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春正月甲寅,右都御史王文巡延安、寧夏邊。 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辛未,成國公硃勇,興安伯徐亨,都督馬亮、陳懷,同太監僧保、曹吉祥、劉永誠、但住分道討兀良哈。 二月丙午,王驥擊走思機發,俘其孥以獻。 召驥還。 三月辛亥朔,新建太學成,釋奠于先師孔子。 甲子,硃勇等師還。 楊士奇卒。 乙丑,敘征兀良哈功,封陳懷平鄉伯,馬亮招遠伯,成國公硃勇等進秩有差。 夏四月丙戌,翰林學士陳循直文淵閣,預機務。 丁亥,振沙州及赤斤蒙古饑。 五月己未,命法司錄在京刑獄,刑部侍郎馬昂錄南京刑獄。 六月壬午,振湖廣、貴州蠻饑。 秋七月己酉,下駙馬都尉石璟于獄。 處州賊葉宗留資福安銀礦,殺福建參議竺淵。 癸丑,免河南被災稅糧。 閏月戊寅,復開福建、浙江銀場。 甲申,瘞暴骸。 壬寅,雷震奉先殿鴟吻。 八月庚戌,免陝西被災稅糧,贖民所鬻子女。 甲戌,敕邊將備瓦剌也先。 九月丁亥,靖遠伯王驥、右都御史陳鑒經理西北邊備。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庚午,兀良哈貢馬謝罪。 是年,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大水,江河皆溢。 暹羅、琉球中山、瓦剌、安南、烏斯藏、滿剌加入貢。 十年春正月丙戊,大祀天地于南郊。 戊子,詔舉智勇之士。 二月丁巳,京師地震。 己未,免陝西逋賦。 丙寅,兀良哈貢馬,請貸犯邊者罪,不許。 壬申,如天壽山。 三月丙子,還宮。 庚辰,思機發入貢謝罪。 庚寅,賜商輅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庚申,詔所在有司飼逃民復業及流移就食者。 六月乙丑,振陝西饑。 免田租三之二。 秋七月乙未,減糶河南、懷慶倉粟、濟山、陝饑。 八月癸丑,免湖廣旱災秋糧。 丙辰,免蘇、松、嘉、湖十四府州水災秋糧。 冬十月戊辰,侍讀學士苗衷為兵部侍郎,侍講學士高谷為工部侍郎,併入閣預機務。 十二月丙辰,緬甸獲思任發,斬其首送京師。 壬戌,輸河南粟振陝西饑。 廣西總兵官安遠侯柳溥討平慶遠叛蠻。 是年,琉球中山、哈密、亦力把裡、安南、占城、滿剌加、錫蘭山、撒馬兒罕、烏斯藏入貢。 十一年春正月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庚辰,予太監王振等弟侄世襲錦衣衛官。 二月辛酉,異氣見華蓋、奉天殿,遣官祭告天地。 癸亥,詔恤刑獄。 三月戊辰,下戶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金濂、右都御史陳鎰等於錦衣衛獄,尋釋之。 壬申,御史柳華督福建、浙江、江西兵討礦賊。 癸酉,如天壽山。 庚辰,還宮。 夏六月丙辰,京師地震。 秋七月癸酉,增市廛稅鈔。 庚辰,楊溥卒。 八月戊戌,免湖廣被災秋糧。 庚申,下吏部尚書王真等於獄,尋釋之。 九月辛巳,廣西瑤叛,執化州知州茅自得,殺千戶汪義。 冬十月甲寅,遣給事中、御史分賚諸邊軍士。 十一月壬申,減殊死以下罪。 是年,琉球中山、暹羅、安南、爪哇、回回哈密、占城、亦力把裡、撒馬兒罕、烏斯藏入貢。 十二年春正月癸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月癸亥,如天壽山。 庚午,還宮。 丙子,免杭嘉、湖被災秋糧。 夏四月丁巳,免蘇、松、常、鎮被災秋糧。 五月己亥,大理少卿張驥振濟寧及淮、揚饑。 秋七月甲辰,敕各邊練軍備瓦剌。 八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九月乙未,馬榆卒。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瓦剌、爪哇、哈密、暹羅入貢。 十三年春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月戊子,詔責孟養宣慰司獻思機發。 壬寅,賜彭時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王驥仍總督軍務,都督同知宮聚為平蠻將軍,充總兵官,帥師討思機發。 夏四月,免浙江、江西、湖廣被災秋糧。 五月丙戌,遣使捕山東蝗。 甲辰,刑部侍郎丁鉉撫輯河南、山東災民。 秋七月乙酉,河決大名,沒三百餘里,遣使蠲振。 己酉河決河南、沒曹、濮、東昌,潰壽張沙灣,壞運這,工部侍郎王永和治之。 八月乙卯,福建賊鄧茂七作亂。 甲戌,命御史丁瑄捕之。 冬十一月丙戌,寧陽侯陳懋充總兵官,保定伯梁珤、平江伯陳豫副之,太監曹吉祥、王瑾提督火器,刑部尚書金濂參贊軍務,討鄧茂七。 甲辰,處州賊流劫金華諸縣。 庚戌,永康侯徐安備倭山東。 十二月庚午,廣東瑤賊作亂。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入貢。 瓦剌貢使三千人,賞不如例,遂構釁。 十四年春正月申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乙巳,免浙江、福建銀課。 二月丁巳,御史丁瑄、指揮劉福擊斬鄧茂七于延平。 己巳,王驥破思機發於金沙江,又破之鬼哭山,班師。 辛未,指揮僉事徐恭元總兵官,討處州賊葉宗留,工部尚書石璞參贊軍務。 三月戊子,如天壽山,癸巳,還宮。 夏四月庚戌,處州賊犯崇安,殺都指揮吳剛。 壬戌,湖廣、貴州苗賊大起,命王驥討之,乙丑,遣御史十三人同中官督福建、浙江銀課。 五月丙戌,陳懋擊破沙縣賊。 壬辰,旱,太監金英同法司錄囚。 己亥,侍讀學士張益直文淵閣,預機務。 庚子,巡按福建御史汪澄棄市,並殺前巡按御史柴文顯。 六月庚戌,靖州苗犯辰溪,都指揮高亮戰死。 丙辰,南京謹身諸殿災。 甲子,修省,詔河南、山西班軍番休者盡赴大同、宣府。 乙丑,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兵馬。 己巳,赦天下。 戊寅,平鄉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都督王貴、吳克勤,太監林壽,分練京軍于大同、宣府,備瓦剌。 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參將吳浩戰死,下詔親征。 吏部尚書王直帥群臣諫,不聽。 癸巳,命郕王居守。 是日,西寧侯宋瑛、武進伯硃冕與瓦剌戰于陽和,敗沒。 甲午,發京師。 乙未,次龍虎台。 軍中夜驚。 丁酉,次居庸關。 辛丑,次宣府。 群臣屢請駐蹕,不許。 丙午,次陽和。 八月戊申,次大同。 鎮守太監郭敬諫,議旋師。 己酉,廣寧伯劉安為總兵官,鎮大同。 庚戌,師還。 丁巳,次宣府。 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戰沒,成國公硃勇、永順伯薛綬救之,至鷂兒嶺遇伏,全軍盡覆。 辛酉,次土木,被圍。 壬戌,師潰,死者數十萬。 英國公張輔,奉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並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野,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死,帝北狩。 甲子,京師聞敗,群臣聚器于朝,侍講徐珵請南遷,兵部侍郎于謙不可。 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監國。 戊辰,帝至大同。 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見深為皇太子。 辛未,帝至威寧海子。 甲戌,至黑河。 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遙尊帝為太上皇帝。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恭仁康定景皇帝,諱祁鈺,宣宗次子也。 母賢妃吳氏。 英宗即位,封郕王。 第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