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奏凱儀。 先期,大都督以露布聞。 內使監陳禦座于午門樓上前楹,設奏凱樂位於樓前,協律郎位於奏凱樂北,司樂位於協律郎南。 又設獻俘位於樓前少南,獻俘將校位於其北,刑部尚書奏位於將校北,皆北向。 又設刑部尚書受俘位於獻俘位西,東向。 設露布案于內道正中,南向。 受露布位於案東,承製位於案東北,俱西向。 宣露布位於文武班南,北向。 至日清晨,先陳凱樂俘馘于廟社門外,不奏歌曲。 俟告祭禮畢,復陳樂於午門樓前,將校引俘侍立於兵仗之外,百官入侍立位。 皇帝常服升樓,侍衛如常儀。 大將於樓前就位,四拜。 諸將隨之,退,就侍立位。 贊奏凱樂,協律郎執麾引樂工就位,司樂跪請奏凱樂。 協律郎舉麾,鼓吹振作,編奏樂曲。 樂止,贊宣露布。 承製官以露布付受露布官,引禮引詣案跪受,由中道南行,以授宣露布官。 宣訖,付中書省頒示天下。 將校引俘至位,刑部尚書跪奏曰:「某官某以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 」奏訖,退複位。 其就刑者立於西廂,東向,以付刑官。 其宥罪者,樓上承製官宣旨,有敕釋縛。 樓下承旨,釋訖,贊禮讚所釋之俘謝恩,皆四拜三呼,將校以所釋俘退。 如有所賜,就宣旨賜之。 大將以下就拜位,舞蹈山呼如常儀。 班前稍前跪,稱賀致詞訖,百官復四拜,禮畢還宮。 洪武三年六月,左副將軍李文忠北征大捷,遣官送所俘元孫買的裡八剌及寶冊至京師。 百官請行獻俘禮。 帝不許,事詳《本紀》。 止令服本俗服,朝見畢,賜中國衣冠就謝。 復謂省臣曰:「故國之妃朝于君者,元有此禮,不必效之。 」亦令衣本俗服,入見中宮,賜中國服就謝。 十一月,大將軍徐達及文忠等師還,車駕出勞于江上。 明日,達率諸將上《平沙漠表》。 帝禦奉天殿,皇太子親王侍,百官朝服陪列,達、文忠奉表賀。 禮成,退自西階。 皇太子親王入賀。 後定,凡大捷,擇日以宣,其日不奏事,百官吉服賀,即日遣官薦告郊廟。 中捷以下,止宣捷,不祭告慶賀。 永樂四年定,凡捷,兵部官以露布奏聞,大將在軍則進露布官行禮,次日行開讀禮,第三日行慶賀禮,余如前儀。 武宗征宸濠還,禮部上獻俘儀,值帝弗豫,不果行。 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叛賊王三屢導吉囊入犯大同,官軍計擒之。 遣官謝南北郊、景神殿、太社稷。 擇日獻俘,百官表賀。 天啟二年,四川獻逆犯樊友邦等,山東獻逆犯徐鴻儒等,俱遣官告祭郊廟,禦樓獻俘。 ○論功行賞 凡凱還,中書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諸將功績,吏部具勛爵職名,戶、禮二部具賞格。 中書集六部論定功賞,奏取上裁。 前期,陳禦座香案于奉天殿,設寶案詔書案于殿中,誥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宣制案于誥命案之北。 吏、戶、禮三部尚書位於殿上東南,大都督、兵部尚書位於殿上西南,應受賞官拜位於丹墀中,序立位於丹墀西南,受賞位於誥命案之南,受賞執事位於受賞官序立位之西。 每官用捧誥命、捧禮物各一人,俱北向。 余陳設如朝儀。 是日,鼓三嚴,執事官各就位。 皇帝袞冕升座,皇太子諸王袞冕,自殿東門入侍立,受賞官入就拜位,四拜。 承製官跪承製,由殿中門出,吏、戶、禮尚書由殿西門出,立於誥命案東。 承製官南向稱有制,受賞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為國建功,宜加爵賞。 今授以某職,賜以某物,其恭承朕命。 」宣畢,受賞官俯伏,興,再拜。 唱行賞,受賞官第一人詣案前跪,吏部尚書捧誥命,戶部尚書捧禮物,各授受賞官。 受賞官以授左右,俯伏,興,複位。 余官以次受賞訖,承製官、吏部尚書等俱至禦前覆命,退複位。 受賞官皆再拜,三舞蹈,山呼。 俯伏,興,復四拜。 禮畢,皇帝還宮。 各官出,至午門外,以誥命禮物置於龍亭,用儀仗鼓樂各送還本第。 明日進表稱謝,如常儀。 ○大閲 宣德四年十月,帝將閲武郊外,命都督府整兵,文武各堂上官一員、屬官一員扈從。 正統間,或閲于近郊,于西苑,不著令。 隆慶二年,大學士張居正言:「祖宗時有大閲禮,乞親臨校閲。 」兵部引宣宗、英宗故事,請行之。 命于明年八月舉行。 及期,禮部定儀。 前期一日,皇帝常服告于內殿,行四拜禮,如出郊儀。 司設監設禦幄于將台上,總協戎政大臣、巡視科道督率將領軍兵預肅教場。 至日早,遣官于教場祭旗纛之神。 三大營官軍具甲仗,將官四員統馬兵二千扈駕。 文臣各堂上官,科道掌印官、禮兵二科、禮部儀制司、兵部四司官、糾儀監射御史、鴻臚寺供事官,武臣都督以上、錦衣衛堂上及南鎮撫司掌印僉書官,俱大紅便服,關領扈從,牙牌懸帶,先詣教場。 是日免朝。 錦衣衛備鹵簿。 皇帝常服乘輦由長安左門出,官軍導從,鉦鼓振作。 出安定門,至閲武門外。 總協戎政官率大小將佐戎服跪迎,入將台下,北向序立。 駕進閲武門,內中軍舉號砲三,各營鉦鼓振作,扈從官序立於行宮門外。 駕至門,降輦。 兵部官導入行宮,鳴金止鼓,候升座。 扈從官行一拜禮,傳賜酒飯。 各官謝恩出,將台下東西序立。 兵部官奏請大閲。 兵部、鴻臚寺官導駕登台,舉砲三。 京營將士叩頭畢,東西侍立。 總協戎政官列于扈從官之北,諸將列從官之南。 兵部尚書奏請,令各營整搠人馬。 台上吹號笛,麾黃旗,總協戎政及將佐等官各歸所部。 兵部尚書請閲陣,舉砲三。 馬步官軍演陣,如常法。 演畢,復吹號笛,麾黃旗,將士俱回營。 少頃,兵部尚書請閲射。 總協戎政官以下及聽射公、侯、駙馬、伯、錦衣衛等官,俱于台下較射。 馬三矢,步六矢,中的者鳴鼓以報,御史、兵部官監視紀錄。 把總以下及家丁、軍士射,以府部大臣並御史、兵部官于東西廳較閲。 槍刀火器等藝,聽總協戎政官量取一隊,于禦前呈驗。 兵部尚書奏大閲畢,台下舉號旗。 總協戎政官及諸將領俱詣台下,北向序立。 鴻臚寺官奏傳制,贊跪。 宣制訖,贊叩頭。 各官先退,出門外,贊扈從官行叩頭禮。 禮畢,駕回行宮,少憩,扈從等官趨至門內立。 皇帝升輦。 中軍舉砲三,各營皆鼓吹,鹵簿及馬兵導從如來儀,鉦鼓與大樂相應振作。 總協戎政以下候駕至,叩頭退。 馬兵至長安左門外止。 鹵簿、大樂至午門外止。 駕還,仍詣內殿參謁,如前儀。 百官不扈從者,各吉服于承天門外橋南序立恭送,駕還,迎如之。 次日,總協戎政官以下表謝,百官侍班行稱賀禮,如常儀。 兵部以將士優劣及中箭多寡、教練等第奏聞。 越二日,皇帝禦皇極門,賜敕勉勵將士。 總協戎政官捧至彩輿,將士迎導至教場,開讀行禮如儀。 是日,即行賞賚並戒罰有差。 次日,總協戎政官率將佐復謝恩。 詔如議行。 駕還,樂奏《武成之曲》。 萬曆九年大閲,如隆慶故事。 ○大射 大射之禮,後世莫講,惟《宋史》列于嘉禮。 至《明集禮》則附軍禮中,《會典》亦然。 第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