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太祖以太廟時享,未足以展孝思,復建奉先殿于宮門內之東。 以太廟象外朝,以奉先殿象內朝。 正殿五間,南向,深二丈五尺。 前軒五間,深半之。 制四代帝后神位、衣冠,定儀物、祝文。 每日朝晡,帝及皇太子諸王二次朝享。 皇后率嬪妃日進膳羞,諸節致祭,月朔薦新,其品物視元年所定。 惟三月不用鮆魚,四月減鰣魚,益以王瓜彘,五月益以茄,九月減柿蟹,十月減木瓜蘆菔,益以山藥,十一月減天鵝鷀老,益以麞。 皆太常奏聞,送光祿寺供薦。 凡遇時新品物,太常供獻。 又錄皇考妣忌日,歲時享祀以為常。 成祖遷都北京,建如制。 宣德元年,奉太宗祔廟畢,復遣鄭王瞻颭詣奉先殿,設酒果祭告,奉安神位。 天順七年,奉孝恭皇后祔廟畢,帝還行奉安神位禮,略如祔廟儀。 弘治十七年,吏部尚書馬文升言:「南京進鮮船,本為奉先殿設。 輓夫至千人,沿途悉索。 今揚、徐荒旱,願仿古凶年殺禮之意,減省以蘇民困。 」命所司議行之。 武宗即位,祧熙祖。 奉先殿神位亦遷德祖之西,其衣冠、床幔、儀物貯于神庫。 嘉靖十四年,定內殿之祭並禮儀。 清明、中元、聖誕、冬至、正旦,有祝文,樂如宴樂。 兩宮壽旦,皇后並妃嬪生日,皆有祭,無祝文、樂。 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陽、中秋、重陽、十二月八日,皆有祭,用時食。 舊無祝文,今增告詞。 舊儀,但一室一拜,至中室跪祝畢,又四拜,焚祝帛。 今就位四拜,獻帛爵,祝畢,后妃助亞獻,執事終獻,撤饌又四拜。 忌祭,舊具服作樂,今更淺色衣,去樂。 凡祭方澤、朝日夕月,出告、回參,及冊封告祭,朔望行禮,皆在焉。 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等奏:「悼靈皇后神主,先因祔于所親,暫祔奉慈殿孝惠太后之側。 茲三後神主既擬遷于陵殿,則悼靈亦宜暫遷奉先殿旁室,享祀祭告,則一體設饌。 」從之。 隆慶元年,禮部言:「舊制,太廟一歲五享,而節序忌辰等祭,則行于奉先殿。 今孝潔皇后既祔太廟,則奉先殿亦宜奉安神位。 」乃設神座、儀物于第九室,遣官祭告如儀。 萬曆三年,帝欲以孝烈、孝恪二後神位奉安於奉先殿。 禮官謂世宗時,議祔陵祭,不議祔內殿。 帝曰:「奉先殿見有孝肅、孝穆、孝惠三後神位,俱皇祖所定,宜遵行祔安。 」蓋當時三後既各祔陵廟,仍並祭于奉先殿,而外廷莫知也。 命輔臣張居正等入視。 居正等言:「奉先殿奉安列聖祖妣,凡推尊為後者,俱得祔享內殿,比之太廟一帝一後者不同,今亦宜奉安祔享。 」從之。 先是,冊封告祭,以太常寺官執事,仍題請遣官。 到萬曆元年,帝親行禮,而遣官之請廢。 二年,太常寺以內殿在禁地,用內官供事便。 帝俞其請。 凡聖節、中元、冬至、歲暮,嘉靖初俱告祭于奉先殿。 十五年,罷中元祭。 四十五年,罷歲暮祭。 隆慶元年,罷聖節、冬至祭。 其方澤、朝日、夕月,出告、回參,嘉靖中行于景神殿。 隆慶元年,仍行于奉先殿。 諸帝后忌辰,嘉靖以前行于奉先殿。 十八年,改高皇帝、後忌辰于景神殿,文皇帝、後以下于永孝殿。 二十四年,仍行于奉先殿。 凡內殿祭告,自萬曆二年後,親祭則祭品告文執事,皆出內監。 遣官代祭,則皆出太常。 惟品用脯醢者,即親祭亦皆出太常。 萬曆十四年,禮臣言:「近年皇貴妃冊封,祭告奉先殿,祝文執事出內庭,而祭品取之太常,事體不一。 夫太常專主祀享,而光祿則主膳羞。 內庭祭告,蓋取象于食時上食之義也。 宜遵舊制,凡祭告內殿,無論親行、遣官,其祭品光祿寺供;惟告文執事人,親行則辦之內庭,遣官則暫用太常寺。 」從之。 ○奉慈殿 孝宗即位,追上母妃孝穆太后紀氏謚,祔葬茂陵。 以不得祔廟,遂於奉先殿右別建奉慈殿以祀。 一歲五享,薦新忌祭,俱如太廟奉先殿儀。 弘治十七年,孝肅周太后崩。 先是成化時,預定周太后祔葬、祔祭之議,至是召輔臣議祔廟禮。 劉健等言:「議誠有之,顧當年所引唐、宋故事,非漢以前制也。 」帝以事當師古,乃援孝穆太后別祭奉慈殿為言,而命廷臣議。 健退,復疏論其事,以堅帝心。 於是英國公張懋、吏部尚書馬文升等言:「宗廟之禮,乃天下公議,非子孫得以私之。 殷、周七廟,父昭子穆,各有配座,一帝一後,禮之正儀。 《春秋》書‘考仲子之宮’,胡安國《傳》云:‘孟子入惠公之廟,仲子無祭享之所。 ’以此見魯秉周禮,先王之制猶存,祖廟無二配故也。 伏睹憲宗敕諭,有曰‘朕心終不自安’。 竊窺先帝至情,以重違慈意,因勉從並配之議。 群臣欲權以濟事,亦不得已而為此也。 據禮區處,上副先帝在天遺志,端有待于今日。 稽之《周禮》,有祀先妣之文,《疏》雲‘姜嫄也’,《詩》所謂‘閟宮’是已。 唐、宋推尊太后,不配食祖廟者,則別立殿以享之,亦得閟宮之義。 我朝祖宗迄今已溢九廟,配皆無二。 今宜于奉先殿外建一新廟,如《詩》之閟宮,宋之別殿,歲時薦享,仍稱太皇太后,則情義兩盡。 」議上,復召健等至素幄,袖出《奉先殿圖》,指西一區曰:「此奉慈殿也。 」又指東一區曰:「此神廚也。 」欲于此地別建廟,奉遷孝穆神主,並祭于此。 健等皆對曰:「最當。 」已而欽天監奏,年方有礙,廷議暫奉於奉慈殿正中,徙孝穆居左。 及孝宗崩,武宗即位,禮部始進奉安孝肅神主儀。 前期致齋三日,告奉先殿及孝宗幾筵。 是日早,帝具黑翼善冠、淺淡色服、黑犀帶,告孝穆神座。 禮畢,帝詣神座前,請神主降座。 帝捧主立,內執事移神座于殿左間。 帝奉安訖,行叩頭禮,至午,帝詣清寧宮孝肅幾筵,行禮畢,內侍進神主輿于殿前,衣冠輿于丹陛上。 帝詣拜位,親王吉服後隨,四拜,興。 帝捧神主由殿中門出,奉安輿內。 執事捧衣冠置輿後隨。 帝率親王步從。 至寶善門外,太皇太后、皇太后率宮妃迎于門內。 先詣奉慈殿,序立於殿西。 神主輿至奉先殿門外,少駐。 帝詣輿前跪,請神主詣奉先殿,俯伏,興,捧神主由殿左門入,至殿內褥位,跪,置神主。 帝行五拜三叩頭禮畢,捧神主,仍由左門出,安輿內。 至奉慈殿門外,帝捧神主由中門入,奉安於神座訖,行安神禮,三獻如常儀。 太皇太后以下四拜。 禮畢,內侍官設褥位於殿正中之南。 帝詣孝穆皇太后神座前,跪請神主謁孝肅太皇太后,跪置於褥位上,俯伏,興,行五拜三叩頭禮。 畢,帝捧主興,仍安於神座訖,行安神禮如前,皇太后以下四拜。 嘉靖元年,世宗奉孝惠邵太后祔祀。 八年二月,禮部尚書方獻夫等言:「悼靈皇后,禮宜祔享太廟,但今九廟之制已備。 考唐、宋故事,後於太廟未有本室,則創別廟。 故《曲台禮》有別廟皇后禘祫于太廟之文。 又《禮記·喪服小記》:‘婦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則祔于親者。 ’釋之者曰:‘親者謂舅所生母也。 ’今孝惠太皇太后實皇考獻皇帝之生母,則悼靈皇后當祔于側。 」詔可。 三月,行祔廟禮。 先期祭告諸殿。 至期,請悼靈後主詣奉慈殿奉安。 內侍捧神主、謚冊、衣冠隨帝至奉先殿謁見。 帝就位,行五拜三叩頭禮。 次詣崇先殿,次詣奉慈殿,謁三太后,內侍捧主安神座,皇妃以下四拜。 第1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