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洪武初,以州治解縣省入。 南有檀道山,又有石錐山。 東南有白徑嶺。 南濱大河。 東有鹽池。 西北又有女鹽池。 東北有長樂鎮巡檢司。 東南有鹽池巡檢司。 東北距府三百四十里。 領縣五: 安邑州東北。 西有司鹽城。 北有鳴條岡。 又有涑水。 西南有鹽池。 南有聖惠鎮巡檢司。 西南有西姚巡檢司。 夏州東北。 北有涑水。 聞喜州東北。 東南有湯山,產銅。 南有涑水。 又東北有乾河,又有董澤。 平陸州東南。 東北有虞山,一名吳山。 又東有傅岩。 南濱大河,中有底柱山。 東有大陽津,上有關,亦曰茅津。 有沙澗茅津渡巡檢司。 又有白浪渡巡檢司。 芮城州西南。 大河南經縣,西折而東。 東南有陌底渡巡檢司。 西北有萬壽堡。 東有襄邑堡。 絳州洪武初,以州治正平縣省入。 西北有九原山。 南有汾水,澮水自東南流入焉。 西有武平關。 東北距府百五十里。 領縣三: 稷山州西。 南有稷神山,又有汾水。 絳州東南。 東有太行山。 東南有太陰山,又有陳村峪,涑水出焉,經聞喜、夏、安邑等縣,至蒲州入黃河。 又西北有絳山,絳水出焉,西流入涑。 又東南有教山,教水出焉,即乾河之源也。 絳山產鐵。 垣曲州東南。 西北有折腰山,山有銅冶。 又東北有王屋山。 南濱河,西有清水流入焉。 又北有乾河。 西北有橫嶺背巡檢司。 西南有留莊隘。 霍州洪武初,以州治霍邑縣省入。 東南有霍山,亦曰霍太山。 西有汾水,又有霍水、彘水,俱出霍山,下流俱入汾。 南距府百四十五里。 吉州西有孟門山,大河所經。 西南有壺口山。 又烏仁關在西,平渡關在西北,俱有巡檢司。 東距府二百七十里。 領縣一: 鄉寧州東南。 西南有兩乳山。 西有黃河。 西北有龍尾磧巡檢司。 隰州洪武初,以州治隰川縣省入。 西有蒲水,南入大河。 東北有廣武莊巡檢司。 東南距府二百八十里。 領縣二: 大寧州西南。 西濱大河。 又東南有昕川,西注於河。 西有馬鬥關,大河經其下,有巡檢司。 永和州西。 西濱大河。 西北有永和關,有巡檢司。 又有興德關。 西南有鐵羅關。 三關俱與陝西濱河為界。 汾州府元汾州,屬冀寧路。 洪武九年直隷布政司。 萬曆二十三年五月升為府。 領州一,縣七。 東北距布政司二百里。 汾陽倚。 元曰西河。 洪武初,省入州。 萬曆二十三年五月復置,更名。 東有汾水。 又東北有文水,一名萬谷河,自文水縣東南流入焉。 西有金鎖關、黃蘆嶺二巡檢司。 教義府南少東。 西北有狐岐山,勝水出焉,東流入汾。 又縣南有雀鼠谷,與介休縣界,汾水自東北來經此。 又西有溫泉鎮巡檢司。 平遙府東。 南有麓台山,一名蒙山,又名謁戾山。 西有汾河。 東有中都水,又有原祠水,合流注於汾河。 又南有普同關巡檢司,後移於縣東北之洪善鎮。 介休府東南。 有介山,亦曰綿山。 西有汾水,東有石洞水,西流入焉。 東北有鄔城泊,與平遙、文水二縣界,即昭餘祁藪之餘浸也,或亦謂之蒿澤。 東南有關子嶺鎮巡檢司。 石樓府西少南。 元屬晉寧路之隰州。 萬曆四十年改屬。 東南有石樓山。 西有黃河,又有土軍川流入焉。 又西北有上平關、西有永和關、東北有窟龍關三巡檢司。 臨府西北。 元臨州,屬冀寧路。 洪武二年降為縣。 萬曆二十三年五月來屬。 北濱黃河,東北有榆林河流入焉。 西北有克狐寨巡檢司。 永寧州元石州,屬冀寧路。 洪武初,以州治離石縣省入。 隆慶元年更名。 萬曆二十三年五月來屬。 大河在西。 東有谷積山,下有石窟村,東川河出焉。 北有赤堅嶺,一名離石山,離石水出焉,亦曰北川河,合流注於大河。 又西有青龍流、北有赤堅嶺二巡檢司。 又西有孟門關。 東南距府百六十里。 領縣一: 寧鄉州南。 東南有樓子台山。 西有黃河。 潞安府元潞州,屬晉寧路。 洪武二年直隷行中書省。 九年直隷布政司。 嘉靖八年二月升為潞安府。 領縣八。 西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長治倚。 永樂六年,沈王府自瀋陽遷此。 元上黨縣。 洪武二年省入州。 嘉靖八年二月復置,更名。 東南有壺關山,舊置壺口關於山下。 西南有潞水,即濁漳水,自長子縣流入,下流至河南臨漳縣,合清漳水。 又西有藍水,東流與濁漳水合。 長子府西少南。 東南有羊頭山。 西南有發鳩山,一名鹿谷山,濁漳水發源於此。 西北有藍水,南有梁水,皆流入漳水。 屯留府西北。 西北有三峻山。 又西南有盤秀山,藍水出乎其陽,絳水出乎其陰,下流俱合濁漳水。 襄垣府北,少西。 南有濁漳水。 西北有小漳水,又有涅水,自武鄉縣流入界,合小漳水,下流入濁漳水。 西有五贊山巡檢司。 潞城府東北。 西有三垂山。 北有濁漳水,又有絳水,流合焉,謂之交漳。 壺關府東北。 南有趙屋嶺,西南有大峪嶺,俱產鐵。 東南有羊腸板。 西北有壺水,西入濁漳。 黎城府東北。 西北有濁漳水,東南入河南林縣界。 東北又有清漳水,流入河南涉縣界。 又東北有吾兒峪巡檢司。 平順嘉靖八年二月以潞城縣青羊裡置,析黎城、壺關、潞城三縣地益之。 東北有濁漳水。 東南有虹梯關、玉峽關二巡檢司。 大同府元在同路,屬河東山西道宣慰司。 洪武二年為府。 領州四,縣七。 南距布政司六百七十里。 大同倚。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建代王府。 北有方山。 西北有雷公山。 東有紇真山。 又東北有白登山。 又西有大河。 又南有桑乾河,自馬邑縣流經此,其下流至蔚州入北直境,為盧溝河。 又西北有金河,又有紫河,皆流入大河。 又西有武州山,武州川水出焉。 又東有禦河,一名如渾水,南有十里河流合焉,即武州川也,俗曰合河,南入於桑乾。 北有威寧海子。 又有孤店、開山、虎峪、白陽等口,俱在東北。 又北有貓兒莊。 懷仁府西南。 西有清涼山,西南有錦屏山,舊皆有鐵冶。 南有桑乾河。 西南有偏嶺等口。 渾源州南有恆山,即北嶽也,與北直曲陽縣界。 東有五峰山。 又南有翠屏山,滱水出焉,與嘔夷水合,下流為唐河。 又北有桑乾河。 西南有渾源川,下流入桑乾河。 又東有亂嶺關、南有瓷窯口、東南有峪口巡檢司。 西北距府百三十里。 應州洪武初,以州治金城縣省入。 北有桑乾河。 西有小石口巡檢司。 東南有胡峪口巡檢司。 南有茹越口巡檢司。 又有北婁、大石等口,路通繁峙縣。 北距府百二十里。 領縣一: 山陰州西南。 北有桑乾水。 朔州洪武初,以州治鄯陽縣省入。 西南有翠峰山。 西北有黃河。 又南有灰河,下流入桑乾河。 又西有武州,元屬大同路,洪武初省。 北有沙淨口、西南有神池口二巡檢司。 東北距府二百八十里。 領縣一: 馬邑州東,少北。 西北有洪濤山,氵壘水出焉,俗名洪濤泉,即桑乾河上源也,至北直武清縣入海。 東南有雁門關。 又北有白陽。 第1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