞曰《時清》。 此祭祀之樂歌節奏也。 洪武三年,又定朝會宴饗之制。 凡聖節、正旦、冬至、大朝賀,和聲郎陳樂於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 駕出,仗動。 和聲郎舉麾,奏《飛龍引之曲》,樂作,升座。 樂止,偃麾。 百官拜,奏《風雲會之曲》,拜畢,樂止。 丞相上殿致詞,奏《慶皇都之曲》,致詞畢,樂止。 百官又拜,奏《喜昇平之曲》,拜畢,樂止。 駕興,奏《賀聖朝之曲》,還宮,樂止。 百官退,和聲郎、樂工以次出。 凡宴饗,和聲郎四人總樂舞,二人執麾,立樂工前之兩旁;二人押樂,立樂工後之兩旁。 殿上陳設畢,和聲郎執麾由兩階升,立於禦酒案之左右;二人引歌工、樂工由兩階升,立於丹陛上之兩旁,東西向。 舞師二人執旌,引武舞士立於西階下之南;又二人執翿,引文舞士立於東階下之南;又二人執幢,引四夷舞士立於武舞之西南;俱北向。 武舞曰《平定天下之舞》,象以武功定禍亂也;文舞曰《車書會同之舞》,象以文德致太平也;四夷舞曰《撫安四夷之舞》,象以威德服遠人也。 此大樂二人,執戲竹,引大樂工陳列于丹陛之西,文武二舞樂工列于丹陛之東,四夷樂工列于四夷舞之北,俱北向。 駕將出,仗動,大樂作。 升座,樂止。 進第一爵,和聲郎舉麾,唱奏《起臨濠之曲》。 引樂二人引歌工、樂工詣酒案前,北面,重行立定。 奏畢,偃麾,押樂引眾工退。 第二,奏《開太平之曲》。 第三,奏《安建業之曲》。 第四,奏《大一統之曲》。 第五,奏《平幽都之典》。 第六,奏《撫四夷之曲》。 第七,奏《定封賞之曲》。 第八,奏《大一統之曲》。 第九,奏《守承平之曲》。 其舉麾、偃麾,歌工、樂工進退,皆如前儀。 進第一次膳,和聲郎舉麾,唱奏《飛龍引之樂》,大樂作。 食畢,樂止,偃麾。 第二,奏《風雲會之樂》。 第三,奏《慶皇都之樂》。 第四,奏《平定天下之舞》。 第五,奏《賀聖朝之樂》。 第六,奏《撫安四夷之舞》。 第七,奏《九重歡之樂》。 第八,奏《車書會同之舞》。 第九,奏《萬年春之樂》。 其舉麾、偃麾如前儀。 九奏三舞既畢,駕興,大樂作。 入宮,樂止,和聲郎執麾引眾工以次出。 宴饗之曲,後凡再更。 四年所定,一曰《本太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初生》,四曰《品物亨》,五曰《禦六龍》,六曰《泰階平》,七曰《君德成》,八曰《聖道行》,九曰《樂清寧》。 其詞,詹同、陶凱所制也。 十五年所定,一曰《炎精開運》,二曰《皇風》,三曰《眷皇明》,四曰《天道傳》,五曰《振皇綱》,六曰《金陵》,七曰《長楊》,八曰《芳醴》,九曰《駕六龍》。 凡大朝賀,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殿之東西,北向;陳大舞于丹陛之東西,亦北向。 駕興,中和韶樂奏《聖安之曲》。 升座進寶,樂止。 百官拜,大樂作。 拜畢,樂止。 進表,大樂作。 進訖,樂止。 宣表目,致賀訖,百官俯伏,大樂作。 拜畢,樂止。 宣制訖,百官舞蹈山呼,大樂作。 拜畢,樂止。 駕興,中和韶樂奏《定安之曲》,導駕至華蓋殿,樂止。 百官以次出。 其大宴饗,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殿內,設大樂於殿外,立三舞雜隊于殿下。 駕興,大樂作。 升座,樂止。 文武官入列于殿外,北向拜,大樂作。 拜畢,樂止。 進禦筵,樂作。 進訖,樂止。 進花,樂作。 進訖,樂止。 進第一爵,教坊司奏《炎精開運之曲》,樂作。 內外官拜畢,樂止。 散花,樂作。 散訖,樂止。 第二爵,教坊司奏《皇風之曲》。 樂止,進湯。 鼓吹饗節前導至殿外,鼓吹止,殿上樂作。 群臣湯饌成,樂止。 武舞入,教坊司請奏《平定天下之舞》。 第三爵,教坊司請奏《眷皇明之曲》,進酒如前儀。 樂止,教坊司請奏《撫安四夷之舞》。 第四爵,奏《天道傳之曲》,進酒進湯如前儀。 樂止,奏《車書會同之舞》。 第五爵,奏《振皇綱之曲》,進酒如前儀。 樂止,奏百戲承應。 第六爵,奏《金陵之曲》,進酒進湯如前儀。 樂止,奏八蠻獻寶承應。 第七爵,奏《長楊之曲》,進酒如前儀。 樂止,奏採蓮隊子承應。 第八爵,奏《芳醴之曲》,進酒進湯如前儀。 樂止,奏魚躍于淵承應。 第九爵,奏《駕六龍之曲》,進酒如前儀。 樂止,收爵。 進湯,進大膳,樂作。 供群臣飯食訖,樂止,百花隊舞承應。 宴成徹案。 群臣出席,北向拜,樂作。 拜畢,樂止。 駕興,大樂作、鳴鞭,百官以次出。 此朝賀宴饗之樂歌節奏也。 第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