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歲時祝釐禱祠之常,號稱好事者,其目尤不一。 有曰鎮雷阿藍納四,華言慶贊也。 有曰亦思滿藍,華言藥師壇也。 有曰搠思串卜,華言護城也。 有曰朵兒禪,華言大施食也。 有曰朵兒只列朵四,華言美妙金剛回遮施食也。 有曰察兒哥朵四,華言回遮也。 有曰籠哥兒,華言風輪也。 有曰喒朵四,華言作施食也。 月曰出朵兒,華言出水濟六道也。 有曰黨剌朵四,華言回遮施食也。 有曰典朵兒,華言常川施食也。 有曰坐靜,有曰魯朝,華言獅子吼道場也。 有曰黑牙蠻答哥,華言黑獄帝主也。 有曰搠思江朵兒麻,華言護法神施食也。 有曰赤思古林搠,華言自受主戒也。 有曰鎮雷坐靜,有曰吃剌察坐靜,華言秘密坐靜也。 有曰斟惹,華言文殊菩薩也。 有曰古林朵四,華言至尊大黑神回遮施食也。 有曰歇白咱剌,華言大喜樂也。 有曰必思禪,華言無量壽也。 有曰睹思哥兒,華言白傘蓋咒也。 有曰收札沙剌,華言《五護陀羅尼經》也。 有曰阿昔答撒哈昔裡,華言《八千頌般若經》也。 有曰撒思納屯,華言《大理天神咒》也。 有曰闊兒魯弗卜屯,華言《大輪金剛咒》也。 有曰且八迷屯,華言《無量壽經》也。 有曰亦思羅八,華言《最勝王經》也。 有曰撒思納屯,華言《護神咒》也。 有曰南占屯,華言《懷相金剛》也。 有曰卜魯八,華言咒法也。 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 又有作答兒剛者。 其作答兒剛者,或一所二所以至七所;作擦擦者,或十萬二十萬以至三十萬。 又嘗造浮屠二百一十有六,實以七寶珠玉,半置海畔,半置水中,以鎮海災。 延祐四年,宣徽使會每歲內廷佛事所供,其費以斤數者,用面四十三萬九千五百、油七萬九千、酥二萬一千八百七十、蜜二萬七千三百。 自至元三十年間,醮祠佛事之目,僅百有二。 大德七年,再立功德司,遂增至五百有餘。 僧徒貪利無已,營結近侍,欺昧奏請,佈施莽齋,所需非一,歲費千萬,較之大德,不知幾倍。 又每歲必因好事奏釋輕重囚徒,以為福利,雖大臣如阿里,閫帥如別沙兒等,莫不假是以逭其誅。 宣政院參議李良弼,受賕鬻官,直以帝師之言縱之。 其餘殺人之盜,作奸之徒,夤緣倖免者多。 至或取空名宣敕以為佈施,而任其人,可謂濫矣。 凡此皆有關乎一代之治體者,故今備著焉。 若夫天下寺院之領于內外宣政院,曰禪,曰教,曰律,則固各守其業,惟所謂白雲宗、白蓮宗者,亦或頗通姦利雲。 丘處機,登州棲霞人,自號長春子。 兒時,有相者謂其異日當為神仙宗伯。 年十九,為全真學于寧海之崑崙山,與馬鈺、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同師重陽王真人。 重陽一見處機,大器之。 金、宋之季,俱遣使來召,不赴。 歲己卯,太祖自乃蠻命近臣札八兒、劉仲祿持詔求之。 處機一日忽語其徒,使促裝,曰:「天使來召我,我當往。 」翌日,二人者至,處機乃與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見焉。 明年,宿留山北,先馳表謝,拳拳以止殺為勸。 又明年,趣使再至,乃發撫州,經數十國,為地萬有餘裡。 蓋蹀血戰場,避寇叛域,絶糧沙漠,自崑崙歷四載而始達雪山。 常馬行深雪中,馬上舉策試之,未及積雪之半。 既見,太祖大悅,賜食、設廬帳甚飭。 太祖時方西征,日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 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 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 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錫仙翁,以寤朕志。 」命左右書之,且以訓諸子焉。 於是錫之虎符,副以璽書,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一日雷震,太祖以問,處機對曰:「雷,天威也。 人罪莫大於不孝,不孝則不順乎天,故天威震動以警之。 似聞境內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導有眾。 」太祖從之。 歲癸未,太祖大獵于東山,馬踣,處機請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數畋獵,非宜。 」太祖為罷獵者久之。 時國兵踐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無所逃命。 處機還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戰伐之餘,由是為人奴者得復為良,與濱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 中州人至今稱道之。 歲乙酉,熒惑犯尾,其占在燕,處機禱之,果退舍。 丁亥,又為旱禱,期以三日雨,當名瑞應,已而亦驗。 有旨改賜宮名曰長春,且遣使勞問,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六月,浴于東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東湖,聲聞數里,魚鱉盡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處機嘆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將與之俱乎!」遂卒,年八十。 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璽書襲掌其教,至大間加賜金印。 處機之四傳有曰祁志誠者,居雲州金閣山,道譽甚著。 丞相安童嘗過而問之,志誠告以修身治世之要。 安童感其言,故其相世祖也,以清靜忠厚為主。 及罷還第,退然若無與于世者,人以為有得于志誠之言。 其後安童復被召入相,辭,不可,遂往決於志誠。 志誠曰:「昔與子同列者何人?今同列者何人?」安童悟,入見世祖,辭曰:「臣昔為宰相,年尚少,幸不失陛下事者,丞佐皆臣所師友。 今事臣者,皆進與臣俱,則臣之為政能有加于前乎!」世祖曰:「誰為卿言是?」對曰:「祁真人。 」世祖嘆異者久之。 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 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當至元十三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 至則命廷臣郊勞,待以客禮。 及見,語之曰:「昔歲己未,朕次鄂渚,嘗令王一清往訪卿父,卿父使報朕曰:後二十年天下當混一。 神仙之言驗于今矣。 」因命坐,錫宴,特賜玉芙蓉冠、組金無縫服,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 十八年、二十五年再入覲。 世祖嘗命取其祖天師所傳玉印、寶劍觀之,語侍臣曰:「朝代更易已不知其幾,而天師劍印傳子若孫尚至今日,其果有神明之相矣乎!」嗟嘆久之。 二十九年卒,子與棣嗣,為三十七代,襲掌江南道教。 三十一年入覲,卒於京師。 元貞元年,弟與材嗣,為三十八代,襲掌道教。 時潮嚙鹽官、海鹽兩州,為患特甚,與材以術治之。 一夕大雷電以震,明日見有物魚首龜形者磔于水裔,潮患遂息。 大德五年,召見于上都幄殿。 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 武宗即位,來覲,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錫金印。 仁宗即位,特賜寶冠、組織文金之服。 延祐三年卒。 四年,子嗣成嗣,為三十九代,襲領江南道教,主領三山符籙如故。 第3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79頁