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西北有梁山,接岐山縣界。 其南有漠谷,漠谷水經其下,流為武水。 又東北有甘谷水。 又西有武亭水。 東南距府百六十里。 領縣二: 武功州西南。 西南有太白山,又有武功山。 東南有忄享物山。 南有渭水。 又西有漠谷水,又有武亭水,自縣東北流合焉。 俱匯於湋水。 永壽州北。 東有涇水。 西南有錦川河,下流為漠谷水。 有土副巡檢司。 又有穆陵關。 邠州元直隷陝西行省。 洪武中來屬,以州治新平縣省入。 北有涇水。 西南有白土川,亦名漆水,東南注於渭水。 與入洛之漆異。 東南距府三百五十里。 領縣三: 淳化州東。 南有黃嶔山。 西有涇水。 東有清水,南流入耀州界。 三水州東北。 成化十三年九月析淳化縣地置。 東南有石門山。 東有三水河,一名汃水,西南流入涇水。 東南有石門巡檢司。 長武州西北。 萬曆十一年三月以邠州宜祿鎮置。 北有涇水,自涇州流入。 南有汭水,一名宜祿水,亦自涇州流入,徑縣東停口鎮,與黑水河合,入於涇水。 西有窯店巡檢司,本名宜祿,治宜祿鎮。 弘治十七年遷於正東之冉杏,仍故名。 萬曆十一年又遷,更名。 鳳翔府元屬陝西行省。 洪武二年三月因之。 領州一,縣七。 東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鳳翔倚。 永樂二十二年建鄭王府。 正統八年遷於河南懷慶府。 東北有杜陽山,杜水所出。 西北有雍山,雍水出焉,下流合漆水入渭。 又東南有橫水,亦曰橫渠,東入渭。 岐山府東。 東北有岐山。 又有梁山。 又北有武將山。 南有渭水,西北有岐水,又東有湋水,俱流入扶鳳縣界。 又南有斜谷水,北入渭。 寶鷄府西南。 東南有陳倉山。 西南有大散嶺,大散關在焉。 又有和尚原,接鳳縣界。 南有渭河,東有汧河流入焉。 又東南有箕谷水,有洛谷水,俱北入渭。 西南有益門鎮二里散關、東南有虢川二巡檢司。 又東南有金牙關。 扶鳳府東。 西南有渭河。 東有漆河,又有雍水自東南流入焉,又南有湋河,俱流入武功縣界。 郿府東南。 元屬奉元路。 洪武二年來屬。 西有衙嶺山,褒水出其南,流入沔,斜水出其北,流入渭。 西有五丈原。 又西南有斜谷,南入漢中,有斜谷關。 北有渭水。 麟游府東北。 西有漆水,南有麟游水,下流俱入於渭。 西南又有杜水,亦曰杜陽川,東入漆。 西北有石窯關巡檢司。 汧陽府西少北。 元屬隴州。 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府。 舊治在縣西,嘉靖二十七年徙於今治。 南有汧河。 隴州元屬鞏昌總帥府。 延祐四年十一月省州治汧源縣入州。 洪武二年來屬。 西北有隴山,上有關曰隴關,亦曰大震關,一名故關,有故關大寨巡檢司。 又有安夷關,亦曰新關。 又西有小隴山,一名關山。 又西南有岍山,汧水出焉。 南有吳山,即吳岳,古文以為岍山。 西南有白環谷,白環水出焉。 西有弦蒲藪,汭水出焉,下流合於涇水。 南有渭水。 西南有方山原。 又南有隴安、西南有香泉二巡檢司。 東南距府百八十里。 漢中府元興元路,屬陝西行省。 洪武三年五月為府。 六月改名漢中府。 領州一,縣八。 東北距布政司九百六十里。 南鄭倚。 萬曆二十九年十月建瑞王府。 西南有巴嶺山,南連孤雲、兩角、米倉諸山,達四川之巴州。 南濱漢水,又曰沔水,源自嶓塚,經縣界,下流至湖廣漢陽府入大江。 又有沮水,漢水別源也,又西北有褒水,俱流入漢水。 南有青石關巡檢司。 褒城府西北。 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南鄭縣,後復置。 東北有褒谷,自此出連雲棧,北抵斜谷之道也。 南有沔水,即漢水也。 又有廉水,又城東有褒水,西南有讓水,一名遜水,下流俱入沔水。 北有鷄頭關巡檢司。 又有虎頭關。 西北有漢陽關。 城固府東少北。 南有漢水。 東北有壻水,又名智水,下流入漢水。 又西北有黑水,或雲即褒水之上源。 洋府東南。 元洋州。 洪武三年降為縣。 十年六月省入西鄉,後復置。 北有興勢山。 東有黃金谷。 南有漢水。 西北有壻水,西有灙水,亦曰駱谷水,又東有酉水,俱南入漢。 西鄉府東南。 東有饒風嶺,有關。 北有漢水。 東有洋水,即清涼川也,西北合木馬河入漢。 東南有鹽場關、西南有大巴山、東北有子午鎮三巡檢司。 鳳府西北。 元鳳州。 洪武七年七月降為縣。 南有武都山。 北有嘉陵江,源出縣之嘉陵谷,下流至四川巴縣入於大江。 又東有大散水,亦注於嘉陵江。 東北有清風閣巡檢司。 南有留壩巡檢司,後遷廢丘關,又遷柴關,仍故名。 南有仙人關。 西有馬嶺關。 沔府西。 元沔州,屬四川廣元路。 洪武三年改屬漢中府,省州治鐸水縣入州。 七年七月降為縣。 十年六月省入略陽,後復置。 成化二十一年六月屬寧羌州。 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仍屬府。 北有鐵山。 東南有定軍山。 南有漢水。 西有沮水,又有大安水,南入於漢。 西南有大安縣,洪武初廢。 又西有石頂關。 寧羌州本寧羌衛。 洪武三十年九月以沔縣之大安地置。 成化二十一年六月置州,屬府。 東北有五丁山,亦曰金牛峽。 北有嶓塚山,漢水出焉,亦曰漾水,下流至湖廣漢陽縣合大江。 又東有嘉陵江,西有西漢水合焉。 西南有白水,自洮州衛流經此,亦曰葭萌水,有白水關,其下流至四川昭化縣合於嘉陵江。 又東北有濜水,流入漾水,謂之濜口。 又東有沮水。 北有陽平關巡檢司。 東北距府三百里。 領縣一: 略陽州北。 元屬沔州。 洪武三年屬府。 成化二十一年六月改來屬。 西有盤龍山。 東南有飛仙嶺,棧道所經也。 東有沮水,為漢水之別源。 南有嘉陵江,西北有犀牛江,即西漢水也。 又西有白水江。 東北有九股樹、西有罝口二巡檢司。 又西北有白水鎮巡檢司,後廢。 延安府元延安路,屬陝西行省。 洪武二年五月為府。 領州三,縣十六。 南距布政司七百四十里。 膚施倚。 東有延水,又有清化水流入焉。 安塞府西北。 西有洛水。 北有延水,出縣西北之蘆關嶺,又東南有西川水,北有金明川,俱流入焉。 又北有塞門守禦千戶所,洪武十二年置。 西南有敷政巡檢司。 甘泉府西南。 北有野豬峽。 西有洛河,南有伏陸水流入焉。 又東北有庫利川。 安定府東北。 北有高柏山,懷寧河出焉,東流入於無定河。 西北有白洛城,洪武三年築。 保安府西北。 西南有洛河,有吃莫河流入焉。 北有大鹽池。 又西有靖邊守禦千戶所,隆慶元年二月置。 北有順寧巡檢司。 宜川府東。 南有孟門山,在大河中流。 又西南有銀川水,北有汾川水,西南有丹陽諸川,俱流入大河。 延川府東少北。 東濱大河。 北有吐延川,合清澗水,流注於大河。 又東北有永寧關,臨河。 延長府東。 東濱河。 南有延水,流入大河。 青澗府東北。 元屬綏德州。 嘉靖四十一年改屬府。 東有黃河,東北有無定河流入焉。 又西有青澗河。 鄜州東有洛水,南與單池水合,又名三川水。 西有直羅巡檢司。 北距府百八十里。 領縣三: 洛川州東南。 西南有洛水。 東南有鄜城巡檢司。 中部州南。 北有橋山,亦曰子午嶺,沮水出焉。 西北有谷河及子午水,俱入於沮水。 又東北有洛水。 宜君州南。 西南有玉華山,又有鳳凰谷。 東有洛水。 東北有沮水。 第1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