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 洪武四年二月戊午,晝見。 四月戊申,六月壬午朔,五年六月甲申至丁亥,十二月甲申,八年八月丁巳,九年二月乙巳至己酉,三月壬申,十二年閏五月戊戌,十三年七月甲午,十五年四月丁亥,七月戊申、辛酉,九月丁未朔,十六年十月壬辰至乙未,十八年四月己亥至辛丑,六月丙申至辛丑、辛亥,並如之。 九月戊寅,經天與熒惑同度。 乙酉,晝見。 丁亥,又見,犯熒惑。 十月癸巳至丙申,晝見。 戊戌至辛丑,十九年十月甲申朔至庚寅,並如之。 二十年六月戊戌,經天。 七月壬寅至甲辰,晝見。 二十一年四月己巳,七月丙申,二十三年三月丁亥,二十四年八月辛巳,二十五年二月辛酉,二十六年四月甲辰,並如之。 八月庚子,與太陰同晝見。 建文四年七月庚子,經天。 永樂元年五月癸未、癸卯,俱與太陰同晝見。 六月壬申,與太陰晝見。 四年七月壬寅,晝見。 五年八月丙申,六年二月甲辰,八年十月庚戌,十二年九月癸未,十五年七月己酉,八月庚戌,洪熙元年六月戊戌,七月乙巳,八月癸巳,宣德六年十月乙巳,八年九月戊戌至甲寅,九年十二月甲子,十年七月丁亥,正統四年七月壬子,十月丙申,六年五月庚戌,並如之。 十一年七月甲申,經天。 十三年二月辛酉,晝見。 十四年正月辛亥,八月丙子,景泰元年十月乙酉,二年五月庚子、辛亥,並如之。 壬子,經天。 三年五月丁巳,晝見。 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甲戌,二月丙戌,六月癸卯,七年正月戊戌,天順元年四月甲午,八月壬子,二年十月己未,三年四月癸亥、癸酉,四年十一月庚寅,十二月丙戌,五年正月丁未,十二月癸巳,六年六月己丑,八月庚午,七年閏七月辛酉、癸未,八年正月庚申,成化元年二月癸未,三年四月癸丑,四年六月丙申,六年六月丙戌,七年八月癸卯,並如之。 八年正月乙卯,經天,與日爭明。 十一年五月己未,晝見。 十二年十月丙戌,十三年十二月甲午,並如之。 十四年六月庚子,與歲星俱晝見。 八月甲午,晝見。 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十七年三月癸未,八月癸亥,十八年九月庚戌,十九年四月癸亥朔,並如之。 二十年八月壬申,與歲星俱晝見。 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晝見。 二十二年六月己丑,二十三年九月丙午,弘治元年五月庚午,二年正月壬戌,三月庚申,五月丙戌,八月癸巳、庚子,四年四月辛未,五年五月乙亥,十月辛酉,六年十二月乙丑,七年五月庚戌,八年七月戊子,九年二月己酉朔,十年正月甲子至丁卯,並如之。 六月丙子未刻,經天。 八月癸未及十一年十月辛巳,晝見。 十二年三月戊辰至壬申,八月庚寅,並如之。 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與歲星同晝見。 十月丁未、己酉,十四年十二月庚戌,十五年五月庚寅至癸巳,十六年七月壬辰,十七年二月戊戌及六月癸亥,十八年二月壬戌,並晝見。 五月辛亥,經天。 八月癸亥至戊辰,晝見。 正德元年十月己未,如之。 二年正月庚辰,經天。 三月戊辰,晝見。 三年五月乙巳至丁未,十月己卯、庚辰,四年十月戊戌至乙巳,五年五月丙子,六年七月壬申至八月癸未,八年正月丙戌至己丑,四月壬戌、癸亥,八月庚戌至乙卯,九年十一月甲申至十二月壬辰,十一年六月甲寅至己未,十四年八月丙寅至庚辰,十五年正月己未至二月辛酉,十六年八月丁亥,嘉靖元年九月辛未,並如之。 二年三月辛未,與歲星俱晝見。 三年四月庚戌,晝見。 五年五月庚子,十一年四月癸巳,十月辛巳、戊子,十一月甲寅,十三年閏二月庚申,並如之。 五月癸巳,與月同晝見。 十七年九月辛卯,晝見。 十八年四月癸亥,十一月壬寅,二十年十一月乙巳至丁未,二十二年七月丙午,二十三年二月辛巳,二十四年閏正月戊寅,二十五年十月辛卯,二十六年四月丙申,二十七年四月丁巳,十一月丙戌至乙未,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至己丑,二十九年六月戊申、甲寅,三十年六月丙子至辛巳,三十一年正月丙戌至丙申,三十二年二月辛未至甲戌,七月戊辰至辛未,三十五年五月壬午,十月癸卯至丙午,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三十八年七月癸酉,三十九年正月庚寅至壬辰,並如之。 四十年三月丙子,晝見,歷二十四日。 八月辛未,晝見。 四十一年九月乙未,四十二年四月己巳至壬申,四十三年五月甲寅,並如之。 十月戊子,晝見,歷二十二日。 四十五年正月己亥,晝見。 隆慶元年七月辛酉,二年正月甲寅,並如之。 三年三月甲子,晝見,歷二十二日,四年十一月乙丑至丁卯,晝見。 萬曆十一年七月辛丑,十二年七月癸巳,十六年九月丁丑,二十一年八月甲午,二十四年十月丙寅,並如之。 二十七年九月辛卯,經天。 三十七年三月辛丑,晝見。 三十八年十月辛巳,四十年五月壬寅,天啟二年二月丙戌,三年三月丁巳,十二月乙丑,五年四月癸未,並如之。 七月癸酉,經天。 崇禎元年七月壬戌,晝見。 三年四月己卯,十二月丙辰,並如之。 ▲客星 《史記·天官書》有客星之名,而不詳其形狀。 敘國皇、昭明諸異星甚悉,而無瑞星、妖星之名。 然則客星者,言其非常有之星,殆諸異星之總名,而非有專屬也。 李淳風志晉、隋天文,始分景星、含譽之屬為瑞星,彗、孛、國皇之類為妖星,又以周伯老子等為客星,自謂本之漢末劉睿《荊州占》。 夫含譽,所謂瑞星也,而光芒則似彗;國皇,所謂妖星也,而形色又類南極老人。 瑞與妖果有定哉?且周伯一星也,既屬之瑞星,而云其國大昌。 又屬之客星,而云其國兵起有喪。 其說如此,果可為法乎?馬遷不復區別,良有以也。 今按《實錄》,彗、孛變見特甚,皆別書。 老人星則江以南常見,而燕京必無見理,故不書。 余悉屬客星而編次之。 洪武三年七月,太史奏文星見。 九年六月戊子,有星大如彈丸,白色。 止天倉,經外屏、捲舌,入紫微垣,掃文昌,指內廚,入于張。 七月乙亥滅。 十一年九月甲戌,有星見于五車東北,發芒丈餘。 掃內階,入紫微宮,掃北極五星,犯東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 至十月己未,陰雲不見。 十八年九月戊寅,有星見太微垣,犯右執法,出端門。 乙酉,入翼,彗長丈餘。 至十月庚寅,犯軍門,彗掃天廟。 二十一年二月丙寅,有星出東壁,占曰「文士效用」。 帝大喜,以為將策進士兆也。 永樂二年十月庚辰,輦道東南有星如盞,黃色,光潤而不行。 二十二年九月戊戌,有星見鬥宿,大如碗,色黃白,光燭地,有聲,如撒沙石。 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有星見南河旁,如彈丸大,色青黑,凡二十六日滅。 十月丙申,蓬星見外屏南,東南行,經天倉、天庾,八日而滅。 十二月丁亥,有星如彈丸,見九斿旁,黃白光潤,旬有五日而隱。 六年三月壬午,又見。 八年閏八月戊午,景星三,見西北方天門,青赤黃各一,大如碗,明朗清潤,良久聚半月形。 丁丑,有黃赤色見東南方,如星非星,如雲非雲,蓋歸邪星也。 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未,有星見鬼宿積屍氣旁,徐徐西行。 第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