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定製:凡蕃王至龍江驛,遣侍儀、通贊二人接伴。 館人陳蕃王座于廳西北,東向。 應天府知府出迎,設座于廳東南,西向。 以賓主接見。 宴畢,知府還,蕃王送於門外。 明日,接伴官送蕃王入會同館,禮部尚書即館宴勞。 尚書至,蕃王服其國服相見。 宴饗迎送俱如龍江驛。 酒行,用樂。 明日,中書省奏聞,命官一員詣館,如前宴勞。 侍儀司以蕃王及從官具服,于天界寺習儀三日,擇日朝見。 設蕃王及從官次於午門外,蕃王拜位於丹墀中道,稍西,從官在其後。 設方物案于丹墀中道東西。 知班二,位於蕃王拜位北,引蕃王舍人二,位於蕃王北,引蕃王從官舍人二,位於蕃王從官北,俱東西相向。 鼓三嚴,百官入侍。 執事舉方物案,蕃王隨案由西門入,至殿前丹墀西,俟立。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禦殿。 蕃王及從官各就拜位,以主物案置拜位前。 贊四拜訖,引班導蕃王升殿。 宣方物官以方物狀由西陛升,入殿西門,內贊引至禦前。 贊拜,蕃王再拜,跪,稱賀致詞。 宣方物官宣狀。 承製官宣制訖,蕃王俯伏,興,再拜,出殿西門,複位。 贊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 禮畢,皇帝興,蕃王以下出。 樂作樂止皆如常。 見皇太子于東宮正殿,設拜位於殿外。 皇太子皮弁服升座,蕃王再拜,皇太子立受。 蕃王跪稱賀,致詞訖,複位再拜,皇太子答拜。 蕃王出,其從官行四拜禮。 見親王,東西相向再拜,王答拜。 俱就座,王座稍北。 禮畢,揖而出。 見丞相、三公、大都督、御史大夫皆鈞禮。 蕃王陛辭,如朝見儀,不傳制。 中書省率禮部官送龍江驛,宴如初。 二十七年四月,以舊儀煩,命更定。 凡蕃國來朝,先遣禮部官勞于會同館。 明日,各具其國服,如嘗賜朝服者則服朝服,于奉天殿朝見。 行八拜禮畢,即詣文華殿朝皇太子,行四拜禮。 見親王亦如之,王立受,答後二拜。 從官隨蕃王后行禮。 凡遇宴會,蕃王居侯伯之下。 凡蕃國遣使朝貢,至驛,遣應天府同知禮待。 明日至會同館,中書省奏聞,命禮部侍郎于館中禮待如儀。 宴畢,習儀三日,擇日朝見。 陳設儀仗及進表,俱如儀。 承製官詣使者前,稱有制。 使者跪,宣制曰:「皇帝問使者來時,爾國王安否?」使答畢,俯伏,興,再拜。 承製官稱有後製,使者跪。 宣制曰:「皇帝又問,爾使者遠來勤勞。 」使者俯伏,興,再拜。 承製官覆命訖,使者復四拜。 禮畢,皇帝興,樂作止如儀。 見東宮四拜,進方物訖,復四拜。 謁丞相、大都督、御史大夫,再拜。 獻書,復再拜。 見左司郎中等,皆鈞禮。 凡錫宴,陳禦座于謹身殿。 設皇太子座于禦座東,諸王座于皇太子下,西向,設蕃王座于殿西第一行,東向,設文武官座于第二、第三行,東西向。 酒九行,上食五次,大樂、細樂間作,呈舞隊。 蕃國從官坐于西廡下,酒數食品同,不作樂。 東宮宴蕃王,殿上正中設皇太子座,設諸王座于旁,東西向;蕃王座于西偏,諸王之下,東向;三師、賓客、諭德位於殿上第二行,東西向;蕃王從官及東宮官位於西廡,東向北上。 和聲郎陳樂,光祿寺設酒饌,俱如謹身殿儀。 或宰相請旨宴勞,則設席于中書省後堂,賓西主東。 設蕃王從官及左右司官坐于左司。 教坊司陳樂於堂及左司南楹。 蕃王至省門外,省官迎入,從官各從其後。 升階就坐,酒七行,食五品,作樂,雜陳諸戲。 宴畢,省官送至門外。 都督府御史台宴如之。 其宴蕃使,禮部奉旨錫宴于會同館。 館人設坐次及禦酒案,教坊司設樂舞,禮部官陳龍亭于午門外。 光祿寺官請旨取禦酒,置龍亭,儀仗鼓樂前導。 至館,蕃使出迎于門外。 執事者捧酒由中道入,置酒于案。 奉旨官立於案東,稱有制,使者望闕跪。 聽宣畢,贊再拜。 奉旨官酌酒授使者,北面跪飲畢,又再拜。 各就坐,酒七行,湯五品,作樂陳戲如儀。 宴畢,奉旨官出,使者送至門外。 皇太子錫宴,則遣宮官禮待之。 省府台亦置酒宴會,酒五行,食五品,作樂,不陳戲。 ○遣使之蕃國儀 凡遣使、賜璽綬及問遣慶弔,自漢始。 唐使外國,謂之入蕃使,宋謂之國信使。 明祖既定天下,分遣使者奉詔書往諭諸國,或降香幣以祀其國之山川。 撫柔之意甚厚,而不傷國體,視前代為得。 ,凡遣使,翰林院官草詔。 至期,陳設如常儀。 百官入侍,皇帝禦奉天殿。 禮部官捧詔書,尚寶司奏用寶,以黃銷金袱裹置盤中,置於案。 使者就拜位四拜,樂作止如儀。 承製官至丹陛稱有制,使者跪。 宣制曰:「皇帝敕使爾某詔諭某國,爾宜恭承朕命。 」宣訖,使者俯伏,興,四拜。 禮部官奉詔降自中陛,以授使者。 使者拜出午門,置龍亭內。 駕興,百官出。 使者入蕃國境,先遣人報于王,王遣使遠接。 前期于國門外公館設幄結綵,陳龍亭香案,備金鼓儀仗大樂。 又于城內街巷結綵,設闕亭于王殿上,設香案于其前。 設捧詔官位殿陛之東北,宣詔展詔官以次南,俱西向。 詔使至,迎入館。 王率國中官及耆老出迎于國門外,行五拜禮。 儀仗鼓樂導龍亭入,使者隨之。 至殿上,置龍亭于正中。 使者立香案東,蕃王位殿庭中北向,眾官隨之。 使者南向立,稱有制,蕃王以下皆四拜。 蕃王升自西階,詣香案前跪。 三上香,俯伏,興,眾官同。 蕃王複位。 使者詣龍亭前,取詔書授捧詔官。 捧詔官捧詣開讀案,授宣詔官。 宣詔官受詔,展詔官對展,蕃王以下皆跪聽。 宣訖,仍以詔置龍亭。 蕃王以下皆俯伏,興,四拜,三舞蹈,復四拜。 凡拜皆作樂。 禮畢,使者以詔書付所司頒行。 蕃王與使者分賓主行禮。 其賜蕃王印綬及禮物,宣制曰:「皇帝敕使爾某,授某國王印綬,爾其恭承朕命。 」至蕃國,宣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賜爾國王某,並賜禮物。 」余如儀。 ○蕃國遣使進表儀 洪武二年定。 所司于王宮及國城街巷結綵,設闕庭于殿上正中。 前設表箋案,又前設香案。 使者位於香案東,捧表箋二人于香案西。 設龍亭于殿庭南正中,儀仗鼓樂具備。 清晨,司印者陳印案于殿中,滌印訖,以表箋及印俱置於案。 王冕服,眾官朝服。 詣案前用印畢,用黃袱裹表,紅袱裹箋,各置於匣中,仍各以黃袱裹之。 捧表箋官捧置於案。 引禮引王至殿庭正中,眾官位其後。 贊拜,樂作。 再拜,樂止。 王詣香案前跪,眾官皆跪,三上香訖。 捧表官取表東向跪進王,王授表以進于使者。 使者西向跪受,興,置於案。 贊興,王複位。 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 樂止,禮畢。 捧表箋官捧表前行。 置於龍亭中,金鼓儀仗鼓樂前導。 王送至宮門外,還;眾官朝服送至國門外。 使者乃行。 ○品官相見禮 凡官員揖拜,洪武二十年定,公、侯、駙馬相見,各行兩拜禮。 一品官見公、侯、駙馬,一品官居右,行兩拜禮,公、侯、駙馬居左,答禮。 二品見一品亦如之。 三品以下仿此。 若三呂見一品,四品見二品,行兩拜禮。 一品二品答受從宜,余品仿此。 如有親戚尊卑之分,從行私禮。 三十年令,凡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 品近者行禮,則東西對立,卑者西,高者東。 其品越二、三等者,卑者下,尊者上。 其越四等者,則卑者拜下,尊者坐受,有事則跪白。 第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