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文武官公聚,各依品級序坐。 若資品同者,照衙門次第。 若王府官與朝官坐立,各照品級,俱在朝官之次。 成化十四年定,在外總兵、巡撫官位次,左右都督與左右都御史並,都督同知與副都御史並,都督僉事與僉都御史並,俱文東武西。 伯以上則坐于左。 十五年重定,都御史系總督及提督軍務者,不分左右副僉,俱坐于左。 總兵官雖伯,亦坐于右。 凡官員相遇迴避,洪武三十年定,駙馬遇公侯,分路而行。 一品、二品遇公、侯、駙馬,引馬側立,須其過。 二品見一品,趨右讓道而行。 三品遇公、侯、駙馬,引馬迴避,遇一品引馬側立,遇二品趨右讓道而行。 四品遇一品以上官,引馬迴避,遇二品引馬側立,遇三品趨右讓道而行。 五品至九品,皆視此遞差。 其後盡遵行。 文職雖一命以上,不避公、侯、勛戚大臣;而其相迴避者,亦論官不論品秩矣。 凡屬官見上司,洪武二十年定,屬官序立於堂階之上,總行一揖,上司拱手,首領官答揖。 其公幹節序見上司官,皆行兩拜禮,長官拱手,首領官答禮。 凡官員公座,洪武二十年定,大小衙門官員,每日公座行肅揖禮。 佐貳官揖長官,長官答禮。 首領官揖長官、佐貳官,長官、佐貳官拱手。 ○庶人相見禮 洪武五年令,凡鄉黨序齒,民間士農工商人等平居相見及歲時宴會謁拜之禮,幼者先施。 坐次之列,長者居上。 十二年令,內外官致仕居鄉,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禮。 若筵宴,則設別席,不許坐於無官者之下。 與同致仕官會,則序爵;爵同,序齒。 其與異姓無官者相見,不須答禮。 庶民則以官禮謁見。 凌侮者論如律。 二十六年定,凡民間子孫弟侄甥婿見尊長,生徒見其師,奴婢見家長,久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其餘親戚長幼悉依等第,久別行兩拜禮,近別行揖禮。 平交同。 志第三十三 禮十一(軍禮) 親征 遣將 禡祭 受降 奏凱獻俘 論功行賞 大閲 大射 救日伐鼓 四曰軍禮。 親征為首,遣將次之。 方出師,有禡祭之禮。 及還,有受降、奏凱獻俘、論功行賞之禮。 平居有閲武、大射之禮。 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類附焉。 ○親征 洪武元年閏七月,詔定軍禮。 中書省臣會儒臣言:古者天子親征,所以順天應人,除殘去暴,以安天下。 自黃帝習用干戈以征不享,此其始也。 周制,天子親征,則類于上帝,宜于大社,造於祖廟,禡于所征之地,及祭所過山川。 師還,則奏凱獻俘于廟社。 後魏有宣露布之制。 唐仍舊典,宋亦間行焉。 於是歷考舊章,定為親征禮奏之。 前期,擇日祭告天地神祠行禡祭禮。 凡所過山川岳鎮海瀆用太牢,其次少牢,又次特牲。 若行速,止用酒脯,祭器籩豆各一。 前期,齋一日。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省牲視滌。 祭之日,服武弁,行一獻禮。 凱旋,告祭宗社,禮與出師同。 獻俘廟社,以露布詔天下,然後論功行賞。 永樂、宣德、正統間,率遵用之。 正德十四年,帝親征宸濠,禮部上祭告儀注如舊。 帝令祭祀俱遣官代。 及疏請遣官,有旨勿遣。 其頒詔,亦如舊制。 明年十一月將凱旋,禮臣言:「宸濠悖逆,皇上親統六師,往正其罪,與宣德間親征漢庶人高煦故事相同。 但一切禮儀無從稽考。 請于師還之日,聖駕從正陽門入,遣官告謝天地廟社。 駕詣奉先殿、幾筵殿,謁見畢,朝見皇太后。 次日早,禦午門樓,百官朝見,行獻俘禮。 擇日詔告天下。 」十二月,帝還京,百官迎于正陽門外,帝戎服乘馬入。 ○遣將 洪武元年,中書省臣會官議奏,王者遣將,所以討有罪,除民害也。 《書》稱大禹徂征,《詩》美南仲薄伐。 《史記》引《兵書》曰:「古王者之遣將,跪而推轂。 」漢高命韓信為將,設壇具禮。 北齊親授斧鉞。 唐則告于廟社,又告太公廟。 宋則授旌節于朝堂,次告廟社,又禡祭黃帝。 今定遣將禮,皇帝武弁服,禦奉天殿。 大將軍入就丹墀,四拜,由西陛入殿,再拜跪。 承製官宣制,以節鉞授大將軍。 大將軍受之,以授執事者,俯伏,興,再拜出。 降陛,複位,四拜。 駕還宮,大將軍出。 至午門外勒所部將士,建旗幟,鳴金鼓,正行列,擎節鉞。 奏樂前導,百官以次送出。 造廟宜社之禮,即命大將軍具牲幣,行一獻禮,與遣官祭告廟社儀同。 其告武成王廟儀,前二日,大將省牲。 祭日,大將於幕次僉祝版,入就位,再拜。 詣神位前上香、奠帛、再拜。 進熟酌獻,讀祝,再拜。 詣位,再拜。 飲福受胙,復再拜。 徹豆,望燎。 其配位,亦大將行禮。 兩廡陪祀,諸將分獻。 ○禡祭 親征前期,皇帝及大將陪祭官皆齋一日。 前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省牲,詣神廚,視鼎鑊滌溉。 執事設軍牙六纛于廟中之北,軍牙東,六纛西,籩豆十二,簠簋各二,鉶登俎各三。 設瘞坎位於神位西北,設席于坎前。 上置酒碗五,雄鷄五,余陳設如常儀。 祭日,建牙旗六纛于神位後。 皇帝服武弁,自左南門入。 至廟庭南,正中北向立。 大將及陪祭官分文武重行班于後。 迎神,再拜,奠幣。 行初獻禮,先詣軍牙神位前,再詣六纛神位前,俱再拜。 亞獻、終獻如之。 惟初獻讀祝,詣飲福位,再拜飲福,受胙,又再拜。 掌祭官徹豆,贊禮唱送神,復再拜。 執事官各以祝幣,掌祭官取饌詣燎所,太常奏請望燎。 執事殺鷄,刺血于酒碗中,酹神。 燎半,奏禮畢,駕還。 若遣將,則于旗纛廟壇行三獻禮。 大將初獻,諸將亞獻、終獻。 ○受降 洪武四年七月,蜀夏明升降表至京師,太祖命中書集議受降禮。 省部請如宋太祖受蜀主孟昶降故事,擬明升朝見日,皇帝禦奉天門,升等於午門外跪進待罪表。 侍儀使捧表入,宣表官宣讀訖,承製官出傳制。 升等皆俯伏于地,侍儀舍人掖升起,其屬官皆起,跪聽宣制釋罪。 升等五拜,三呼萬歲。 承製官傳制,賜衣服冠帶。 侍儀舍人引升入丹墀中四拜。 侍儀使傳旨,升跪聽宣諭,俯伏四拜,三呼萬歲,又四拜出。 百官行賀禮。 帝以昶專治國政,所為奢縱,升年幼,事由臣下,免其叩頭伏地上表請罪禮,惟命升及其官屬朝見,百官朝賀。 ○奏凱獻俘 凡親征,師還,皇帝率諸將陳凱樂俘馘于廟南門外,社北門外。 告祭廟社,行三獻禮,同出師儀。 祭畢,以俘馘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升午門樓,以露布詔天下,百官具朝服以聽,儀與開讀詔赦同。 第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