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始有事于南郊。 有司議配祀。 太祖謙讓不許,親為文告太廟曰:「歷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 臣獨不敢者,以臣功業有未就,政治有闕失。 去年上天垂戒,有聲東南,雷火焚舟擊殿吻,早暮兢惕,恐無以承上帝好生之德,故不敢輒奉以配。 惟祖神與天通,上帝有問,願以臣所行奏帝前,善惡無隱。 候南郊竣事,臣率百司恭詣廟廷,告成大禮,以共享上帝之錫福。 」明年夏至,將祀方丘,群臣復請。 乃奉皇考仁祖淳皇帝配天于圜丘。 明年祀方丘,亦如之。 建文元年,改奉太祖配。 洪熙改元,敕曰:「太祖受命上天,肇興皇業。 太宗中興宗社,再奠寰區。 聖德神功,咸配天地。 《易》曰,‘殷薦上帝,以配祖考’。 朕崇敬祖考,永惟一心。 正月十五日,大祀天地神祇,奉皇祖、皇考以配。 」遂於郊祀前告太廟及幾筵,請太祖、太宗並配。 嘉靖九年,給事中夏言上疏言:「太祖、太宗並配,父子同列,稽之經旨,未能無疑。 臣謂周人郊祀后稷以配天,太祖足當之。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太宗足當之。 」禮臣集議,以為二祖配享,百有餘年,不宜一旦輕改。 帝降敕諭,欲于二至日奉太祖配南、北郊,歲首奉太宗配上帝于大祀殿。 於是大學士張璁、翟鑾等言,二祖分配,于義未協,且錄仁宗年撰敕諭並告廟文以進。 帝覆命集議于東閣,皆以為:「太廟之祀,列聖昭穆相向,無嫌並列。 況太祖、太宗,功德並隆,圜丘、大祀殿所祀,均之為天,則配天之祖,不宜闕一。 臣等竊議南、北郊及大祀殿,每祭皆宜二祖並配。 」帝終以並配非禮,諭閣臣講求。 璁等言:「《禮》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 ’凡祭盡然,況祖宗配享大典?且古者郊與明堂異地,故可分配。 今圜丘、大祀殿同兆南郊,冬至禮行于報而太宗不與,孟春禮行于祈而太祖不與,心實有所不安。 」帝復報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天惟一天,祖亦惟一祖。 故大報天之祀,止當以高皇帝配。 文皇帝功德,豈不可配天?但開天立極,本高皇帝肇之耳。 如周之王業,武王實成之,而配天止以后稷,配上帝止以文王,當時未聞爭辨功德也。 」因命寢其議。 已而夏言復疏言:「虞、夏、殷、周之郊,惟配一祖。 後儒穿鑿,分郊丘為二,及誤解《大易》配考、《孝經》嚴父之義。 以致唐、宋變古,乃有二祖並侑,三帝並配之事。 望斷自宸衷,依前敕旨。 」帝報曰:「禮臣前引太廟不嫌一堂。 夫祀帝與享先不同,此說無當。 」仍命申議。 於是禮臣覆上議:「南北郊雖曰祖制,實今日新創。 請如聖諭,俱奉太祖獨配。 至大祀殿則太祖所創,今乃不得侑享于中,恐太宗未安,宜仍奉二祖並配。 」遂依擬行之。 ○郊祀儀注 洪武元年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先期,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 前祀二日,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省牲器。 次日,有司陳設。 祭之日,清晨車駕至大次,太常卿奏中嚴,皇帝服袞冕。 奏外辦,皇帝入就位,贊禮唱迎神。 協律郎舉麾奏《中和之曲》。 贊禮唱燔柴,郊社令升煙,燔全犢于燎壇。 贊禮唱請行禮,太常卿奏有司謹具,請行事。 皇帝再拜,皇太子及在位官皆再拜。 贊禮唱奠玉帛,皇帝詣盥洗位。 太常卿贊曰:「前期齋戒,今辰奉祭,加其清潔,以對神明。 」皇帝搢圭,盥手,帨手。 出圭,升壇。 太常卿贊曰:「神明在上,整肅威儀。 」升自午陛。 協律郎舉麾奏《凝和之曲》。 皇帝詣昊天上帝神位前跪,搢圭,三上香,奠玉帛,出圭,再拜複位。 贊禮唱進俎,協律郎舉麾奏《凝和之曲》。 皇帝詣神位前,搢圭奠俎,出圭,複位。 贊禮唱行初獻禮。 皇帝詣爵洗位,搢圭,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出圭。 詣酒尊年,搢圭,執爵,受泛齊,以爵授執事者,出圭。 協律郎舉麾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 皇帝詣神位前跪,搢圭,上香,祭酒,奠爵,出圭。 讀祝官捧祝跪讀訖,皇帝俯伏,興,再拜,複位。 亞獻,酌醴齊,樂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 終獻,酌盎齊,樂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 儀並同初獻,但不用祝。 贊禮唱飲福受胙,皇帝升壇,至飲福位,再拜,跪,搢圭。 奉爵官酌福酒跪進,太常卿贊曰:「惟此酒餚,神之所與,賜以福慶,億兆同沾。 」皇帝受爵,祭酒,飲福酒,以爵置於坫。 奉胙官奉胙跪進,皇帝受胙,以授執事者,出圭,俯伏,興,再拜,複位。 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 贊禮唱徹豆,協律郎舉麾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徹豆。 贊禮唱送神,協律郎舉麾奏《安和之曲》。 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 贊禮唱讀祝官奉祝,奉幣官奉幣,掌祭官取饌及爵酒,各詣燎所。 唱望燎,皇帝至望燎位。 半燎,太常卿奏禮畢,皇帝還大次,解嚴。 二年夏至,祀皇地祇于方丘,其儀並同。 惟迎神後瘞毛血,祭畢,奉牲帛祝饌而埋之,與郊天異。 其冬,奉仁祖配天于南郊,儀同元年。 其奠玉帛、進俎、三獻,皆先詣上帝前,次詣仁祖神位前,行禮亦如之,惟不用玉。 四年定,先祭六日,百官沐浴宿官署。 翼日,朝服詣奉天殿丹墀,受誓戒。 丞相以祀期遍告百神,後詣各祠廟行香三日。 次日,駕詣仁祖廟,告請配享。 禮畢,還齋宮。 七年,去中嚴、外辦及贊唱上香之縟節,定十二拜禮。 十年,改合祀之制,奠玉帛、進俎、三獻,俱先詣上帝神位前,次皇地祇,次仁祖,餘悉仍舊儀。 嘉靖八年,罷各廟焚香禮。 九年,復分祀之制,禮部上大祀圓丘儀註:前期十日,太常寺題請視牲。 次請命大臣三員看牲,四員分獻。 前期五日,錦衣衛備隨朝駕,帝詣犧牲所視牲。 其前一日,常服告于廟。 前期四日,禦奉天殿,太常寺進銅人如常儀。 太常博士請太祖祝版于文華殿,候帝親填禦名捧出。 前期三日,帝具祭服,以脯醢酒果詣太廟,請太祖配。 帝還易服,禦奉天殿,百官朝服受誓戒。 前期二日,太常光祿卿奏省牲,帝至奉天殿親填祝版。 前期一日免朝,錦衣衛備法駕,設版輿于奉天門。 常服告廟,乘輿詣南郊,由西天門入,至昭亨門外降輿。 禮部太常官導由左門入,至內壝。 太常卿導至圜丘,恭視壇位,次至神庫視籩豆,至神廚視牲畢,仍由左門出,升輿,至齋宮。 分獻陪祀官叩首,禮部太常官詣皇穹宇,請皇天上帝神版、太祖神主、從祀神牌,奉安壇座。 祭之日,三鼓,帝自齋宮乘輿至外壝神路之西,降輿至神路東大次。 禮部、太常寺捧神位官覆命訖,退。 百官分列神路東西以候。 帝具祭服出,導引官導由左靈星門入內。 贊對引官導行至內壝,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 帝至禦拜位,自燔柴、迎神至禮畢,其儀悉如舊。 至大次易服,禮部太常官奉神位安於皇穹宇。 還齋宮,少憩。 駕還,詣廟參拜畢。 回宮。 詔如擬。 明年,定方澤儀:先期一日,太常卿請太祖配位,奉安皇祇室。 至期,禮部太常官同請皇地祇神版、太祖神主、從祀神牌,奉安壇座。 祀畢,太常奉神版、神牌安皇祇室,奉神主還廟寢。 餘皆如圜丘儀。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