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禹貢》梁、荊二州之域。 元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治成都路。 又置羅羅蒙慶等處宣慰司,治建昌路。 屬雲南行中書省。 洪武四年六月平明升。 七月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九月置成都都衛。 與行中書省同治。 八年十月改都衛為四川都指揮使司。 領招討司一,宣慰司二,安撫司五,長官司二十二及諸衛所。 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 領府十三,直隷州六,宣撫司一,安撫司一,屬州十五,縣百十一,長官司十六。 為裡千一百五十有奇。 北至廣元,與陝西界。 東至巫山,與湖廣界。 南至烏撒、東川,與貴州、雲南界。 西至威茂,與西番界。 距南京七千二百六十里,京師一萬七百一十里。 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二十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九,口一百四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八。 弘治四年,戶二十五萬三千八百三,口二百五十九萬八千四百六十。 萬曆六年,戶二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 成都府元成都路。 洪武四年為府。 領州六,縣二十五: 成都倚。 洪武十一年建蜀王府。 華陽倚。 北有武擔山。 又有外江,自灌縣分流經城北,繞城而南,一名清遠江。 又有內江,亦自灌縣分流經城南,繞城而東,亦名石犀渠。 合流南注於大江。 此府城之內、外江也。 東有寧州衛,洪武十一年四月置。 東南有馬軍寨巡檢司。 雙流府西南。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華陽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東南有牧馬川,即府在內、外江下流也。 郫府西。 有內江,一名郫江,即府城內江之上流也。 溫江府西少南。 西南有皁江,亦曰內江。 新繁府西北。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成都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西北有沱江。 又西有湔氵臾口。 新都府北。 東有雒水,自什邡縣流經此,下流至瀘州入大江,亦曰中水。 北有湔水,即大江別流,自灌縣東北出,流經此,至漢州入雒水。 東北有綿水,自漢州流至此入雒江。 三水同流,亦曰郫江也。 彭府北。 元彭州。 洪武十年五月降為縣。 北有九隴山,有葛王貴山,又有大隋山、中隋山。 南有沱江,又北有濛水流合焉。 又東有濛陽縣,元屬彭州。 洪武十年五月省。 又北有白石溝巡檢司。 崇寧府西北。 元屬彭州。 洪武四年屬府。 十年五月省入灌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南有沱江。 灌府西少北。 元灌州。 洪武中,降為縣。 西北有灌口山。 又有玉壘山,下有玉壘關,一名七盤關。 又西南有青城山。 又西有湔江,亦曰都江,亦曰湔堋江,古離堆也。 岷江經此,正流引而南,支流分三道,繞成都境。 有石渠水口。 又有白沙水,下流入都江。 又南有沱江,即郫江上源也。 又西有蠶崖關巡檢司。 西南有獠澤關。 金堂府東。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都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東北有三學山。 南有雲頂山。 有金堂峽,雒水經此,曰金堂河。 東南又有懷口巡檢司。 仁壽府南少東。 東有麗甘山,下有鹽井。 東有三嵎山,又有蟠溪,下流入資江。 又南有陵井,產鹽,亦曰仙井。 井研府南少東。 洪武六年十二月置。 十年五月省入仁壽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東北有鐵山,舊產鐵。 南有鹽井。 資府東。 明玉珍置資州。 洪武初,降為縣。 南有珠江,即雒江也,東流為資江。 東有銀山鎮巡檢司。 內江府東南。 洪武中置。 西有中江,即雒之異名。 南有椑木鎮巡檢司。 安府北少東。 元安州,治在西北。 洪武中,降為縣,移於今治。 南有浮山,黑水出焉,南流入羅江縣界。 北有曲山關。 東有小東壩關。 又東南有睢水關,關西有綿堰堡,綿水發源處也。 簡州洪武六年降為縣。 正德八年又升為州。 舊治在絳河北。 正德八年徙治河南。 東北有石鼓山。 西有分棟山。 東有雁水,即雒水也,絳水自北來合焉,一名赤水,亦曰牛鞞水。 又城內有牛皮井,產鹽。 西有龍泉鎮巡檢司。 西南有陽安關。 西北距府百五十里。 領縣一: 資陽州東。 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府。 十年五月省入簡縣。 成化元年七月復置,仍屬府。 正德中,改屬州。 西有資溪,流入雁水。 東有資陽鎮巡檢司,後移治濛溪河。 崇慶州元治晉原縣。 洪武中省縣入州。 西有鶴鳴山。 西北有鄩江,東流入新津界。 又北有味江,東北有白馬江,皆岷江南出之別名也。 西北有永康縣。 東南有江源縣,明玉珍復置,洪武初省。 西有清溪口巡檢司。 東北距府百十里。 領縣一: 新津州東。 南有天社山。 南枕大江,一名皁江。 東有北江,亦曰新穿水,自府城南流經此合大江。 漢州明玉珍復置雒縣,為州治。 洪武四年省縣入州。 東有雒水,有綿水。 又西南有湔水,流入雒。 又北有雁水,亦流入雒,故雒水亦兼雁水之名。 又東北有石亭水,流合綿水。 東南有三水關巡檢司。 西南距府百十里。 領縣三: 什邡州西。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綿竹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西北有章山,雒水出此,亦名雒通山。 南有高鏡關,雒水經其南。 又西有大逢山。 綿竹州西北。 西北有紫岩山,綿水出焉。 又有紫溪河,一名射水河。 又北有睢水關。 德陽州東北。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漢州。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北有鹿頭山,上有鹿頭關。 東有綿水。 西南有石亭水。 南有白馬關巡檢司。 綿州元屬潼川府。 洪武三年來屬。 十年五月降為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 東有富樂山。 西有涪水,源出松潘衛,泫經此,亦曰綿江,下流至合州,合於嘉陵江。 又西北有安昌水,一名龍安水,東南流合涪水。 又東有潺水,亦合於涪水。 東有魏城巡檢司。 西南距府三百六十里。 領縣二: 羅江州南。 洪武六年十二月省入綿州。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東北有羅江,涪水與安昌水會流處也。 又西有黑水,自安縣流入界。 又西南有白馬關巡檢司,關與德陽縣鹿頭關相對。 彰明州北。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綿縣。 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東北有太華山。 西有涪江,北有廉水,西有讓水,俱流入焉。 茂州元治汶山縣,屬陝西行省吐番宣慰司。 洪武中省縣入州。 十六年復置縣,後復省。 南有岷山,即隴山之南首也。 汶江自松潘衛流入,經山下,又東經州城西,東南流,迴環於四川、湖廣、江西三布政司及南直隷之地,入於海,幾七千餘里。 南有鷄宗關、東有積水關、北有魏磨關三巡檢司。 又南有七星關,又有雁門關。 東有桃坪關。 北有實大關。 西北有黃崖關,有汶山長官司,又南有靜川長官司,東南有隴木頭長官司,西南有岳希蓬長官司,俱洪武七年五月置,屬重慶衛。 又北有長寧堡,本長寧安撫司,宣德中,平曆日諸蠻置,屬松潘衛。 正統元年二月改屬壘溪所。 八年六月改屬茂州衛。 後廢為堡。 東南距府五百五十里。 領縣一: 汶川州西南。 北有七盤山。 西有玉輪江,即汶江也,有汶川長官司,洪武七年五月置。 西有寒水關巡檢司。 又南有徹底關。 威州元以州治保寧縣省入。 明玉珍復置縣。 洪武二十年五月復省縣入州。 舊治在西北鳳坪裡,宣德三年六月遷於保子岡河西。 十年六月又遷於保子岡河東千戶所城內。 東南有定廉山,鹽溪出焉。 又西南有雪山,亦曰西山。 北有汶江,西北有赤水,北有平谷水,俱流入焉。 東有通化縣,洪武三年省。 西北有保子關、徹底關。 西南有鎮夷關。 東南距府四百五十里。 領縣一: 保州西北。 洪武六年分保寧縣地置。 東有汶江。 西北有鎮安關。 第1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